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完并没有露怯。
而是平静地对齐桓公说:“不是,哥们儿,您协助周天子,讲道德,匡扶弱小,你不动兵人家也服你,您要是靠武力威胁的话,咱们用方城当城墙,用汉水作城池,你们人再多也不容易打下来!”
齐桓公想了想,觉得说的也有点道理。
于是,齐楚在召陵订盟。
楚国承诺恢复进贡苞茅,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不再向北扩张,也避免了决战,保留了实力。
之后,周王室又发生了内乱,齐桓公协助太子姬郑登基。
太子登基之后,是为周襄王。
周襄王为了感激齐桓公,还派宰孔将祭祀用的胙肉(用来祭祀周文王的祭肉)送给了齐桓公。
这可是一份意义重大的厚礼。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开会,史称葵丘会盟。
周襄王都派了代表参加。
经过连番的尊王攘夷之举,齐桓公的话如今没有人敢不听了。
这次的会盟制定了不少的盟约。
一是,要好好重视水利,预防水患,不许以邻为壑,给邻居制造麻烦;
二是,邻国有了灾难要买粮食,不可以屯粮不卖;
三是,不能乱换太子,不然又整出内乱把家给祸祸了;
还有要尊重贤才等等。
这次的会盟,连周天子都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齐国的霸业,在这次的会盟之中,达到了最高峰。
齐桓公这会儿已经彻底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
像这样联合诸侯开会订盟,一共发生了多次。
因此齐桓公自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无敌了,看来是齐国赢了!”
“齐桓公牛逼!管仲牛逼!”
“别忘了鲍叔牙,这哥们儿眼光和胸襟都太好了!”
“天哪,人家想当霸主,也真的承担起了霸主的责任,到处救火!”
“存邢救卫,召陵遏楚,绝对是有担当能务实的典范啊!”
“确实,以他的实力明显是可以吞并其他国家的,但是人家不但没这么干,反而还匡扶弱小,太值得敬佩了。”
“华夏文明其实还挺危险的,要是中原被夷狄吞了,那华夏文明火种恐怕就要断绝了!”
“其他诸侯国都有点不行啊!现在就齐国能看了……”
……
网上看完这一段的网友们还在激烈地讨论着。
这一段春秋的历史比上古三朝的历史更复杂也更波折。
有战争、有外交、有混乱、有忠义。
看的人是目不暇接。
尤其是投票活动中投票给齐国的观众们,此刻更是相当激动。
虽然最后赢了的人有奖品,但是观众们投票参与的目的却还真不怎么在乎。
他们更在乎的是在这段真实且惊心动魄的历史当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他们更想知道以自己的眼界和思维,能不能真正推演出这个架空世界的历史走向。
印证自己的想象力和智识可比奖品要强多了。
评委席上。
主持人冰冰已经开始提问了。
看着几位老师都盯着陆昭所创作的作品若有所思。
她也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问道:
“几位老师,怎么看待这段历史呢?”
编剧兰小龙说道:“我记得评判作品的标准不光是真实,还有精彩,我觉得这位选手的实力非常强,至少在这段历史中,隐藏了许多非常精彩的故事!”
“哦?”
“比如,郑庄公的养祸锄奸,就是一个起转承合俱在的故事,还有后续的黄泉见母,这两个故事已经将这位郑庄公的厉害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剖腹葬肝,忠臣用身体为棺木安葬主公,这一简单的故事,也能让人深刻感受到这个华夏文明的精神魅力……”
兰小龙话还没说完,有人立刻开口打断道:“我反对!”
正是导演陈小顺。
看到民心所向。
他也不敢太过嚣张地反驳,但还是气不过地说道:“兰老师说那个剖腹葬肝,我寻思明明就是个极端的自毁行为啊!听着就吓人,怎么还能夸上了呢?”
他接着说道:“那个什么卫国的卫懿公也不是什么好人啊,不是个昏君吗?这有什么值得葬的?”
一旁的钱教授拿起了话筒,微微一笑:“陈导演,您其实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大家别忘了,不能对照现代的道德标准来审判古人的行为!”
