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3章

第一节:釜底抽薪

恒崭科技内部在李维的引导下进行着自我优化,凝聚力不降反升。然而,外部的风暴从未停歇,且以一种更直接、更凶狠的方式袭来,直击命门——供应链。

这一次,不再是舆论抹黑,也不再是人才挖角,而是实打实的、旨在切断恒崭科技生产命脉的“釜底抽薪”。

危机首先来自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特种化学材料。

“启明2.0”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极其特殊的、用于先进封装环节的高纯度导热界面材料(TIM)。这种材料由一家规模不大但技术壁垒极高的日本公司独家供应,全球别无分号。恒崭科技凭借巨大的订单量和提前布局,与其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然而,就在产能爬坡最关键的阶段,这家日本公司突然发来一纸通知:因其生产该材料的一种关键前驱体(由另一家德国化工巨头供应)的工厂发生“意外火灾”,导致原料供应中断,预计恢复时间“至少三个月”。根据不可抗力条款,他们不得不暂停向恒崭科技供货。

消息传来,王工如遭雷击。这种材料库存仅能维持两周的生产!一旦断供,整个封装生产线将立刻停摆,后续的所有测试、交付都将成为无米之炊。

“火灾?这么巧?”李维接到王工从日本打来的紧急越洋电话,眉头紧锁,“查!立刻让老猫去查那家德国工厂的火灾是怎么回事!还有,日本这家公司最近有没有异常的资金往来或者股权变动?”

与此同时,他立刻启动应急响应。

“刘工,你立刻带队,联合国内所有的材料研究所和化工企业,看有没有可能在一周内仿制或者找到替代品,性能指标可以暂时降低10%,但必须能快速上量!”

“王工,你留在日本,亲自去那家材料公司,见到他们的社长!表明我们的态度:恒崭愿意预付未来三年的货款,甚至可以提供资金帮助他们修复供应链或寻找替代原料!无论如何,必须让他们想办法优先恢复对我们的供应,哪怕只有正常量的十分之一!”

命令下达,团队再次以极限速度运转起来。

老猫那边的调查很快有了初步结果:那家德国工厂的火灾确实存在,但起火点和原因颇为“蹊跷”,而且火灾发生后,立刻有一家背景神秘的基金试图低价收购该工厂的残骸和专利,其资金流向再次隐约指向星穹资本。而日本那家材料公司,近期也有星穹背景的资本试图接触,但似乎被拒绝了。

“又是顾千帆!”陈昊气得脸色铁青,“他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买不通,就直接制造事故断我们的根!”

李维的眼神冷得像冰:“他以为这样就能掐死我们?太天真了。”

刘工带领的国内攻关组传来了好消息又像是坏消息:国内一家研究所确实有类似材料的实验室制备技术,但成本极高,且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水难救近火。

王工在日本的努力也进展艰难。日本公司的社长虽然态度客气,但反复强调不可抗力,对提前恢复供应表示爱莫能助,对恒崭提出的优厚条件也只是表示“会考虑”,明显是在拖延。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库存材料每天都在锐减。生产停摆的危机,如同一片巨大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恒崭科技上空。

第二节:绝境寻踪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绝望,甚至开始计算停线损失时,李维却没有放弃。他坚信,任何看似完美的阴谋,都会存在缝隙。

他再次调出了那种特种材料的全部技术文档和供应链图谱,几乎是不眠不休地研究。他的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处理器,疯狂检索着一切可能的信息关联。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材料技术文档附录里的一行小字上,提到了该材料研发初期曾使用过的另一种辅助添加剂,因其成本过高且对最终性能提升有限而在量产时被舍弃,但其供应商并非只有德国那一家……

一个被遗忘的名字跳入他的脑海——一家位于瑞士的、专注于高精度化学的小型家族企业。他记得多年前攻读博士时,在一篇极其冷门的论文里似乎看到过这家企业的名字,他们擅长合成一些非常特殊的化学物质。

“立刻联系瑞士的这家公司!快!”李维几乎是从椅子上跳起来,对助理吼道,声音因为连续熬夜而沙哑,却带着一丝兴奋。

团队虽然不明所以,但基于对李维绝对的信任,立刻动用一切资源去联系这家几乎被世界遗忘的企业。

过程异常曲折。这家瑞士公司规模极小,几乎没有国际业务,网站简陋,联系方式也只有一个邮箱和一部固定电话。邮件发出后石沉大海,电话也迟迟无人接听。

时间不等人!李维当机立断:“立刻给我安排去瑞士的飞机!王工,你从日本直接飞过去!我们在苏黎世汇合!”

