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3章

离开杏林村,司马彦并未直接前往南郑城。他先在周边山林中徘徊了数日,确认那队楚军探子已经离开汉中盆地,方才稍稍安心。但他深知,搜查绝不会只有一次。长生盟既然能将线索指向这里,必然有其信息渠道。

他需要一个新的、更稳固的身份,一个能融入南郑城市生活、甚至能接触到一定信息流,却又不会太过引人注目的身份。“采药人”在乡村可行,在郡治大邑则显得格格不入。

他仔细回想着萧老先生当初的话:汉王麾下亟需精通文书律法、熟悉地方治理的文吏。

一个计划逐渐清晰。

数日后,一个风尘仆仆、面容略显憔悴但眼神沉静的青衫文士,出现在了南郑城南门口。他背着简单的行囊,看上去与那些从关中、中原逃难而来的读书人并无二致。只是他的行囊里,除了几卷书简,还藏着那些记录着《通史》核心内容的木牍,以及那几株阴干的“星纹幽兰”。

入城盘查比想象中严格,但针对的主要是携带兵刃的青壮和形迹可疑者。司马彦(此刻他再次成为了“莫言”)坦然接受检查,自称乃颍川士子,因战乱流离至此,欲寻一栖身之所,谋一文书差事。兵士检查了他的书简(是一些常见的经书和律法抄本),未见异常,便挥手放行。

南郑城比彭城小了许多,也朴素许多,但秩序井然。街道干净,市井虽不繁华,却颇有条理。行人面色大多安宁,少见菜色。可见萧何治理之下,此地已快速从战乱的影响中恢复过来,并为未来的发展积蓄着力量。

司马彦在城内僻静处寻了一间廉价的客舍住下。他没有急于去官署求职,而是先花了几天时间熟悉城市布局、官署分布、市井物价以及酒肆茶坊间的流言。

他从流言中得知,汉王确已“烧绝栈道”,以示无东顾之心,但暗地里,丞相萧何正在大力招募各类人才,尤其是熟悉律法、算术、文笔娴熟的吏员,以充实各级官署,完善治理。考核颇为严格,需通晓律令、书写工整、且身家清白。

“身家清白……”司马彦沉吟。这是他最大的短板。他来自颍川的说法经不起细查,但他赌的是如今流民遍地,户籍混乱,汉中又远离中原,只要无人刻意深究,便能蒙混过关。

他利用几天时间,精心伪造了一份籍贯、师承、过往经历——皆选择那些已被战火彻底摧毁、难以核实的地方和人名。他又模仿当时流行的汉隶字体,抄写了数篇律法条文和政论文章,作为“投名状”。

准备妥当后,他前往负责招募吏员的“丞相府东曹”衙署。衙门外果然排着长队,皆是前来应聘的读书人,个个面带期盼又难掩紧张。

考核分笔试与面试。笔试考察律令解读、公文书写和算术。这对拥有数百年知识沉淀和绝对记忆的司马彦而言,易如反掌。他刻意控制着书写速度和质量,使其显得优秀却不至于惊世骇俗。

面试由一名四十余岁的曹掾主持,问题多涉及地方治理中的实际案例,如处理民间纠纷、征收赋税、安抚流民等。司马彦结合史书记载和沿途见闻,给出的回答务实而中肯,既符合法度,又兼顾人情,引得那曹掾频频点头。

“莫先生才学俱佳,见解深刻,不像寻常纸上谈兵之辈。”曹掾抚须赞道,“不知先生可愿屈就‘市掾’一职?负责管理南郑市肆的秩序、平抑物价、登记商贾,事务繁杂,却正是用人之地。”

市掾?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却正是司马彦所求!职位够低,不易引人注意;又能接触市井百态,收集信息;且就在南郑城内,便于观察。

他立刻躬身道:“在下愿往,必竭尽所能。”

手续很快办妥。凭借那份伪造的户籍和优异的考核成绩,无人对他的来历产生怀疑。他领到了一块小小的木质腰牌,上面刻着“南郑市掾莫言”几个字。

就这样,永生的史官,成了汉王朝都城一个小小的市场管理员。

市掾的工作确实繁琐。每日巡查市集,校验度量衡,处理商贩纠纷,登记新来商户,查禁违禁物品(如私盐、劣质铜钱)。同僚多是些识些字、谋碗饭吃的普通人,并无大志。

司马彦却做得一丝不苟。他公平处事,言语清晰,又能写会算,很快赢得了商贩们的些许尊重和同僚的认可。他利用职务之便,仔细观察着南郑的经济脉搏:从粮食、布帛的价格波动,能推测出府库的充盈程度和外部输入的情况;从往来商贩的闲聊中,能听到关于关中、巴蜀乃至中原的零星消息;甚至从官方采购的物品清单中,能隐约感受到军队整备的迹象。

他依旧每晚记录,内容更加细化:“十月,粟价平穩,盐价微涨,疑与巴蜀通道尚未完全畅通有关。”“有新贩自关中來,言项羽已徙义帝于郴县,其心叵测。”“见官署大量采购皮革、生铁,虽借口民用,然量超常……”

同时,他并未放松对自身的探索。那几株“星纹幽兰”被他研磨成粉,小心尝试服用。发现其药性果然能轻微中和体内的灼热感,尤其在月圆之夜痛苦发作时,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他继续尝试引导体内能量,虽然进展缓慢,且每次引导后都疲惫不堪,但他能感觉到,自己对那力量的掌控,似乎精微了一絲絲。

生活似乎再次步入一种新的、小心翼翼的平衡。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

一日,他正在市掾公廨内整理文书,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出去一看,只见一队约二十人的军士,护着一辆马车停在了市集口。马车样式普通,但护卫的军士精气神十足,显然是精锐。

车帘掀开,一位身着深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的中年文官走了下来。正是萧何!

司马彦的心猛地一跳,立刻低下头,混在纷纷躬身行礼的市掾同僚和商贩之中。

萧何似乎是例行巡视,察看市集秩序和物价。他边走边看,偶尔询问身边的市掾几句。气氛并不紧张,甚至有些随意。

但当萧何走到司马彦负责的区域时,脚步微微一顿。他的目光扫过摊位上的货物,然后,似乎无意地落在了正在低头记录什么的司马彦身上。

司马彦能感觉到那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了一瞬。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他几乎可以肯定,萧何认出他了!或者说,认出了他这个曾经在彭城被招揽又拒绝、如今却化名混入南郑小吏队伍的“莫先生”!

萧何什么都没有说。他只是如同对待其他市掾一样,简单问了问近日粟米和食盐的行情,听了司马彦谨慎平稳的回答后,点了点头,便继续向前巡视。

整个过程自然无比,仿佛只是丞相大人一次寻常的垂询。

但司马彦的后背,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萧何果然注意到了自己!他是否查过自己的底细?那伪造的身份能瞒过他吗?他为何不点破?是觉得无足轻重,还是……另有用意?

他知道,自己看似安稳的生活之下,实则踩在薄冰之上。萧何的沉默,比直接的质问更令人不安。

当晚,他在木牍上刻下:“萧何至市,见余,未言破。其意难测。居南郑,如临深渊,需愈加谨慎。”

他收起刻刀,望着窗外南郑的夜空。

隐藏于此,观察记录,研究自身,这条路看似可行,却步步惊心。

那位汉王朝的丞相,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似乎早已看透了棋盘上每一颗棋子的位置,包括他这颗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闲子”。

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