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176年的深秋,罗布泊的水面结了层薄冰,像一块碎裂的玉镜,映着天边的流云。楼兰城的城门下,阿吉木正带着族人检修城墙——自上月城墙完工,他每天都会绕城巡视,用手敲打夯土,听那“咚咚”的实心声响,心里才踏实。
“阿吉木首领,你看!”城头的瞭望手突然高喊,手指向东方的沙丘。阿吉木抬头望去,只见远处扬起一道长长的黄尘,尘雾中隐约传来“叮当”的驼铃声,断断续续,却带着穿透风沙的穿透力。
“是商队!”阿吉木眼睛一亮,立刻吩咐身边的族人,“快,通知昆莫首领和大祭司,商队来了!再让城里的人把集市打扫干净,准备好水和草料,迎接客人!”
族人应声跑去,阿吉木则快步登上城门楼。他眯着眼睛,看着那支商队渐渐走近——大约二十多匹骆驼,驮着鼓鼓囊囊的货箱,领头的骆驼脖子上挂着一串硕大的铜铃,每走一步,都发出清脆的声响。商队的人大多穿着中原样式的长袍,也有几个穿着西域小国的服饰,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却难掩见到城池的兴奋。
“停下!”城门卫兵举起长矛,按照规矩盘问,“来者何人?要往何处去?”
领头的商人跳下骆驼,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留着山羊胡,手里握着一根镶嵌着玉石的马鞭。他对着卫兵拱手笑道:“在下是从长安来的商队首领王怀安,要去龟兹、于阗做买卖,路过贵地,想进城歇脚,换些淡水和粮草,不知可否通融?”
阿吉木走下城门楼,来到老者面前,笑着回礼:“王首领客气了,楼兰城欢迎四方商客。只是按照规矩,还请让我们查验一下货物,确认没有违禁之物,便可进城。”
王怀安爽朗一笑:“理应如此,悉听尊便。”
族人上前,仔细检查了商队的货箱,大多是丝绸、茶叶、瓷器,还有一些中原的铁器和药材,没有武器等违禁之物。阿吉木点点头,对卫兵说:“打开城门,让商队进来。”
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商队走进城门,王怀安看着宽阔的街道,整齐的土屋,还有城墙上巡逻的卫兵,忍不住赞叹:“没想到西域竟有如此规整的城池,比我们路过的若羌、焉耆部落强多了!”
阿吉木笑着说:“王首领过奖了,这城刚建好不久,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我已让人在集市旁准备了营地,骆驼可以在那里歇息,你们也能好好休整几天,再继续赶路。”
王怀安连连道谢,跟着阿吉木往集市走去。楼兰城的集市就设在城中央,是一片用胡杨木搭建的露天场地,周围已经有几个楼兰人摆起了小摊,售卖皮毛、干果和玉石。商队的人看到集市,眼睛都亮了起来,纷纷打听着各种货物的价格。
昆莫和大祭司很快也来到了集市。大祭司穿着一身白色的长袍,头戴羽冠,手里拿着一个铜制的法器,脸上带着庄重的神情。他走到王怀安面前,行了一个楼兰的礼仪:“我是楼兰的大祭司,代表水神和树神,欢迎你们这些远方的客人。愿神灵庇佑你们旅途平安。”
王怀安虽然不懂楼兰的礼仪,却能感受到大祭司的善意,连忙回礼:“多谢大祭司吉言,也愿神灵庇佑楼兰城繁荣昌盛。”
昆莫邀请王怀安到议事厅做客,阿吉木则留下来安排商队的食宿。他让族人给骆驼喂上最好的草料,给商队的人送去热水和食物,还特意让人杀了一头羊,准备晚上设宴款待他们。
傍晚时分,议事厅里灯火通明。昆莫、阿吉木、大祭司和王怀安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桌上摆满了烤羊肉、胡麻饼、果酒和中原的茶叶。王怀安喝了一口热茶,感慨道:“昆莫首领,阿吉木首领,实不相瞒,我们一开始并不打算走楼兰这条路。以前路过这里,都是一片荒原,只能在罗布泊岸边临时扎营,还总担心被匈奴人抢劫。现在有了这座城,以后往返西域,就多了一个安稳的落脚点啊!”
