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3章

第3章

阿太穿着蓝布衣服,那是她自己织的土布棉袄,现如今已经很少能看得到这个样式的衣服,头上的白发银光闪闪,在灯光下更显得耀眼,可能是喝酒的缘故,阿太的脸色绯红,眼睛却很亮,透着几分精明的光。

老堂屋的中间是客厅,两旁是房间,外面是天井,天井的西边与东边也是房间,南边是厨房与鸡鸭鹅牛羊住的地方,天井很大很大,中间有一口水井,还是老式的摇动取水方式。

阿太神秘兮兮的把两个背篓的布扯开,声音柔柔的念叨:“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以前要养那么多孩子,这个家交给我,就穷不了。”

江小年惊讶的盯着阿太,忍不住发出赞叹声:“阿太,你可以啊。”

“祖祖是大富豪。”阿福也忍不住发出惊讶的赞许:“这么多,这么多钱,可以买下整个超市了。”

阿太骄傲的昂起头:“这可是我一辈子的积蓄,我这人就一个毛病,爱攒钱,这些钱,都够福妹读书读到嫁人,够你吃到老。”

江小年终于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站起来,扯开那一层塑料膜,钱还夹杂着樟脑丸的味道。

“阿太你还挺科学,还会用樟脑丸防腐。”江小年拿起一堆一堆的钱问道。

背篓那么大,阿太要攒多少年,才能攒到踏踏实实的两个背篓。

背篓里五块十块,一百块五十块钱都有,另外的那个背篓下面还有粮票和最老版的两块钱。

这些钱久不见天日,有些已经发霉,粘在一起,有些已经泛黄,被虫子啃噬。

江小年把最后一道雕花门给合上,把两个背篓的钱全部倒在地上,足足有一个小山那么高。

“人活得长有活得长的好处,人老了,别人来看我,总喜欢给钱,你以前也是这个毛病,回来看阿太,都不知道怎么显摆才好,不断的塞钱,这是个好习惯,我老人家也不会花钱,就这么攒着了,你爷爷以前也喜欢给我钱,后来你爸也喜欢给我钱……”阿太如数家珍,她的记忆力很好,很早以前发生的事情,总能很快回忆起来。

村里人都打趣,说阿太已经活成了老神仙,是大家的老祖宗。

不过说来也奇怪,稻香村的人都长寿,九十多的老人有十几二十个,人老了也会心眼小,几个老人凑在一起还吵架,经常放下狠话,但是人老也有好处,吵完没几天就忘了,又亲亲热热的村里的小卖部闲扯,互相送对方家里最好的食物。

阿太把黏在一起的钱一一分开,在堂屋里面晒钱:“你要是不回来,我都忘记家里还有这么多钱,早知道天气好的时候拿出来晒一晒。”

“怎么不存银行,你不是有养老金存折吗?我还经常给你打钱,表姐们也给你打钱。”江小年疑惑的问。

阿太摇摇头,利落的把钱一张张摆在老堂屋的地上,老堂屋是纯粹的木头做的房子,年纪很大,在雨天还有发霉的味道,阿太要点着香,才能驱散发霉的味道。

“你们给的那些钱和国家给的钱,都不能动,万一遇上个什么饥荒年,大灾难的,那才是保命的钱,也是我的棺材本,你们一个个离开家的时候,我都说,阿太不用你们管,我有棺材本,我死了,你们回来上柱香,该干嘛就干嘛去。”阿太百无禁忌,什么都说。

不一会儿,堂屋里已经密密麻麻的摆上了很多很多钱。

阿福开心的拍手:“我们这个是钱屋,祖祖,我最爱你了,明天带我去买糖吃吧。”

“好啊,我们明天去代销店买棒棒糖,阔气一把,花两张钱。”阿太笑呵呵,好像她的心里永远没有什么糟心事。

阿太又坐回火盆旁,把铁锅放下去,又拿出来一堆好吃的东西,在火炉边放着,有红薯小芋头,花生瓜子等等,都是一些小零嘴。

阿太又拿起一个保温壶,这个铁皮保温壶有些年份了。

阿太使用的任何东西,仿佛都不会坏一样,一个物件都能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江小年看着这些钱愣神,她好像每个月赚得挺多的,上班的时候万儿八千总能有,却每个月都花光光,可是阿太没有什么收入,怎么就能攒下这么瓷实的两背篓钱呢?摆开之后,整个屋子都放不下。

这么多钱放家里,就不怕贼偷?就不怕贼惦记。

仔细想想,好像没有人会把背篓当成储蓄罐,一个背篓塞在神龛下面,一个吊在梁上,老人家的储蓄方式,真是令人惊讶。

阿福在四周找了又找:“妈妈,我想看电视,这个家里没有电视吗?”

