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3章

张昊明的升迁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启梦科技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任命公告发出的当天下午,他就迫不及待地指挥行政部的人,将自己那些有限的个人物品从原本拥挤的工位,搬进了那间宽敞明亮、视野极佳的项目总监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位于走廊的尽头,占据着最好的采光位置。宽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景,红木办公桌厚重沉稳,真皮座椅柔软舒适,一整面墙的书架上还整齐排列着陈宇峰留下的专业书籍和项目档案。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清冽的男士古龙水味,那是属于前任主人的气息。

张昊明站在办公室中央,近乎贪婪地环顾着这个崭新的权力空间。他的手指轻轻抚过光滑的桌面,感受着木质纹理下的坚实,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在胸腔里膨胀。他终于不再是那个需要看人脸色、在工位上小心翼翼处理琐碎事务的实习生了。现在,他是启梦科技的项目总监,手握实权,拥有独立的决策空间。

他走到窗前,俯瞰着楼下如织的车流和远处起伏的城市天际线。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身上,暖意融融。这一刻,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世界的顶端。林晚星的赏识和破格提拔,就像一道突如其来的幸运之光,照亮了他原本平凡无奇的职业生涯。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不辜负这份知遇之恩。

然而,这种飘飘然的感觉很快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挑战。为了尽快树立威信,他决定模仿陈宇峰那种雷厉风行、举重若轻的工作风格。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了项目部的全体会议。

会议室里,张昊明刻意板着脸,坐在曾经属于陈宇峰的主位上。他努力挺直背脊,想要营造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却因为底气不足而显得神态僵硬。当各部门负责人开始汇报项目进展时,他时不时地打断,插入一些自以为高明的点评,试图展示自己的”专业见解”。

轮到孙经理汇报与宏远集团合作项目的进展时,这位跟随陈宇峰多年的老将详细解释了当前遇到的技术瓶颈和几个备选的解决方案。他的汇报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连潜在的风险和应对预案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张昊明听着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和严谨的逻辑推演,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他其实没有完全理解孙经理在说什么,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感,他打断了孙经理的发言。

“孙经理,我觉得你的思路太保守了。”张昊明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为什么一定要按照陈总之前定的方案走?我们要敢于创新,要有新思路,新气象!”

他提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听起来很花哨,却完全忽略了项目的实际约束条件和潜在的技术风险。会议室里顿时陷入一片寂静,几位资深工程师面面相觑,有人甚至忍不住轻轻摇头。

孙经理的脸色沉了下来,但他还是保持着基本的职业素养,耐心解释道:”张总监,您提出的方案我们之前评估过。不是不想创新,而是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客户要求,这个方案的风险太高,可行性很低。陈总当时也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才否定了类似的思路。”

“陈总陈总!现在是我负责这个项目!”张昊明像是被踩到了尾巴,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明显的不悦,”时代在变,技术也在进步,不能总是墨守成规!我觉得我的方案更有前瞻性,你们再研究研究,想想怎么落实!”

他挥挥手,不容置疑地结束了这个话题,转而询问另一个项目的进度。同样因为缺乏经验,他再次做出了几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指示。与会的老员工们交换着无奈的眼神,孙经理更是面色铁青,低头看着笔记本,不再多言。整个会议在一种诡异而低效的气氛中草草结束。

张昊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部门内部的笑话,反而觉得自己成功树立了权威。会议结束后,他开始对孙经理等几位核心骨干指手画脚,安排一些琐碎而无谓的工作,试图进一步彰显自己的控制力。

“孙经理,这个季度的项目报告格式要重新调整一下,我觉得之前的模板太老气了。”

“李工,你手上的那个小项目先放一放,帮我整理一下最近三个月的行业动态,做成PPT,我要向林总汇报。”

“王工,你的周报写得不够详细,重写一遍,我要看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数据。”

这些毫无意义的指令让项目部的老员工们怨声载道。孙经理看着手下工程师们敢怒不敢言的表情,心里涌起一阵无力感。他清楚地知道,在这样的领导下,项目部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大幅下滑。部门内部的怨气在悄然累积,一种压抑的氛围开始弥漫。

真正的考验很快来临。陈宇峰留下的最重要的核心项目——与行业巨头宏远集团的深度合作案,进入了最关键的技术方案确认阶段。这个项目周期长,投资巨大,技术复杂,一直是陈宇峰亲自盯着的。所有的核心技术细节、与对方技术团队的人脉关系、乃至一些未写在合同里的默契和承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

现在,需要项目总监亲自带队,前往宏远集团总部,与对方的技术专家团进行最后一次深度对接,敲定最终实施方案的每一个细节。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行业威望的体现。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导致这个价值数亿的项目付诸东流。