昆莫笑着说:“王首领能这么想,正是我们建城的初衷。楼兰地处丝路南北道的岔路口,东接阳关,西通尼雅,北达哈密,南抵阿尔金山,是商队必经之地。我们希望能让这里成为丝路的中转站,让商队在这里歇脚、交易,我们也能从中换取楼兰需要的物资,实现互利共赢。”
王怀安眼前一亮:“昆莫首领说得太好了!我们这次带来了不少丝绸和铁器,要是楼兰人有需要,我们可以低价换取你们的玉石和皮毛。中原人很喜欢西域的玉石,尤其是和田玉和楼兰玉,在长安能卖很高的价钱。”
阿吉木立刻说道:“我们正需要中原的铁器,筑城的时候,铁锨、铁夯都不够用。还有丝绸,楼兰的贵族也很喜欢这种柔软的布料。至于玉石,楼兰周边的戈壁滩上有很多,我们可以让族人去开采,保证供应充足。”
几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就达成了交易意向。王怀安承诺,下次来的时候,会多带些铁器和农具,还会介绍其他商队来楼兰;昆莫则保证,会为商队提供安全的住宿和充足的物资,收取的费用也会比其他部落低。
晚宴结束后,阿吉木送王怀安回营地。夜色中的楼兰城,火把照亮了街道,族人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商队的人也被吸引,加入了跳舞的队伍。驼铃声、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沙海的寂静,让这座新城充满了生机。
王怀安看着眼前的景象,对阿吉木说:“阿吉木首领,我走南闯北几十年,见过不少西域部落,像楼兰这样有远见、有魄力的,还是第一个。只要你们能守住这座城,保证商队的安全,用不了几年,楼兰一定会成为丝路最繁华的地方。”
阿吉木看着篝火旁欢笑的人们,心里充满了信心:“我们会的。为了守护这座城,为了让族人过上好日子,我们会拼尽全力。”
二
王怀安的商队在楼兰城停留了五天,期间和楼兰人完成了大量交易。他们用十匹丝绸、五把铁犁和二十把铁锨,换走了五十斤楼兰玉和两百张羊皮。临走那天,阿吉木亲自送他们到城门,还派了两个族人护送他们到焉耆部落的边界,以防遇到匈奴人的散兵。
王怀安离开后不久,又有几支商队陆续来到楼兰城,有从中原来的,有从西域小国来的,还有从波斯来的。他们大多是听王怀安介绍,特意绕路来楼兰歇脚、交易的。阿吉木和昆莫按照和王怀安约定的规矩,为他们提供便利,楼兰城的集市也越来越热闹,每天都挤满了买卖货物的人。
这天,一支从于阗来的商队来到楼兰,领头的商人叫马苏德,是个波斯人,说着不太流利的西域话。他带来了很多香料、宝石和地毯,一进集市,就被楼兰的玉石吸引了。
“这些……玉石,多少钱?”马苏德指着摊位上的一块白玉,激动地问。
摆摊的楼兰族人笑着说:“这块玉,换你两斤香料,或者一张小地毯,都行。”
马苏德连忙拿出两斤香料,递给族人,小心翼翼地拿起白玉,翻来覆去地看,嘴里不停地念叨:“太好了!在波斯,这样的玉能卖很多钱!楼兰,真是个好地方!”
阿吉木正好路过,看到马苏德高兴的样子,笑着走过去:“马苏德首领,欢迎来到楼兰。要是你喜欢楼兰的玉石,我们可以长期合作,我让族人多开采一些,保证你每次来都能满载而归。”
马苏德拉着阿吉木的手,兴奋地说:“太好了!阿吉木首领,你真是个好人!我下次来,会带更多的香料和宝石,还要带我的朋友一起来,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楼兰的繁华!”
随着商队越来越多,楼兰城的物资也越来越丰富。中原的丝绸、铁器、茶叶、瓷器,西域的香料、宝石、地毯、骏马,波斯的玻璃器皿,源源不断地涌入楼兰,再从楼兰运往各地。楼兰人也渐渐富裕起来,很多人不再靠游牧为生,而是在城里开起了小店,做起了买卖,或者为商队提供向导、护卫的服务。
阿吉木也越来越忙碌,他不仅要处理部落的事务,还要协调商队之间的矛盾,安排族人开采玉石、放牧牛羊,保证物资供应。有时候,他一天要跑遍整个城池,忙到深夜才能休息,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累——看到楼兰城越来越繁华,族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这天,阿吉木正在集市上巡查,突然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争吵。他挤进去一看,是两个商人在为一匹骏马争执。一个是从中原来的商人,叫李顺,想买马用来拉货;另一个是从龟兹来的商人,叫阿不力孜,也想买马用来赶路。两人都看中了同一匹骏马,互不相让,吵得面红耳赤。
“这匹马是我先看中的,我出五十匹丝绸!”李顺大声说。
“你胡说!明明是我先问的价钱,我出六十匹丝绸!”阿不力孜不甘示弱。
卖马的楼兰族人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卖给谁。阿吉木走上前,笑着说:“两位首领别激动,有话好好说。这匹马虽然好,但楼兰城还有很多好马,不如我让族人再牵几匹来,你们各自挑选,怎么样?”
