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2章

接下来的几日,温玉棠过着一种规律而宁静的生活。她逐渐习惯了现代起居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找到了一种别样的乐趣。她学会了使用手机上的应用,从附近评价不错的餐厅点餐。当外卖员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书斋门口时,她总会感到一种新奇的便利。

书籍的订购和入库流程也愈发熟练。她通过电脑系统向出版社和图书经销商下订单,看着一箱箱新书被送达,然后亲手拆包、分类、贴上标签、上架。这个过程枯燥却让她心生喜悦,仿佛在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她甚至还抽空重新整理了那批古籍专区,按照经史子集的传统分类法,结合现代的编号系统,让它们既便于查找,又呈现出一种古朴的美感。

生活与书店的琐碎逐渐条理清晰,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温玉棠深吸一口气,将门口“准备中”的牌子翻到了“营业中”那一面。

玻璃门被推开,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宣告着“忘忧书斋”正式向这个世界敞开怀抱。

或许是因为位置并非处于最繁华的商业街,又或许是现代人静心读书的时间太少,开业头两天,客人寥寥。偶有进来者,也多是被雅致的装修吸引,逛逛便走,或是匆匆买上一本畅销书。温玉棠并不急躁,她乐得清静,依旧大部分时间坐在窗边,埋首于书卷之中,偶尔抬头看看窗外流动的风景,仿佛一位超然物外的观察者。

这天傍晚,夕阳给街道铺上一层暖金色的光辉。年近七旬的顾清和教授如同往常一样,在自己家附近散步。他穿着舒适的中式褂衫,步伐不急不缓,目光习惯性地掠过街边的店铺。

忽然,他的脚步在一家新开的书店前停住了。

“忘忧书斋……”他轻声念出木匾上的字,微微颔首,“名字取得好,字也有风骨。”

他记得这里之前一直在装修,风格似乎就是眼前这般古雅低调,没想到是家书店。出于学者对书籍天生的热爱与好奇,他推门而入。

“叮铃——”

门铃声惊动了正在古籍专区踮着脚,试图将一本刚到的《昭明文选》放回最高层书架的女孩。

温玉棠闻声回头,只见一位清癯矍铄、气质儒雅的老者走了进来。他戴着金丝边眼镜,目光温和而睿智,周身散发着一种沉静的书卷气。这是她的第一位……看起来像是真正来“看书”的客人。

她连忙放下书,略显局促地整理了一下衣裙——她今日穿的是一件浅青色的改良旗袍,更衬得她身姿纤秀,气质温婉。

“欢迎光临。”她走上前,声音轻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独自在新世界面对陌生人,尤其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就很有学识的长者,于她而言仍是一种挑战。

顾清和教授看到店主的瞬间,眼中也掠过一丝讶异。没想到经营这样一家雅致书斋的,竟是如此年轻的一位姑娘,而且气质沉静通透,与他想象中精明干练的书店老板截然不同。

他微微一笑,笑容和煦,带着长辈特有的宽和:“小姑娘,打扰了。我刚散步路过,看你这书店名取得雅致,忍不住进来看看。”他的声音沉稳舒缓,自带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温玉棠感受到对方的善意和良好的修养,心中的紧张稍稍缓解,也回以一个浅浅的笑容:“您请随意看,店里有些杂乱,还请见谅。”

“无妨,无妨,书店就该有书卷气。”顾教授摆摆手,目光已然被书架上的藏书吸引。他先是大致浏览了一圈,越看越是惊讶。这里的书籍品类选择显然经过精心考量,并非一味追逐市场热点,文史哲类书籍占比很大,而且质量颇高,尤其是那个古籍专区,竟有不少版本不错的线装书和学术影印本。

他信步走到古籍区,抽出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点校本,翻看了几页,赞道:“版本选得不错。”

温玉棠轻声应答:“是,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的版本,素来校勘精良。”

顾教授抬眼看了她一下,眼中兴趣更浓。他放下《通鉴》,又看到一旁她刚刚整理的那套《昭明文选》,便随口问道:“梁昭明太子编撰此集,虽博采众长,然选文标准,姑娘有何见解?”

