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4章

市政府食堂的喧嚣,是另一种形式的交响乐。

瓷碗与不锈钢餐盘的碰撞声、各部门干部压低声音的交谈声、后厨炒勺翻飞的铿锵声,混杂着饭菜的热气,构成了一幅最具烟火气的人间图景。

林默端着餐盘,像一颗沉默的石子,悄无声息地落座在角落。

他吃饭的速度不快不慢,目光平静地扫过周围,像一个局外人观察着这台庞大机器的日常运转。

邻桌坐的是区市场监管局的几位干部,正聊着最近的创城工作,言语间满是疲惫。

“老大难还是那些老市场,脏乱差,商户们也没个长远打算。”其中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抱怨道,他是监管科的副科长,姓王。

林默像是被无意中勾起了话头,放下筷子,朝王科长那边略微侧身,语气平淡地插了一句:“王科长,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我偶尔路过旧厂街,发现那里的商户虽然经营模式传统,但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就说那个卖鱼的高启强,我听街坊说,他家的鱼最新鲜,从不缺斤短两。这种坚持自营、讲究信誉的,如果能扶持一下,打造成‘诚信示范户’,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典型吗?既能带动风气,也符合创城精神。”

他的声音不大,却恰好能让那一桌的人都听清。

王科长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市政府办公室里出了名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会主动搭话。

他咀嚼着林默的话,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诚信示范户……对啊!我们怎么没想到!与其大面积整治收效甚微,不如先树立一个标杆!”他一拍大腿,觉得这主意简直是雪中送炭,“小林是吧?你这个建议好,我回去就整理一下,跟我们局长汇报!”

林默只是淡淡一笑,点了点头,重新拿起筷子,仿佛刚才那番话只是随口一提的闲谈。

三天后,一辆印着“京海电视台”字样的采访车停在了旧厂街鱼档前。

高启强正手忙脚乱地给鱼刮鳞,被这阵仗吓了一跳。

当他得知,市里要拍一部名为《京海民生百态》的纪录片,而他是旧厂街被选中的第一个拍摄对象时,整个人都懵了。

在摄像机前,他紧张得手心冒汗,对着镜头磕磕巴巴地讲述自己如何“每天凌晨三点去码头进货,只为保证鱼是最新鲜的”。

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透着一股执拗的真诚。

导演似乎对环境细节很感兴趣,特意让摄像师给了墙上一面鲜红的锦旗一个长长的特写。

锦旗上八个烫金大字——“顾客就是亲人”,在略显昏暗的鱼档里熠熠生辉。

高启强看着那面锦旗,心里更加迷惑了。

这是前天他弟弟高启盛神神秘秘拿回来的,只说是“一位老顾客”送的,连名字都没留。

拍摄在一种高启强如梦似幻的状态下结束了。

更大的惊喜接踵而至,当天下午,他就接到了区工商联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周末的“个体户创业分享会”,并当场赠送了一套免费的商标注册服务。

一连串的好运砸得高启强头晕目眩。

回到家,他翻来覆去地看着那面锦旗,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锦旗背面,指尖触及到一丝微弱的凸起。

他凑到灯下,心脏猛地一跳,只见背面靠近旗杆的布料上,用铅笔极轻地写着一行小字:“想做大,先立信;想立信,先见我。”

没有落款,但那笔锋,那力道,他瞬间就认了出来——这字迹,和当初那个在电话里指点他、让他脱离唐家兄弟魔爪的神秘人的字迹,一模一样。

一股寒意夹杂着莫名的激动,从他脊背窜上头顶。

他连夜骑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赶到市政府,四处打听,终于从门卫的闲聊中拼凑出了一个名字——林默,办公室最年轻的科员,平日里沉默寡观,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高启强站在市政府家属院外,晚风吹得他有些发冷。

