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第2章

红岭乡的梅雨季节,天空总是阴沉得能拧出水来。林溪跟着王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通往垫背村的泥泞小路上,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呛人的石灰粉味,混杂着雨水和泥土的气息。鞋面上很快结了一层白乎乎的泥壳,风一吹,细小的石粉颗粒就往鼻孔里钻,呛得她不住地咳嗽。

村口那块刻着“游山县小香港”的石碑,早已被厚厚的粉尘覆盖,成了灰扑扑的模样,只能勉强辨认出轮廓。目光所及,尽是九十年代遗留的喧嚣残影——锈迹斑斑的KTV卷闸门紧闭,废弃的录像厅招牌歪斜着。然而,真正主宰着这片山坳的,是那几家石板材厂持续不断的轰鸣声。切割石材的“滋滋”声尖锐刺耳,伴随着漫天飞舞的白色石粉,将原本清澈的溪流染成一种浑浊的奶白色,水面上堆积着厚厚的、令人不安的泡沫。

林溪举起相机,镜头里的溪水像兑了劣质奶粉,黏稠、死寂。岸边的石头被染成惨白,连最耐活的狗尾草都耷拉着脑袋,蔫蔫地覆盖着一层白霜。她的心,也跟着镜头里的画面,一点点沉下去。

“林干部,你可算来了!”村支书老杨急匆匆迎上来,手里的烟卷烧到了过滤嘴也浑然不觉,眉头紧锁,“王乡长在溪那边呢,正跟李厂长吵得凶!”

顺着他指的方向,林溪看见溪边围了一群人。王乡长蹲在水边,脸色铁青,手里举着一个透明的取样瓶,瓶里的水泛着浑浊的白沫:“老李!你自己睁眼看看!县环保局最新的检测报告,悬浮物超标三十倍!重金属超标!陈大爷家小孙子才五岁,肾里就查出小结石,你敢说跟这水没关系?!”

穿工装的老李梗着脖子,脸涨得通红,声音比切割机的噪音还响:“我开厂十五年,养着村里几十号人吃饭!现在你说治污就治污?一套污水处理设备几十万,你给我出啊?站着说话不腰疼!”

旁边的陈大爷老伴拄着拐杖,气得浑身发抖,枯瘦的手指指着老李:“俺当家嘅年轻时在溪里摸鱼吃,都冇事!如今俺孙仔喝这水长大,腰子里就长石头!你赔得起吗?!你赔得起条命吗?!”(注:嘅=的,冇=没有,孙仔=孙子)

林溪默默地按下快门,记录下奶白色的溪水、激动的人群、王乡长紧蹙的眉头。速写本上,“牛奶溪”三个字被她重重写下,旁边标注着“pH值超标,重金属污染,危及健康”。

回到村部,临时会议室里的空气比屋外的梅雨还要闷湿凝重。王乡长把一叠检测报告拍在老旧的木桌上,发出“嘭”的一声响。张书记坐在主位,一言不发地抽着烟,灰白色的烟圈在他头顶盘旋。

“今天必须有个说法!”王乡长声音斩钉截铁,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和条款,“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预算六十万。县里‘绿水青山’专项补贴能申请下一半,剩下的三十万,必须由你们二十家厂子按规模和利润分摊!”

话音刚落,老李就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乱响:“三十万?我這小厂一年到头刨去开销才挣几个钱?你这是要逼我关门!要逼几十号人下岗!”其他几个厂老板也立刻附和,议论纷纷:“就是!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吗?”“等上面拨全款再说吧!”“谁爱治谁治去!”

林溪坐在角落,翻着速写本,上面有她昨天走访老石雕匠时画的素描。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即将失传的石雕纹样,叹气说:“后生仔都嫌粉尘大,冇人肯学哩。以前溪水清亮,石雕泡在水里打磨,温润有光,现在……唉……”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开口,声音在嘈杂的争论中显得有些微弱,却清晰:“我昨天走访,拍了些老照片,也听了些老话。二十年前的溪水,能一眼看到底,鱼虾成群。垫背村的石雕手艺,在周边几个县都是出了名的。要是水一直这样,不光人受不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点好东西,恐怕也得断了根。”

王乡长立刻接过话头,示意手下把林溪拍的老照片投在临时挂起的幕布上:“大家都看看!这是陈大爷家珍藏的老照片!再看看现在!治污不是赔钱,是救命!是保我们垫背村的根!环保局下了最后通牒,再不彻底整改,下个月所有厂子一律关停查封!”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淅沥的雨声和粗重的呼吸声。老李蹲在地上,猛抽着闷烟,烟头扔了一地。其他老板们交头接耳,计算器按得噼啪作响,脸上写满了焦虑和算计。老杨翻着厚厚的村志,忽然重重叹了口气,指着一页泛黄的记录:“其实……十年前就有村民代表反映过溪水开始发浑,反映过粉尘太大……当时……当时没太当回事……”

林溪在画本上快速勾勒下此刻的场景:争执的人群、沉默的老板、眉头紧锁的乡干部、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笔尖在“僵局”两个字上狠狠画了一个圈,力透纸背。

她知道,眼前是一道极难跨越的深沟。一边是村民的健康和环境的未来,一边是厂子的生存和现实的饭碗;一边是政策红线的步步紧逼,一边是老板们沉重的现实顾虑。

然而,看着王乡长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看着窗外那条奄奄一息的“牛奶溪”,林溪忽然觉得,这令人窒息的僵局之中,似乎又透着一丝微弱的、必须去抓住的光亮。

这道关,必须过。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