这个问题有些深度,并非普通书店老板能轻易接话的。

温玉棠略一沉吟,前世阅读的记忆与今生新学的观点在脑中交汇,她从容道:“《文选》主‘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重骈俪与辞采,虽为后世提供了学习范本,却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六朝浮华文风。然其保存文献之功,确立文学独立地位之识,不可泯灭。且观其选录,亦非全然摒弃质直之作,如诸葛亮《出师表》等,情真意切,亦在其中。”

她的声音依旧轻柔,但言辞清晰,见解分明,不仅回答了问题,还进行了简要的评析,既有肯定亦有批判。

顾教授闻言,真正地惊讶了。这绝非临时抱佛脚能说出的观点,而是真正阅读、思考过后的真知灼见。他不由得重新打量眼前的女孩,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和批判性思维?

“说得很好。”顾教授颔首,语气中带上了几分探讨的意味,“重辞采而轻内容,确是其一弊。那你如何看待《文选》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弊之所存,利亦随之。”温玉棠谈兴渐起,面对学识渊博的长者,她有种久违的、与人进行精神交流的愉悦,“唐代文人一方面批判其浮艳,另一方面又无法脱离其滋养。初唐四杰承其余绪,陈子昂倡汉魏风骨以革其弊,李杜韩柳诸公,亦是充分吸收其营养后,方能别开生面,成就大唐气象。可谓……批判中继承,扬弃中发展。”

“批判中继承,扬弃中发展……妙!总结得妙!”顾教授眼中亮起赞赏的光芒,忍不住抚掌轻叹,“小姑娘,看不出来,你于古典文学竟有如此深的造诣!难得,实在难得!”

他一生浸淫学术,最爱与有灵气的后辈交流。眼前这个女孩,不仅知识储备深厚,更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言语间那种沉静从容的气度,绝非普通年轻人能有。

“老先生过奖了,”温玉棠微微低头,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平日喜欢胡乱看些书,班门弄斧了。”

“这可不是班门弄斧。”顾教授笑容愈发和蔼,“老夫姓顾,顾清和,退休前在燕大文学院混饭吃。不知姑娘怎么称呼?”

“顾教授。”温玉棠恭敬地唤了一声,心中了然,难怪气度如此不凡,“我叫温玉棠。”

“温玉棠……温婉如玉,海棠春睡,好名字。”顾教授点点头,又环顾了一下书斋,“这店是你一人打理?”

“是的。”温玉棠轻轻点头,“父母去世后,我便开了这家书斋,也算……有个寄托。”

顾教授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不再多问,转而道:“你这书斋甚好,选书眼光独到,环境也清雅。以后我这老家伙,怕是要多来叨扰了。”

“顾教授能来,是书斋的荣幸。”温玉棠由衷地说。能遇到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又无架子的长者,于她而言,是穿越到这个陌生世界后,第一份意想不到的温暖。

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将书店染成温暖的橙色。一老一少站在书香弥漫的古籍区旁,继续聊着《文选》,聊着唐诗宋词,聊着历史变迁。顾教授惊异于温玉棠每每总能提出精辟甚至略带穿越时空视角的见解,而温玉棠也深深折服于顾教授渊博的学识和通透的智慧。

铜铃许久未曾再响,仿佛也不愿打扰这忘年之交初遇的宁静与投契。

直到窗外华灯初上,顾教授才恍然惊觉时间流逝。

“哎呀,聊得忘了时间。”他笑着摇摇头,“温丫头,今日与你一席谈,甚是畅快。改日我再来,你可别嫌我这老头子啰嗦。”

“绝不会,随时欢迎您。”温玉棠送他到门口,脸上带着真诚的、浅浅的笑意。

看着顾教授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中,温玉棠回到安静的书斋里,心中那份因孤独而起的怅惘,似乎被冲淡了许多。

这个世界,似乎也开始展现出它友好的一面了。

她的第一位客人,便是一位知音。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