他继续说道:“陆昭选手创作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那时候的价值观当然会是‘君权神圣,臣节无价’,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坚持……”
“我们现代当然不应当认为这是正确可取的行为,但在他所身处的历史时期,他的行为是源自于他对信念的执着,对理想的坚持和对家国的忠义,我们不应当苛求他能够跳出历史桎梏,做出符合现代文明道德的事情!”
“他的行为,也给当时的时代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和原则的参照,可想而知,如果人世间没有原则和底线,所有的人互相欺骗,互相背叛,互相蒙蔽,历史还如何前进,普通人又该如何自处,如何御敌?这也是历史的需要,是历史时期的一部分……”
陈小顺一时间哑口无言。
“说得太好了!”主持人冰冰笑着说道:“老师能不能再评论一下这整体的历史,顺便推测一下齐国能不能笑到最后?”
钱教授点点头道:“大家看,在陆昭选手的创作中,先是郑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再接着是齐桓公尊王攘夷,其实中原的华夏文明已经逐渐变化,由实力政治取代了原本的礼法秩序……”
“而齐桓公关键的攘夷狄救中原的举措,历史意义也很重大,不然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可能会被戎狄切割瓦解……”
“我想,后续应该不会再有太多小国生存的空间,更多的会是几大强国的对垒……”
“不过,目前各诸侯虽然有攻伐征战,总体还是和平守信的,可这个时期礼法已经开始崩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好是坏,这个我还预测不了……”
主持人冰冰有些惊讶地问道:“难道钱教授您不觉得齐国会笑到最后嘛?”
钱教授笑着摇了摇头:“作者有些东西虽然隐笔,但还是不难看出来的,说句题外话,作者写的东西,信息量比表面上要多太多了,这位作者的创作实在是太精彩了!”
“这是怎么说的?”冰冰有些疑惑地问道。
其余人也都瞪大了眼睛想听钱教授仔细说说。
钱教授缓缓说道:“大家看管仲改革,盐铁专营,齐国越来越强大,国库充盈足以令齐桓公称霸对吧?”
“可这样一来,底层的民生必然困苦,隐藏的民生与霸业间的矛盾没有解决,而且政策的延续、主导者的掌舵,还存在着大量的变数,要说能笑到最后,恐怕此时还是说得太早了……”
众人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继续看向了陆昭的创作。
此刻的陆昭正在犹豫着。
接下来要写的,就是齐桓公的晚年了。
谁能想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晚年竟是那样一副光景呢?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后。
实力和声望已经达到了顶峰。
他询问管仲:“我能不能进行泰山封禅呢?”
所谓泰山封禅,是上古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
在泰山顶筑坛祭天,在泰山脚下梁父山祭地,报答天地覆载的恩德。
同时也是对自己功绩的彰显。
一般都是有巨大作为的帝王才会做的事情。
管仲听了齐桓公的想法,极力劝阻,说大地之上没有出什么祥瑞征兆,不应该去封禅。
齐桓公这才作罢。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
齐桓公来到了管仲的床前,询问后事:“你要是走了,谁能接替相位?鲍叔牙行不行?”
管仲缓缓摇了摇头:“鲍叔牙为人清廉正直,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恐怕不适合执政。”
接着他推荐了稳重的隰朋:“隰朋为人谦逊,知礼好学,可担此任。”
齐桓公同意了。
管仲又说道:“易牙、竖刁、开方这几个人,您一定要全部赶走,不能手软!”
齐桓公:啊?他们对我可好啦!为啥要赶走?
