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2章

第7章

1928年的时候,东北大帅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侵略军炸死,整个东北风云突变。

之后的1928年12月,接替张作霖的少帅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中华大地在名义上又完成了统一。

但日本帝国主义的阴影已在东北大地步步迫近。

很快到了1929年,国民政府定首都为南京,定邻近的镇江为江苏省省会。

热闹的大西路旁边,开了一条新的柏油马路,以国父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为“中山路”。

13岁的陈天民也终于升入了跟哥哥一样的母校——省立镇江中学。

镇江中学的前身是江苏省第六中学与第九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建立的南泠书院,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被改建为镇江府中学堂。

最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校歌,采用的是与苏联《青年近卫军》同样的旋律,中文译名为《少年先锋》,1927年被填词采用为镇江中学校歌,一直沿用至今。

当初陈天民听哥哥陈天和唱的时候,就觉得朗朗上口,令人热血沸腾。

于是,白莲巷里又多出了一个穿着学生装,系着七枚铜扣,穿西装裤,骑自行车,哼着《少年先锋》旋律的美少年。

壮丽山川古润州,江左人才渊薮。

院本南泠山依北固,一黉弦诵声悠。

课士分斋联班同舍,吾侪于此藏修。

击楫祖生读书萧统,尚友抗志千秋。

努力前程探源学海,顺应江水潮流。

陈天民升入初中之后,还是经常打抱不平,没少给陈子祥惹麻烦。

但比起小学时已收敛了许多,除了上学放学,还经常去的地方就是杨惠敏所在的润州中学校。

登云山上的润州中学校也是化名“长啸”的李公朴母校。

润州中学校是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办的教会学校。

1914年时,美国作家,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此任教,并将这里的故事写进了著作《大地》里面。

杨惠敏每日耳濡目染,英语一直说得都很不错。

杨惠敏比陈天民大上一岁,如今已经14岁,早不复当年与陈天民游泳玩水时的假小子形象。

她时常穿一身深蓝色竹布的学生旗袍,豆蔻年华的她已抽穗得亭亭玉立,皮肤也因为不似从前在乡间风吹日晒而白皙了许多。

在学校老师们的熏陶下,这些年的杨惠敏颇有了些书卷气。

她与陈天民在润州中学校所在的登云山顶远远眺望北固山与长江。

每每这个时候,若是四下无人,陈天民便会高歌一曲,大部分情况下唱的都是《镇江中学校歌》。

虽然陈天民并无多少唱歌的天赋,但这首脱胎自苏联《青年近卫军》的校歌却唱得激情澎湃,颇为认真。

杨惠敏每次都听得入神,不曾打搅过他一次。

她有一次故意考考陈天民,便问他道。

“你这校歌里写了两个人,分别是谁,你知道吗?”

陈天民虽说是个练家子,但也是书香世家,可难不倒他。

他脱口而出道:“‘击楫祖生’说的是西晋大将祖逖!”

“他当时带兵渡过长江,收复失地。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敲着船楫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后来就有了个‘中流击楫’的成语!”

杨惠敏又问道:“那还有一个是谁?”

陈天民将双手叠在脑后,靠在登云山那棵老树下,得意道。

“这个更简单了。”

“南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嘛!”

“他编了世上第一本《文选》,就是《昭明文选》。”

“他在南山里面有读书台,我还去看过呢!”

杨惠敏忽然笑着问他:“那你是想当祖逖,还是想当萧统?”

陈天民不假思索:“当然是当祖逖!”

“如果有一日,异族来犯,我也会跟祖大将军一样。”

“中流击楫,立下不收复中原,就有如大江一去不回的誓言!”

杨惠敏听到这里,也激动地说道:“天民,我也一样!”

少男少女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尴尬地低下了头。

只有晚风从江上吹来,掠过老树枝丫,“沙沙”作响。

……

后来的日子里,两人的关系仿佛亲近了许多。

陈天民虽然还是会路见不平一声吼,但已大大收敛了以往总跟人动手的脾气。

下课后,他便骑着自行车到登云山的润州中学校来找杨惠敏玩。

杨惠敏的老爹是看守传达室的校工,也打心眼里喜欢陈天民这个小子。

他经常留陈天民在家里吃晚饭。

老头子虽然不识字,但记性特别好。

吃晚饭的时候,他就喜欢给陈天民跟杨惠敏说自己听来的说书故事。

《忠义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如数家珍,都能被他说得头头是道。

除了这些评书,杨老头还会说北洋水师甲午大战的故事。

杨老头说,甲午海战的北洋水师以李鸿章的淮军为主,其中有不少水兵都是丹徒老乡。

他的故事都是从这些老乡们口中听来的。

有一天晚上,夏夜微凉。

杨老头正好讲到了黄海大战。

“邓世昌大人在战舰受创侧倾的情况下,依旧死战不退。”

老爷子拿起筷子做令旗状,身姿挺拔,气势浑厚全然不似一个垂垂老矣的校工。

“他手握令旗,站在硝烟里大声喊道:‘全速前进,撞沉日军旗舰——吉野!’”