张昊明接到这个任务时,心里是发怵的。他连夜恶补项目资料,翻看陈宇峰留下的笔记,但那些深奥的技术图纸和复杂的参数让他头晕眼花。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在他眼前旋转,晦涩的专业术语像天书一样难以理解。他只能勉强记住一些表面的概念和流程,对于深层次的技术逻辑和潜在的隐患一无所知。

第二天,他硬着头皮,带着包括孙经理在内的几名核心技术人员,忐忑不安地前往宏远集团总部。一路上,他反复翻看着连夜准备的发言提纲,手心不断冒汗。

会议在宏远集团气派的会议室举行。对方出席的是以技术总监李明为首的专家团队,个个神情严肃,目光锐利。简单的寒暄过后,会议迅速进入正题。

李明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开门见山地抛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直指技术方案中最核心的算法优化逻辑和极端情况下的系统冗余备份机制。这些问题涉及到底层的架构设计和未来的扩展性,非常专业和深入。

张昊明坐在主位,听着那些陌生的专业词汇和复杂的逻辑推演,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试图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回答,但对方的追问立刻让他原形毕露。

“张总监,关于这个分布式节点的负载均衡算法,你们提出的优化方案,在数据吞吐量达到峰值时,如何保证响应延迟不超过合同规定的毫秒级标准?”李明目光如炬,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压迫感。

“这个……这个……”张昊明支支吾吾,眼神躲闪,”我们的算法是经过充分验证的,应该……应该没问题。具体细节,可能还需要再……再优化一下。”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个字几乎含在嘴里。

“应该?可能?”李明的眉头皱了起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我们需要的是确切的保障和具体的数据支撑。还有,关于突发性故障的应急切换方案,你们预案里提到的’无缝切换’,具体切换时间是多少?备用系统的数据同步机制是怎样的?是否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

“无缝切换就是……就是很快切换过去。”张昊明词穷,脸涨得通红,只能不断重复着苍白无力的说辞,”数据……数据肯定会同步的,我们有机制……这个,这个问题我回去再问问技术团队,一定给贵方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求助似的看向身旁的孙经理,孙经理刚想开口补充,却被张昊明用眼神制止了——他不想在下属面前显得自己更加无能。

会议桌上的气氛降到了冰点。宏远方面的几位工程师脸上已经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失望和轻视。李明总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合上了面前的文件夹,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不再发言。

接下来的会议流程几乎成了走过场,对方不再提出深入问题,只是机械地确认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原定两个小时的会议,不到一个小时就草草收场,不欢而散。张昊明带着团队离开时,甚至能感受到身后那道道质疑的目光,如芒在背。

送走启梦科技的人后,李明回到办公室,立刻拨通了林晚星的电话。

电话接通,他的语气没有了往日的客气,带着明显的不悦和质疑:”林总,我是宏远的李明。刚刚和你们新上任的张总监开完会。”

林晚星心里咯噔一下,强作镇定:”李总监,会议还顺利吗?”

“顺利?”李明冷笑一声,”林总,我们合作是基于对陈宇峰总监能力和人品的信任。他的专业素养和负责态度,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今天这位张总监,连最基本的技术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沟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我很怀疑,他是否具备领导这个复杂项目的能力!”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严肃:”如果启梦科技无法保证项目负责人的专业水准,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评估贵公司是否还有能力继续胜任这个项目!这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林晚星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发白。她努力维持着声音的平稳:”李总监,您别生气,可能张总监刚接手,还有些不熟悉。这个项目对我们启梦至关重要,我一定会亲自跟进,确保万无一失……”

又安抚了几句,对方才勉强挂断电话,但语气中的不满和怀疑并未消散。

放下电话,林晚星靠在椅背上,心情复杂难言。一股失望的情绪涌上心头,张昊明的无能,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他竟然连最基本的场面都撑不住,直接在客户面前露了怯,让启梦科技的专业形象大打折扣。

但紧接着,一股莫名的恼怒又升腾起来。她觉得宏远集团的人是在故意刁难,欺负张昊明年轻,欺负陈宇峰不在了。他们是不是想借此压低价格或者提出更苛刻的条件?那个李明,语气里的轻蔑毫不掩饰,简直是在打她的脸。

然而,无论她如何为自己找理由,李明总监那句”连最基本的技术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像一根尖锐的刺,扎进了她的心里,带来一阵隐秘的刺痛。她第一次对自己那个意气用事的决定,产生了一丝微弱却清晰的怀疑。

让张昊明代替陈宇峰,真的……是对的吗?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很快又被她强行压了下去。不行,不能怀疑自己。这是她和陈宇峰博弈的一部分,她不能先认输。也许,张昊明只是需要一点时间,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磨练。毕竟,谁都不是天生就会的。

她按下内部通话键,对王助理说:”让张总监回来后来我办公室一趟。”

她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她需要亲自”指导”一下这个她亲手提拔起来的”新总监”,至少,要让他能应付过眼前的这场危机。至于这危机的根源,她选择性地忽视了。在她看来,这不过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是证明她决策正确的必经之路。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