没有丝毫犹豫,李维带着一名材料工程师和一名翻译,直接奔赴机场。在飞机上,他还在不断研究那家瑞士公司的技术和那篇古老的论文。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和数小时的汽车颠簸,李维和王工终于在瑞士一个偏僻小镇的简陋厂房里,找到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工程师,汉斯先生。

起初,汉斯先生对这群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充满警惕。但当李维直接用流利的英语,精准地说出他多年前那篇论文的核心观点,并清晰地阐述了当前遇到的技术困境和那种被舍弃的添加剂可能起到的关键作用时,老工程师的眼神瞬间亮了。

那是一种遇到知音的兴奋。他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竟然有人如此了解他几乎被埋没的研究。

技术上的共鸣迅速打破了隔阂。李维坦诚地说明了来意和面临的危机,并展示了“启明2.0”芯片的部分技术资料和他的宏伟生态蓝图。

汉斯先生被李维的技术素养和远大愿景打动了,更对那个试图用卑劣手段扼杀创新的幕后黑手感到愤慨。

“那种添加剂,我们确实可以生产,而且工艺很成熟!虽然产量不大,但如果只是作为应急替代方案中的关键催化物,应该够你们支撑一段时间!”汉斯先生肯定地说,“我可以立刻让我的儿子们启动生产线!”

绝境之中,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第三节:反击的号角

解决了关键材料的替代方案,只是第一步。如何快速将方案落地,并抢回失去的时间,是更大的挑战。

李维坐镇瑞士小镇,远程指挥国内外的团队协同作战。

刘工带领的国内团队,根据李维传回的瑞士添加剂的技术参数,连夜调整仿制材料的配方和工艺,在实验室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性能比原版略差,但完全满足应急生产的标准。

王工则负责协调空运和海关。恒崭不惜成本,包下专机,将以最快速度将瑞士生产的添加剂运往国内合作的材料厂。同时,法务和采购部门以最高优先级与国内材料厂签订紧急生产合同。

整个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都被恒崭科技这种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惊人行动力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所感染,全力配合,一路绿灯。

仅仅一周后,第一批替代材料终于下线,并被火速送往封装厂。

当生产线的机器重新轰鸣起来,第一片使用替代材料封装的“启明2.0”芯片顺利通过初步测试时,所有参与这场战役的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许多人甚至热泪盈眶。

他们不仅避免了停产危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打破了一家海外公司对关键材料的独家垄断,为供应链安全加上了一道宝贵的保险。

危机化解,但李维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他绝不会白白吃下这个亏。在指挥应对危机的同时,他已经布下了反击的棋子。

老猫团队收集到的关于德国工厂火灾“蹊跷点”以及神秘基金试图收购的证据,被精心整理后,通过匿名渠道提供给了德国当地的检察机关和金融监管机构,指控其涉嫌纵火和欺诈,并暗示有国际资本操纵。

同时,恒崭科技正式向那家日本材料公司发出律师函,指出其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备灾和应急通知义务(根据合同细则,其有责任提前预警并协助客户寻找解决方案,而非简单援引不可抗力),要求其承担部分损失并进行赔偿。此举并非真要赔款,而是施加压力,并对外传递一个信号:恒崭不是好惹的。

更重要的是,李维授意战略部门,立刻启动对瑞士那家小型家族企业的战略投资和技术合作计划,并非简单地将其作为供应商,而是旨在帮助其扩大产能,提升技术,成为恒崭科技在全球供应链中一个可靠而隐蔽的战略支点。

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迅速弥补了漏洞,更开始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不易被攻击的供应链体系。

顾千帆在办公室里收到恒崭生产线恢复的消息时,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本以为万无一失的杀招,竟然又被李维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化解了,甚至还借此机会进一步强化了其供应链。

他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技术天才,而是一个拥有恐怖韧性、无限创造力和犀利反击手段的怪物。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顾千帆的耐心逐渐消磨,怒火和挫败感交织,让他几乎失去理智。他盯着屏幕上李维在瑞士小镇与那位老工程师握手的照片,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疯狂和杀意。

“李维……这是你逼我的。”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既然商业的手段奈何不了你,那就别怪我……用更彻底的方式了。”

他拿起一部加密卫星电话,按下了一个他从未想过会主动拨出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冰冷而毫无感情的声音。

一场更加危险、更加超越商业规则界限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