说到这里,陈天民忽地一拍大腿,大叫起来:“好!撞得好!撞死这群狗娘养的日本鬼子!”

杨老头被陈天民一抢白,忽然就卡壳了,脸上的表情似悲戚,似无奈。

一旁的杨惠敏不禁问道:“爹,然后呢?”

杨老头叹了一口气,放下筷子说道:“但在行驶途中,‘致远’舰被日军鱼雷击中,侧翻沉没,邓世昌大人同全舰绝大部分官兵一同壮烈殉国。”

陈天民听到这里,长叹了一口气,垂下头来,拍着大腿说道:“若有一天,我到了生死关头,我必跟邓世昌一样,定要跟敌寇同归于尽!”

话未说完,杨惠敏已是伸手捂住了他的嘴,关切道。

“天民,你别瞎说八道!”

“你怎么可能出那种事?你是要长命百岁的!”

陈天民用力掰开杨惠敏的手,争辩道:“男子汉大丈夫,人生不过百年,必有一死。”

“如邓世昌这样,死得其所,青史留名,岂不快哉!”

杨老头看了看陈天民,又看了看杨惠敏,取出水烟叼上,狠狠抽了一口,似是吐出了一口积郁已久的闷气。

……

陈家二少不打架了,开始读书了,英文还说得不错。

这顿时又变成了一件白莲巷里的稀罕事。

陈天民因为英语底子打得好,除了通俗小说还经常会看一些英文译著。

不过他偏爱的也多是《基度山恩仇记》、《侠盗罗宾汉》之类的外国侠客小说。

杨惠敏跟陈天民一样都生性活泼,有侠义心肠。

当时大热的《江湖奇侠传》是两人一起省吃俭用买来分着看的。

后来《江湖奇侠传》改编的《火烧红莲寺》好不容易在镇江上映,陈天民省了一个月的饭钱,买了两张大华电影院的戏票。

晚风带着江畔桂花的清香气,他们两人走在散场的青年男女中间,耳边不时传来意犹未尽,讨论剧情的声音。

惠敏的布鞋碾过满地桂花,忽然驻足。

她望着少年被夕阳拉长的影子,忽然从后面喊住了他:“天民!”

陈天民停下脚步,杨惠敏上前几步,低声说:“我要走了!”

陈天民又是一愣:“你去哪?不在镇江待了?”

杨惠敏依依不舍道:“我听爹爹说,教育部跟校方闹了矛盾,不让教教义了。”

“美国牧师上个月撤走了,说是国内闹什么经济恐慌,连美国人都断炊了。”

“润州中学校应该是办不下去了。”

杨惠敏欲言又止:“我……我应该是在镇江也待不住了。”

陈天民赶紧说道:“没事,我跟我爹说,让他给你爹到警察局找个活干!”

“实在不行,在我们家当个门房也可以的!“

杨惠敏摇了摇头:“天民,你是陈家的二少爷,我只是个乡下丫头。”

“我爹也是个农民,字都不识几个,做不来那些精细活的!”

陈天民有些恼了,一把拉住杨惠敏的手:“怎么做不得!我说做得便做的!”

杨惠敏看向这些年朝夕相处的少年,轻声说:“天民,我跟爹去上海的票我已经买好了。”

“我姐姐跟姐夫在那,也不至于吃什么苦。”

陈天民正要挽留,她又轻声道:“上海大,大上海。我早就想去看看了!”

“你,你也不好拦着不让我去吧!”

陈天民只得讪讪地松开手:“那……那你要给我写信!”

杨惠敏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好!但你也要答应我一件事情!”

陈天民开心道:“莫说是一件事情,十件事情,一百件事情我也依得你!”

晚风轻拂,夕阳西下,少女看向陈天民,认真地说道。

“我要你不许把‘死’字挂在嘴边上!”

“我不要你老想着跟日本人同归于尽!”

“我要你好好活着,长命百岁!”

陈天民微微一愣,杨惠敏撅起小嘴,佯装生气道。

“怎么?你不答应?”

少年认真地点了点头:“好!”

“我答应你,但你——要给我写信!”

他抬起右手,勾起小拇指,像他们儿时那样说道。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少女抬起手来,两人小拇指轻轻相连,笑着重复道。

“不许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