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3章

沈知夏跟着姜时宴走进“姜氏文化基金会”的侧门时,指尖还攥着那本没写完的周末日记。走廊铺着深棕色实木地板,脚步声被吸得很轻,两侧挂着的古画框在暖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和她想象中“财阀产业”的冰冷模样截然不同。

“到了。”姜时宴推开一扇雕花木门,沈知夏抬眼望去,瞬间被室内的景象吸引——整面墙的书架上整齐码着线装古籍,中央的长桌上铺着米白色绢布,放大镜、竹镊子、糨糊碗依次排开,窗边的老藤椅旁放着一盆文竹,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书页上,连尘埃都看得清晰。

“这是……”沈知夏走到书架前,指尖轻轻拂过一本封皮泛黄的《论语》,声音放得极轻。

“知道你大学辅修过古籍修复,一直没机会好好做。”姜时宴从抽屉里拿出一副白色手套递给她,眼底藏着笑意,“基金会上个月收了一批民间古籍,我让人留了最完整的几册,以后你想过来,随时都能来。”他指着长桌上的一本《千字文》,“你看这个,纸页有点脆化,但字迹还很清晰,刚好适合练手。”

沈知夏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翻开书页,指尖触到粗糙的纸纹时,眼眶突然发热——她大学时在图书馆帮忙修复过旧书,后来因为要赚钱贴补家用,才暂时放下这个爱好,没想到姜时宴居然记得。她用竹镊子轻轻挑起卷边的纸角,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你怎么知道我还想做这个?”

“你毕业册上的志愿写着‘想让老书重新说话’,我没忘。”姜时宴站在她身边,看着她专注的侧脸,“之前总说要帮你,却没找对方向,现在这里,应该能让你安心做喜欢的事。”

就在沈知夏低头调配糨糊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基金会的老研究员李教授捧着一个木盒走进来,看到沈知夏时愣了愣,随即笑着对姜时宴说:“姜总,您要的那本宋刻本《楚辞》我带来了,就是书脊有点松动,得让懂行的人看看。”

李教授打开木盒,深蓝色的锦缎上放着一本线装书,封面是深褐色的绫绢,书脊处的丝线已经有些磨损。沈知夏凑过去看了一眼,突然指着书角的一个小印章说:“这个‘云林堂’的印,我在博物馆的拓片上见过,好像是明代藏书家的私印,怎么会出现在宋刻本上?”

这话让李教授眼睛一亮:“沈小姐也懂印章?其实我也觉得奇怪,这册《楚辞》是上个月从二叔姜承泽的藏品里转过来的,说是家传的,但印章的年代对不上,我正想找机会请人鉴定。”

姜时宴的脸色微微一沉——二叔之前一直说自己的藏品都是“传世真迹”,还想借着基金会的名义办展览,提升自己在家族里的文化形象,现在看来,这册《楚辞》恐怕有问题。他接过木盒,对李教授说:“麻烦您把这册书的资料整理一下,我明天让鉴定专家过来看看。”

李教授走后,沈知夏看着姜时宴凝重的神色,轻声问:“是不是二叔又有问题?”

“他要是单纯想办展览倒没什么,怕就怕用赝品充真迹,最后砸了基金会的名声。”姜时宴把木盒放在书架上,“之前新能源项目的事还没解决,现在又冒出藏品的问题,他这是想把麻烦都引到我这边来。”

沈知夏放下手里的竹镊子,走到他身边:“要不我帮你看看?我大学时跟着老师学过一点古籍鉴定,虽然不专业,但或许能发现些线索。”她拿起那册《楚辞》,翻到扉页,借着阳光仔细看了看纸纹,“你看这里,纸的纤维太细,不像宋代的麻纸,反而有点像清代的仿品。还有字迹,虽然模仿了宋刻本的字体,但墨色太亮,应该是后来重新上色的。”

姜时宴凑过去看了一眼,果然和沈知夏说的一样。他心里突然松了口气——之前还担心二叔的藏品问题不好查证,现在有了沈知夏的发现,至少能先掌握主动权。他握住她的手,眼底满是骄傲:“没想到我的知夏还是个鉴定小能手,看来以后基金会的古籍修复,都要靠你了。”

沈知夏笑了笑,把《楚辞》放回木盒:“我也就是懂点皮毛,还是要靠专家鉴定。不过以后我可以经常来这里,帮李教授整理资料,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线索。”

夕阳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沈知夏重新坐回长桌前,拿起那本《千字文》,小心翼翼地用糨糊修复卷边的纸页。姜时宴坐在她身边的藤椅上,看着她专注的模样,心里突然觉得无比安稳——比起顶楼画室的浪漫,这里的古籍、竹镊子和淡淡的糨糊味,更像是他们感情的底色:不张扬,却足够扎实,能在风雨来时,撑起一片安稳的天地。

“对了,”沈知夏突然抬头,“周末我们去看妈妈的时候,不如把那本《千字文》带去,妈妈以前也喜欢看老书,说不定她能看出点什么。”

姜时宴点点头,拿出手机给特助发消息,让他联系鉴定专家。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古籍修复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纸张翻动的轻响,和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不管二叔还会耍什么手段,他们都能一起面对,就像修复一本旧书那样,耐心、细致,把所有的裂痕,都慢慢补成温暖的模样。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