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2章

“启星科技”的第一个项目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李飞的生命。但兴奋过后,冰冷的现实迅速浮现:十五万的项目款,扣除税费、平台佣金、以及和神秘ID的五五分成,到他手里已缩水大半。这笔钱无法支撑他全职创业,更别提扩大团队。他依旧需要“星瀚智能”的薪水来支付房租和维持基本生活,以及……预备母亲那边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

(必须做 #16:学习基础理财知识(面对真实的现金流))

创业不是请客吃饭,是持续的血液供给。李飞清晰地认识到,他需要更多的项目,更稳定的收入来源。他像一头饥饿的猎豹,开始疯狂搜寻机会。他活跃在各大技术论坛、外包平台、创业社群,不放过任何一条可能的信息。他不再仅仅关注技术实现,开始学着评估项目的商业价值、付款能力、竞争态势。(必须做 #29:向比你优秀的人学习(商业嗅觉))

然而,寻找项目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优质项目竞争激烈,早已被成熟的工作室或公司瓜分;剩下的要么预算极低,要么需求奇葩。他报价低了,赚不到钱,浪费精力;报价高了,根本争不过别人。有几次,他几乎谈成了项目,却因为对方担心“启星”是个皮包公司而最终流产。

(现实壁垒:穷人不能做 #XX:轻易获得客户信任(缺乏品牌背书))

挫败感如影随形。他再次意识到苏清月最初那个“背书”的重要性。个人的技术实力,在冰冷的商业规则面前,有时显得如此单薄。

就在他几乎要陷入焦虑时,那个神秘的ID再次发来消息,附带一个加密的代码库链接:“看看这个。最近和几个朋友搞着玩的,区块链跨链桥的一个轻量级安全验证方案,有点意思。有兴趣一起完善?开源项目,没钱,但能做出口碑。”

区块链!跨链桥!安全!这些无疑是当下最火热也最缺乏人才的技术领域。李飞的心脏再次剧烈跳动起来。虽然没有直接收入,但这意味着接触最前沿的技术,积累在顶级开发者社区的声望——这是一种无形的、却极其宝贵的资本。

(必须做 #11:掌握一项硬技能(切入前沿领域) & 必须做 #40:走出舒适区(挑战尖端技术))

“干!”李飞没有丝毫犹豫。他再次投入到疯狂的学习和编码中,白天上班,晚上和神秘ID以及他那些匿名的、技术大牛级别的“朋友”在代码世界里碰撞。这个过程痛苦却充满刺激,他的技术视野以惊人的速度拓宽。

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寻找商业项目。他调整策略,不再广撒网,而是专注于寻找那些需要深厚技术底蕴、大公司不愿接或不屑接的“硬骨头”项目。他把自己和神秘ID在开源项目上的工作(脱敏后)写成技术博客, subtly 地展示“启星”的技术实力。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家做智能医疗设备的初创公司找到了他。他们的一款产品涉及复杂的边缘计算和实时数据传输,对延迟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之前合作的技术团队一直无法达标。创始人是个技术出身的海归,看了李飞的博客,决定赌一把。

这个项目难度极大,预算也相对有限。但李飞看中了医疗科技的广阔前景和这个项目本身的技术挑战性。他接了下来。

这一次,他更加成熟。他仔细签订了合同,明确了每个阶段的交付物和付款节点。他拉着神秘ID开了几次远程会议,详细拆解需求。他甚至鼓起勇气,向苏清月咨询了关于医疗设备行业的一些监管和产品规范问题。苏清月一如既往地给出了关键建议。

(必须做 #38:从错误中学习(规范流程,降低风险))

项目推进过程中,他需要协调硬件、算法、前端等多个环节,远远超出了他个人能力的范围。他不得不尝试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这对他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沟通不畅、进度延误、突发BUG……问题层出不穷。他无数次在深夜感到崩溃,却又一次次把自己从绝望的边缘拉回来。

(必须做 #31:学会独处与思考(承受压力,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神秘ID的默契度越来越高。那个从未谋面的伙伴,不仅技术强大,在架构设计和问题排查上也给了他极大的支持。他们之间,逐渐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战友情谊。

经过两个月的鏖战,项目再次成功交付。医疗设备公司的创始人非常激动,产品的核心痛点终于解决,意味着公司拿到了活下去的关键筹码。他不仅爽快付了款,还将李飞引荐给了圈内的其他朋友。

“启星科技”的口碑,第一次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开始在一个小而精的圈子里慢慢建立。

李飞站在城中村出租屋的窗前,看着账户里新入账的款项,以及医疗公司创始人发来的感谢信和新的合作意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他依旧很累,依旧焦虑,依旧面临着无数的未知。但他感觉到,“启星”这艘小船,在经历了最初的颠簸和迷茫后,似乎终于找到了一点方向,在浩瀚的商海上,稳住了一点船身。

他打开那个开源项目的页面,看着自己和那些匿名大牛们的代码被全世界的人浏览、讨论、甚至引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有时甚至超过了金钱的刺激。

技术、商业、口碑、现金流……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每一条路都充满诱惑和荆棘。他无法同时走所有路,必须做出选择。

他拿起笔,在新的一页纸上写下:

1. 深耕技术壁垒(开源项目+高难度商业项目)

2. 打造细分领域口碑(聚焦1-2个垂直行业,如医疗、物流)

3. 谨慎扩大协作网络(寻找更多像神秘ID一样的伙伴)

4. 保障生存现金流(接适量“面包黄油”项目)

他知道,星光虽微,但汇聚起来,也能照亮前路。“启星”的路,还很长。而他自己的蜕变之路,也远未结束。尤其是,当他想到苏清月那双总是能看清事物本质的眼睛时。

他需要更快地成长,才能配得上眼前的机会,和……未来可能的一切。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