接着他掰着指头说着这几人对自己的好。
你说竖刁吧,人家是自愿自宫当太监的,就是为了进宫来侍奉我。
那个易牙,有次给我做了非常好吃的肉羹来,我问是什么肉,他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乖乖,你说他爱我到了什么地步了……
还有那个开方,为了侍奉我,亲爹死了都不管不顾了……
管仲叹了口气,耐心地说道:“但凡是个正常人,能下得去手亲自把自己阉了吗?这人不具备人的感情,已经不是人类了,你还敢靠近他……”
“但凡是个正常人,能杀掉自己的亲生孩子吗?这人不具备人的感情,已经不是人类了……”
“但凡是个正常人,能连自己的亲爹都不管不顾吗,这人不具备人的感情,已经不是人类了……”
身边有着这么多非人类,竟然不但不感觉到害怕,还挺乐呵的。
管仲都要无语了。
幸好齐桓公多少还算听老管的话。
管仲去世后,他赶走竖刁、易牙、开方等人,任命隰朋为相。
可惜隰朋在位没多久就病逝了。
齐桓公没有了之前那三人的照顾,只觉得浑身不得劲儿。
于是偷偷把那三人全部召回来了,还对他们委以重任。
鲍叔牙当时是齐国大夫,听到这个消息,坚决反对,多次劝谏。
可惜齐桓公全当耳旁风。
最后鲍叔牙忧愤而死。
齐国的政权基本落入这三人之手。
当时,齐桓公有五位庶子。
这五人看齐桓公年纪大了,都觊觎齐国国君的位置。
齐国的五位有望继承王位的参赛选手分别为:
公子无亏,母亲卫姬,竖刁、易牙支持;
公子昭,母亲郑姬,管仲曾支持;
公子潘,母葛赢,开方支持;
公子元,母密姬;
公子商人,母宋华子。
当初葵丘会盟的时候,齐桓公曾经和宋襄公说好了,如果自己嘎了,就由宋襄公支持公子昭继位。
可后来齐桓公晚年的时候,易牙、竖刁整天撺掇,导致齐桓公没有下定决心正式确立公子昭的地位。
因此其他几位公子的心思全都活泛起来。
公元643年,齐桓公病重,卧床不起。
易牙、竖刁等人为了拥立公子无亏,保障自己的权力,采取了极端的手段。
他们以“君主需要静养”为由,彻底封锁了齐桓公居住的宫殿,用高墙隔绝内外。
这期间,五公子各自树党争立,明争暗斗不休。
而高墙之内的齐桓公,饮食和水被完全切断,他处在饥渴之中,甚至饿到连床上的床单都开啃了。
曾经有个宫女,想尽办法翻过墙,给齐桓公送了一点点水和食物。
并告知他外面的情况——易牙、竖刁作乱,诸公子争位,正在互相攻伐。
齐桓公此时悔恨交加,痛苦地说道:“我悔不听管仲之言!”
不久之后。
齐桓公在孤独与绝望之中饿死,时年七十三岁。
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秘不发丧。
他们先率军镇压反对者,随后拥立公子无亏继位。
直到公子无亏的地位暂时稳固,他们才对外公布齐桓公的死讯。
此时,齐桓公的尸体已在宫中停放了六十七天,腐烂发臭,蛆虫从门缝爬了出来。
场景惨不忍睹。
公子昭这会儿已经跑到了宋国。
他对现状当然是很不甘心。
于是哭求宋襄公:“您帮我把那帮孙子砍了吧!”
宋襄公有点不好意思。
因为他一直也有一颗想要称霸的心。
他寻思这就是个很好的起号契机啊!
于是宋襄公联合曹、卫等国,出兵齐国,护送公子昭回国登位。
与此同时其余诸公子也起兵进攻齐国都城临淄。
竖刁、易牙率军抵抗。
但竖刁在宫变中被忠于公子昭的大夫高傒、国懿仲设计杀死;易牙见势不妙,带着部分军队逃往鲁国。
齐人见宋国大军来到,于是迎公子昭入城,继位,为齐孝公。
只是,齐孝公继位之后,局面并没有稳定。
其余诸公子依然十分觊觎君位。
后来公子潘杀齐孝公之子自立,为齐昭公。
而公子商人后来又杀昭公之子自立,为齐懿公。
再后来,公子元继位为齐惠公……
就这样来回捣来捣去,偌大的齐国被这么折腾得像齐桓公晚年的尸体一样……慢慢腐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