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4章

邮票交易带来的收益,林知乐悉数交给了母亲李慧兰。他没有过多解释,只说是遇到了懂行的收藏家。李慧兰握着那笔远超预期的钱,看着儿子平静的侧脸,最终将所有疑问化为一声轻叹,小心翼翼地将钱收好,心里盘算着该给儿子添置些新衣,再把家里那台总出毛病的旧电视机换了。

林知乐的心思,早已不在金钱之上。资本的种子已经播下,他相信在合适的时机,父母会懂得如何让它生长。而现在,他更渴望回归一个学生的本分——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

一年级的课程对他而言过于浅显,他不得不为自己寻找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学校的图书馆成了他新的乐园。这间小小的图书室藏书有限,但对于一个七岁孩子的身份而言,已经足够他“合理”地拓展边界。

他不再仅仅借阅编程或数学书籍,而是将兴趣投向了更基础的领域。《十万个为什么》系列被他快速翻阅,其中的原理他早已了然于心,但他享受的是以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它们的过程。他还借阅了《趣味物理学》、《科学家故事一百篇》,甚至找到了一本纸张泛黄的《基础逻辑学》。

课间,当同学们在操场追逐打闹时,他常常独自坐在教室角落,沉浸在这些“课外书”的世界里。阳光透过窗棂,在他专注的小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种特立独行,起初引来了一些好奇和非议。

“看,林知乐又在看天书了。”

“那些字他都认识吗?”

但随着他“神童”之名和竞赛特等奖的加持,这些声音渐渐变成了某种理所当然的认可。“天才嘛,总是有点不一样的。”

只有李思睿,依旧在不远处默默地观察着他。看到林知乐捧着一本远超年龄的《科学大众》,李思睿抿了抿唇,第二天,他的课桌上也出现了一本《少年百科知识》。这是一种无声的较劲,也是一种被引导的追赶。

这天下午的自习课,林知乐正在草稿纸上推演一个简单的物理斜面受力模型,不是为了解题,而是为了验证脑海中某个关于能量转换的构想。他的笔尖流畅,公式和草图跃然纸上,完全没注意到班主任张老师已悄然站在他身后。

张老师看着那布满力臂、摩擦系数和能量守恒公式的草稿纸,眼中充满了震惊。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一年级,甚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范畴。她原本以为林知乐只是记忆力超群、思维敏捷,现在看来,他的知识深度和自学能力更为可怕。

她没有打扰他,直到林知乐舒了口气,放下笔,才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

林知乐抬起头,看到张老师,连忙站起身。

“张老师。”

“在看什么呢?这么入神。”张老师温和地问,拿起那张草稿纸,“能跟老师讲讲吗?”

林知乐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可能“超纲”太多了。他迅速组织语言,指着草图,用尽量稚嫩和简单的词汇解释:“老师,我就是瞎画着玩。我在想,这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为什么有时候快,有时候慢?跟这个坡陡不陡有没有关系?跟地面滑不滑有没有关系?”

他将一个复杂的物理模型,巧妙地包装成了一个孩子基于生活观察的好奇发问。

张老师听着他“幼稚”的解释,再看看纸上那些严谨的符号和公式,心中了然。这孩子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并且已经走得很远了。她没有点破,而是鼓励地笑了笑:“很有趣的想法。保持这种好奇心很重要。不过,如果遇到想不明白的,可以来问老师,或者……”她顿了顿,“可以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更相关的书籍。”

她意识到,普通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这个特殊的学生,引导他进行更深入的自主阅读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谢谢老师!”林知乐乖巧地点头。

这件事给了林知乐一个信号:他可以在合理的“好奇心”掩护下,更深入地接触更高阶的知识。他开始更有策略地选择阅读书目,并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

几天后的美术课上,老师让大家画“春天”。别的孩子都在画红花绿草小燕子,林知乐却画了一幅奇特的画:一片抽象的绿色背景上,用点和线连接成复杂的网络,旁边还有他标志性的、细小如蚊足的注释,隐约能看到“叶绿体”、“光反应”等字样。

美术老师看得一头雾水,最终评价:“林知乐同学的画……很有科学感。”

王小明凑过来看了半天,挠着头问:“乐哥,你画的这是……蜘蛛网坏了?”

林知乐但笑不语。

而一旁的李思睿,看着那幅画,又看看林知乐,第一次没有感到被碾压的挫败,反而生出一种强烈的探究欲。他隐约感觉到,林知乐所触及的那个知识世界,远比考试成绩的排名要广阔和有趣得多。

放学路上,李思睿罕见地主动与林知乐并肩而行。

“林知乐,”他声音有些低沉,“你看的那些书……难吗?”

“有些挺难的,”林知乐实话实说,“看多了就习惯了。就像你学数学,一开始也觉得应用题难,现在不也觉得简单了?”

李思睿沉默了一下,又问:“你看那些……是为了考得更好吗?”

林知乐停下脚步,看向他,认真地摇了摇头:“不全是。我觉得,知识本身就像……像一块块积木。你知道的积木越多,种类越全,将来就能搭出越厉害、越有意思的东西。考试,只是看看你手里有几块标准积木而已。”

“搭出……什么东西?”李思睿追问。

“比如,”林知乐指了指天上飞过的一只鸟,“也许有一天,我们能造出飞得比它还高还稳的东西。或者,”他指了指路边正在维修的电话亭,“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快,更便宜。谁知道呢?”

夕阳的余晖为林知乐周身镀上了一层金边,他说话的语气平静,眼神却亮得惊人。那一刻,李思睿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自己面前缓缓开启。门后,不是堆满试卷的战场,而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般的旷野。

他心中的某种桎梏,似乎在那一刻“咔哒”一声,松动了。

“我……我明天也去借那本《科学大众》看看。”李思睿低声说,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林知乐笑了:“好啊,图书馆最里面那排,左边书架从上往下数第三格。”

看着李思睿眼中重新燃起的、不同于以往竞争火焰的求知光芒,林知乐知道,他在学习道路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同行者,或许快要出现了。知识的重量,不在于压垮对手,而在于吸引同道,一起撬动未来。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