他找到了林默家那栋楼,甚至看到了那扇亮着灯的窗户。

他想冲上去,敲开那扇门,问个究竟。

可脚下却像生了根,动弹不得。

他一个卖鱼的,对方是市政府的干部。

这种云泥之别带来的敬畏和恐惧,让他犹豫了。

他在这里站了足足四十分钟,最终还是跨上摩托,带着满腹的疑惑和一丝不甘,消失在夜色中。

与此同时,白金瀚的地下监控室里,屏幕墙上分割出数十个实时画面。

林默坐在中央的皮椅上,面前的烟灰缸里积了薄薄一层烟灰。

老默站在他身后,低声汇报:“他昨晚在您家院子外面,站了四十分钟,最后还是走了。”

林默点了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

他掐灭了烟,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推到桌上。

封面上是几个打印的大字——《旧厂街市场升级改造建议书》草案。

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行字:“支持本地龙头商户牵头,成立联合经营体,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管理。”

他抬头看向一直站在旁边、满脸兴奋与好奇的高启盛,平静地说道:“回去告诉你哥,旧厂街的鱼档资源,他要是愿意整合,我可以帮他拿到第一批政府补贴。这是个机会,也是个考验。”

高启盛激动得脸都红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追问道:“林哥,你到底是谁?你为什么要帮我们?”

林默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一句让高启盛瞬间怔住的话:“我是那个,让你姐姐高启兰不用再为了生计,熬夜画那些廉价设计图的人。”

第二天,孟钰以协助市局调查“白金瀚工人坠楼案后续情况”为由,直接走进了林默的办公室。

她没有丝毫客套,将一张从工地监控里放大到极致的截图拍在林默桌上。

照片上,一个戴着安全帽的男子背影,身形与林默高度相似。

“这个戴着安全帽的男人,是不是你?”孟钰的声音清冷,带着法医特有的审视。

林默从文件中抬起头,神色坦然得近乎冷漠。

“是我。”他承认得干脆利落,随即补充道,“那天下午,市环保局、安监局和我们办公室搞环保安全联合巡查,白金瀚是其中一站。全程都有签到记录。”他一边说,一边点开电脑桌面上的一个文件夹,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八份不同部门的会议纪要和三张角度各异的现场大合影。

林默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每一张合影的人群中。

“这些,你要的话,我可以全部打印给你。”

孟钰盯着他那双波澜不惊的眼睛,准备好的所有质问仿佛都打在了棉花上。

她忽然变换了话题,身体前倾,压低声音问:“你为什么要帮高启强?为什么要救陆寒?你费尽心机,非要拿下白金瀚,到底是为了什么?”

林默站起身,慢条斯理地为她倒了杯茶,热气氤氲了他脸上的表情。

他将茶杯轻轻推到孟钰面前,轻声道:“孟法医,你觉得,一个市政府办公室的小科员,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吗?”他顿了顿,目光穿过孟钰,望向窗外,“也许……你查错了方向。”

当晚,高启强独自坐在已经打烊的鱼档里,腥气和潮气混合的空气中,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未来的形状。

他手中紧紧捏着高启盛带回来的两份文件——一份是详尽的《个体工商户联营注册指南》,另一份,则是一张填好了大半的“冷链运输专项补贴申请模板”。

林默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

他不是在施舍,而是在递上一把钥匙,一把握在自己手中,就能打开一扇通往全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高启强望着门外沉沉的夜色,那里有他熟悉的旧厂街,也有他看不透的未来。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拧开台灯,铺开一张稿纸,提笔写下了他人生中第一份商业计划书的标题。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白金瀚顶层的总统套房,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京海的万家灯火,璀璨如星河。

林默站在窗前,对身后的老默低声吩咐:“明天起,安排人去旧厂街。教他怎么看合同,怎么报税,怎么开对公账户,还有……怎么跟唐家那两兄弟,谈‘合作’。”

老默恭敬地点头,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房间。

林默端起桌上的茶杯,温热的液体倒映出他自己冷峻而模糊的倒影。

他知道,这盘棋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落下。

一双真正干净、有力,又能深入泥潭的“白手套”,终于要开始戴上了。

京海的夜,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