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听到里面传来苏晴鸢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张教授,我还是觉得……这个实验太危险了。”
一个温和的男声响起。
“晴鸢,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风险。”
“‘共情’项目是心理学界的巨大突破,它能让我们真正量化和研究情绪。”
“你是最核心的参与者,也是最有天赋的共情者。”
“想想看,当我们能彻底破解情绪的密码,就能治愈无数像你一样,被痛苦折磨的人。”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共情……项目?
张教授?
这个名字我如雷贯耳,他是心理学系的权威。
难道,“共情”APP的背后……是他?
而苏晴鸢……
我不敢再想下去。
“可是……昨晚的‘绝望’情绪,差点就……”
苏晴鸢的声音在发抖。
“那只是个意外。”
张教授打断了她,“系统有安全机制,不是吗?”
“而且,数据非常完美。”
“你成功将一段虚构故事中的极端情绪,几乎百分之百地转移了出去。”
“那篇名为《竹马》的网文,是你最好的作品,也是我们最宝贵的数据源。”
虚构故事?
网文?
我浑身冰凉。
所以,那个让我差点死掉的“绝望”,不是真实存在的?
它只是苏晴鸢写小说时,代入角色产生的情绪?
一个作者,在写故事的时候,把自己写到了濒死的边缘?
这……怎么可能?
我失魂落魄地回到宿舍,脑子里一团乱麻。
“共情”APP是心理学教授的实验。
苏晴鸢是核心参与者。
她能把写小说时的情绪,通过APP转移给别人。
这一切都超出了我的认知。
那篇火爆校园的《竹马》,作者竟然是她。
那个看起来阳光开朗的女孩,内心竟然承载着那样一个悲伤沉重的故事。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仅仅是为了一个实验吗?
我点开那个校园帖子,重新看了一遍。
“……车门关上的一刻,我好像看见一道身影扔了花,穿过拥挤的人潮,飞奔而来。”
“……意识彻底消失前,我看到了周旭尧飞奔而来,布满惊慌和担心的脸。”
这是女主陆浓被拐走时的心理活动。
而我昨晚体验到的“绝望”,和这段文字描述的感觉,一模一样。
冰冷、无助、被世界抛弃的死寂。
苏晴鸢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究竟代入了多深的情感?
我不敢想象。
更让我心惊的是,张教授的话。
“治愈无数像你一样,被痛苦折磨的人。”
“像你一样”。
这说明,苏晴鸢本身,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那个完美的笑容,只是她的面具。
我必须做点什么。
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被那个所谓的实验吞噬。
可是我能做什么?
我只是一个穷学生,一个“情绪垃圾桶”。
而对方,是学术界的权威教授。
硬碰硬,我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必须找到证据。
揭露这个实验的真相。
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共情”APP上。
我是计算机系的,这或许是我唯一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