李顺和阿不力孜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阿吉木立刻让人去牵马,很快,就有五匹健壮的骏马被牵了过来。李顺和阿不力孜各自挑选了一匹,满意地付了钱,还互相道歉,成了朋友。
解决了争执,阿吉木刚想离开,就看到阿依娜提着一个篮子,匆匆忙忙地跑来。她看到阿吉木,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阿吉木,不好了!大祭司说,最近罗布泊的水位下降了很多,担心会影响城里的水源,让你赶紧去祭祀台一趟!”
阿吉木心里一沉,连忙跟着阿依娜往祭祀台跑去。祭祀台建在城池的东南角,靠近罗布泊,是一座用夯土筑成的高台,上面供奉着水神和树神的神像。大祭司正站在祭祀台前,眉头紧锁,看着远处的罗布泊。
“大祭司,情况怎么样?”阿吉木跑到高台上,焦急地问。
大祭司指着罗布泊,叹了口气:“你看,以前这个时候,湖水离岸边只有几十步远,现在却退了足足有一百多步,露出了大片的盐碱地。要是水位继续下降,城里的水井很快就会干涸,到时候,族人和商队都会缺水。”
阿吉木顺着大祭司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罗布泊的湖面比之前小了很多,岸边的芦苇也有些枯黄。他心里很着急,楼兰城之所以能吸引商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靠近罗布泊,有充足的水源。要是水源没了,商队就不会再来,楼兰城的繁荣也会烟消云散。
“大祭司,我们该怎么办?”阿吉木问道。
大祭司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念着祈祷的话语。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说:“我已经向水神祈祷过了,水神托梦给我,说要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水神保佑湖水上涨。而且,这次祭祀需要楼兰公主亲自献祭,才能显示我们的诚意。”
阿吉木愣住了,楼兰公主是昆莫的女儿,名叫阿依吐拉,今年才十二岁,聪明伶俐,深受族人喜爱。让这么小的孩子去献祭,他实在不忍心。
“大祭司,一定要公主亲自献祭吗?有没有其他办法?”阿吉木问道。
大祭司摇了摇头:“这是水神的旨意,不能违抗。只有公主的献祭,才能感动水神,让湖水重新上涨。要是我们违抗水神,不仅湖水会继续下降,还可能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
阿吉木无奈,只能和大祭司一起去找昆莫。昆莫听了大祭司的话,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看着窗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说道:“为了楼兰城,为了族人,只能按照水神的旨意去做。阿依吐拉是楼兰的公主,她有责任为部落牺牲。”
阿吉木看着昆莫,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昆莫心里也很痛苦,但为了整个部落,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三
祭祀仪式定在三天后举行。消息传开后,族人都很悲伤,却没有人反对——在他们心中,水神的旨意是神圣不可违抗的。阿依吐拉公主知道自己要去献祭,却没有哭闹,只是每天都去看望父亲和母亲,帮着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阿吉木看着懂事的阿依吐拉,心里更加难受。他每天都去罗布泊岸边,希望能找到让湖水上涨的办法,却一无所获。他甚至想过,要是祭祀仪式没用,他就带着族人去其他地方寻找水源,哪怕放弃这座刚建好的城池。
祭祀仪式当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洒在罗布泊的湖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芒。祭祀台周围挤满了族人,还有不少商队的人也来观看。阿依吐拉公主穿着一身白色的长裙,头戴花环,由侍女搀扶着,一步步走上祭祀台。她的脸上带着平静的神色,眼神里却藏着一丝对生命的眷恋。
大祭司站在祭祀台中央,手里拿着法器,开始念诵祈祷的经文。族人纷纷跪倒在地,对着祭祀台磕头,嘴里念着“请水神保佑”的话语。阿吉木站在人群中,看着阿依吐拉,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就在大祭司准备进行献祭仪式的时候,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一阵狂风从罗布泊的湖面吹来,卷起了漫天的沙尘。族人们都吓坏了,以为是水神发怒了,纷纷把头埋得更低。
阿吉木也很紧张,抬头看向天空,却突然看到沙尘中,出现了一群火烈鸟。大约有上百只,羽毛像火焰一样鲜红,排成整齐的队列,从湖面飞来,盘旋在祭祀台的上空。
“是火烈鸟!”有人大喊起来,“是水神的使者!”