“有电视,还是你妈那年买回来的,在我的房间里。”阿太走过去,抱过阿福就往房间走。

阿福搂着阿太的脖子:“阿太,你的家里真好,妈妈说,以后我们就要跟阿太住一起了,我要好好照顾你。”

“福妹真懂事,祖祖以后就靠你们养老了,你可不知道,祖祖多希望你们回来,你们回来了,祖祖以后就有着落了,也不怕死在家里臭了也没人知道。”阿太感叹,年纪大了,最关心的就是生老病死的问题。

她是个要强的女人,叔公们想接她到城里,叔叔伯伯姑姑们也抢着要给她养老,全部都被拒绝了。

阿太甚至怕村里人说儿孙们的闲话,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养老计划,子孙后代每个人每个月都要给二十四块五毛钱给她养老,人人有份,不偏不倚,还经过村干部公证,这笔账,也不知道阿太是怎么算出来的,每个月打到指定的账户,可是大家都是一年年的打钱,只多不少。

二十四块五毛钱,只是一个数字,并不是关心阿太的心意。

阿太抱着阿福在床上看电视,电视坐落于房间的桌子上,里面演着熊出没,江小年去收拾堂屋吃剩的东西和那一堆如同小山一样各式各样的钱。

在一堆纸币里,还有不少铜钱和银元。

此时的江小年甚至觉得,阿太还是小时候的样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

电视里的嘈杂声时不时的传来,江小年惊奇的发现,她今天回来后就没有时间看手机,以前住在城市里,手机时时刻刻就是一种牵绊,唯恐它响起来,又害怕它不响,下意识的回拿着手机刷啊刷。

现在不刷手机,倒也是挺好的。

夜晚,江小年和阿太,阿福挤在一个床上。

阿太轻声说道:“好好睡一觉,明天你们把那间屋子收拾出来住,阿福睡觉不老实,我可不想跟你们睡。”

阿太翻过身,已经轻轻地打鼾。

晨雾还绕在山间,此时回村过年的年轻人们早就回到了城市打拼,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妇孺老人,还有一些在乡镇工作的年轻人。

昨天傍晚江小年拖着大箱子,背着孩子回家的事,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的巷头村委。

甚至是村里的女人们早上在水池边洗衣服洗菜,都是在讨论江小年回村的事情。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只是一个早上的功夫,说什么的都有。

村口有个小卖部,也就是阿太说的代销店,那是阿太那个时候的词,其实里面就是卖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不至于要到十几公里的街上跑一趟。

阿福和阿太起得早,狗子早早的就在房间外面等着她们俩,是一个非常忠心的狗腿子。

晨起扫地,把木门一块一块的拿出来,又把那些牲口们都喂了一遍,一个早上才算是忙碌完。

阿福喜欢跟阿太在一起,一早上就好像演了一遍动物世界,堪比动物园,什么鸡鸭都看见了,还有屋子外面的鱼塘也看见了,猪和牛也找到了,就连后山的竹鼠窝也没放过,在农村可有意思了。

窗外的春雨说来就来,细细密密的落在瓦片上,屋檐的水又砸在石臼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让江小年觉得非常安心。

然而,屋后的声音打断了她的片刻安宁。

“阿太,我昨天看见小年回来了?大包小包的,我还让我孙女帮拉了一个箱子,这一次回来是不是不走了?”有人问起来。

阿太笑着答话:“我年纪大了,她回来给我养老。”

“离婚了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的婚姻是到头的,小年长得好看,带的又是个丫头,以后好嫁,要我说啊,你们江家世世代代都是招女婿上门的,以后让小年也招个赘婿,这么多山啊地啊,可千万别荒废了。”又有一个老太婆从窗户那边说起来。

女人又乐呵呵的说起来:“女人是不愁嫁的嘛,现在我们村里女人离婚的多。”

“江老太,你以前是不是也跟江太公离过婚?一代传一代啊。”另外的老太婆啧啧的惊叹。

阿太虎着一张脸:“你们是不是闲出屁来了,落雨了也不往家里跑,还到别人家里说三道四,刘老太太你不是记性差吗,烧着火煮饭都能忘了,把家里点着,怎么还能记得起别人家里八百年前的事。”

女人不断的阴阳怪气:“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我还是帮你小年再相看相看,女人怎么能离开男人呢?”

江小年躲在被子里,离过婚就有错吗?她不敢直面这些流言蜚语。

阿太却把一切都看淡,在雨中,跟人舌战群儒,阿福还是学舌的年纪,别的没学会,就把阿太说的一些浑话说得个十足十。

比如说“生个孩子没屁眼。”一下就被阿福学到了,指着外面的女人哈哈大笑说她孙子没屁眼。

阿太突然意识到,骂架的时候不能把阿福带在身边,抱起阿福就进了屋,留下外面几个女人还在雨中激烈交流吵架心得体会。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