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3章

锦州市:笔架山“天桥噬人”

引子

渤海湾的潮声里,藏着笔架山的秘密。那道随潮汐隐现的1600米沙石路,当地人叫它“天桥”——说是仙人搭的路,却更像一张会开合的嘴,每月初一十五,总有人走进去就再也没出来。

传说:沙下的手

“退潮时别回头,涨潮时别停留。”家住山脚下的陈婆子,裤脚总沾着沙,她说这是祖上传的规矩。

三年前有群大学生来探险,仗着手机里的潮汐表,非要在“天桥”最窄处拍照。当时沙路刚显露出大半,有个穿白裙子的女生落在后面,突然尖叫着说脚踝被什么抓住了。同伴回头时,只看见她半个身子已经陷进沙里,沙面像沸腾的水一样翻涌,露出密密麻麻的指甲盖,泛着青黑色的光。

等救援队赶来,沙路已经开始被海水漫过,女生消失的地方,只剩下一只红色运动鞋,鞋跟处缠着缕头发,头发梢上还沾着块碎布——后来查出来,是1948年一个渔民的女儿失踪时穿的蓝布衫料子。

更邪门的是1996年的事。有个卖香火的老汉,想趁退潮在天桥中间摆个摊,刚把小马扎放下,就听见脚下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有人在嚼沙子。他低头一看,沙缝里钻出无数细白的手指,指甲缝里嵌着贝壳碎片,正往他鞋眼里钻。老汉吓得连摊子都扔了,连滚带爬往岸上跑,可回家后脚踝就开始烂,烂肉里总能挑出细小的沙粒,直到三个月后断气,临死前还喊着“三霄娘娘饶命”。

老渔民的惊魂夜

“那不是水在涨,是桥在收。”打了一辈子鱼的王老汉,船桨上总刻着三个叉,说是能避水祟。

1972年中秋,他和两个兄弟想抄近道,趁天桥刚露出水面时运几箱走私货。走到半路,潮水突然变了向,明明该退潮,海水却像疯了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沙路在脚下“咔咔”作响,像是在收缩。其中一个兄弟掏出指南针,指针却疯狂转圈,最后“啪”地断成两截,断口处沾着点暗红色的东西,闻着像陈年的血。

“快跑!是桥要吃人了!”王老汉喊着往前冲,可身后传来一声惨叫,他回头时,看见二弟的下半身已经陷进沙里,沙面鼓起个大包,像有什么东西在下面拱,二弟的脸憋得青紫,嘴里吐出的不是气,是掺着碎壳的沙子。等他和三弟爬上岸,再看天桥,已经被海水彻底吞没,水面上漂着个黄布包,里面是二弟刚娶媳妇时买的红腰带,腰带上用牙咬出的血印,拼成了“还我”两个字。

后来才知道,那片海域在民国时是片乱葬岗,日本人当年在这杀了不少反抗的渔民,尸体都直接扔进海里,涨潮时沉下去,退潮时就被海浪推到沙路上——老辈人说,那些没入土的魂,就藏在沙底下,专等走天桥的人路过,好拽个替身。

石狮子的眼睛

笔架山山门口的石狮子,有只眼睛是瞎的。当地人说,那是1953年一个石匠凿的,他不信天桥的邪,非要在正月十五那天带着凿子上桥,说要把“作祟的东西”挖出来。

结果当天下午,有人看见石匠疯疯癫癫地跑回来,手里攥着块带血的骨头,嘴里喊着“全是脸,沙里全是脸”。他抡起凿子就去砸山门口的石狮,说“是你们引的鬼”,一凿子下去,狮子的左眼就成了个黑洞。当天夜里,石匠就失踪了,家里人在天桥边找到他的衣服,衣服里裹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霄娘娘在此”,碑角还沾着几根头发,发质和石匠的一模一样。

现在去笔架山,还能看见那只瞎眼的石狮,尤其是在涨潮时,海水反光映在石狮脸上,那只黑洞洞的眼窝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动。有胆大的游客凑过去看,说能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但影子的脚,是泡在水里的。

尾声

退潮了,天桥又露了出来,像条泛黄的舌头,摊在渤海湾里。陈婆子提着篮子往桥上走,篮子里装着三炷香和一双旧布鞋。她走到1996年那个卖香火老汉出事的地方,把布鞋放在沙上,布鞋很快就陷了下去,沙面冒起几个泡,像有人在底下穿鞋。

“今年别再带人走了。”她插好香,转身往回走,不敢回头。

潮声里,隐约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有无数只脚,正踩在沙路上,朝着岸上的方向走来。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