族人们都抬起头,看着盘旋的火烈鸟,脸上露出了敬畏的神色。大祭司也停下了祈祷,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景象——火烈鸟是楼兰人心中的神鸟,只有在水神显灵的时候才会出现。
只见火烈鸟盘旋了几圈后,突然朝着罗布泊的湖面飞去,落在浅水区。它们低下头,用长长的喙啄着湖面,像是在做什么仪式。过了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罗布泊的湖水竟然开始慢慢上涨,原本裸露的盐碱地,渐渐被湖水淹没,岸边的芦苇也重新变得翠绿。
族人们都沸腾了,欢呼着,跳跃着,对着火烈鸟和湖面磕头。阿依吐拉公主也惊喜地看着上涨的湖水,脸上露出了笑容。大祭司激动地说:“太好了!是火烈鸟感动了水神,水神原谅我们了!不用献祭了!”
昆莫走上祭祀台,抱起阿依吐拉,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的女儿,你安全了!楼兰安全了!”
阿吉木也松了口气,看着上涨的湖水和盘旋的火烈鸟,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一定是水神在保佑楼兰,保佑这座刚建立的城池。
火烈鸟在湖面停留了大约一个时辰,才展翅飞走,消失在远方的天际。罗布泊的湖水已经恢复到了原来的水位,甚至比之前还要高一些,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祭祀仪式结束后,族人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商队的人也对楼兰的神迹惊叹不已,纷纷说楼兰是受神灵庇佑的地方,以后一定会更加繁荣。
阿吉木找到大祭司,问道:“大祭司,火烈鸟是水神的使者,它们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大祭司笑着说:“因为我们楼兰人善良、团结,为了守护家园付出了很多努力,水神都看在眼里。火烈鸟的出现,不仅是为了让湖水上涨,也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继续敬畏自然、团结一心,楼兰就会永远受到神灵的庇佑。”
阿吉木点了点头,心里更加坚定了守护楼兰城的决心。他知道,这次的神迹,会让更多的商队和部落相信楼兰,投靠楼兰,楼兰城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四
火烈鸟显灵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西域,越来越多的商队慕名来到楼兰城,不仅是为了交易,也是为了亲眼看看这座受神灵庇佑的城池。楼兰城的人口也渐渐增多,除了楼兰部落的人,还有不少从周边部落迁来的人,他们大多是因为受不了匈奴人的压迫,听说楼兰城安全、繁荣,才来投靠的。
昆莫和阿吉木决定扩建楼兰城,在原来的城墙外,再筑一道外城,用来安置新来的居民和商队。筑城的消息一传开,不仅楼兰人积极参与,就连商队的人也主动帮忙——中原商队带来了更先进的夯土工具,波斯商队贡献了加固城墙的沥青,于阗商队则派来了擅长雕刻的匠人,要在城门上刻下火烈鸟显灵的图案,以彰显楼兰的神佑之名。
阿吉木负责统筹扩建工程,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直到深夜才休息。他根据各部落和商队的特长,把人分成了几支队伍:楼兰本地青壮负责挖取胶土和夯筑城墙,中原匠人指导改进夯土技术,波斯商人则教族人如何用沥青涂抹城墙缝隙,防止风沙侵蚀。
这天清晨,阿吉木正在查看新筑城墙的夯土质量,突然看到一支与众不同的商队走进了城门。这支商队只有五匹骆驼,却都披着厚厚的锦缎,商队的人穿着黑色的长袍,腰间佩着弯刀,脸上带着警惕的神色,不像其他商队那样热闹喧哗。
“这些人是谁?”阿吉木心里有些疑惑,让卫兵去打听一下。很快,卫兵回来报告:“首领,他们说是从匈奴王庭来的商队,想和楼兰做交易,换取丝绸和茶叶。”
阿吉木心里一沉——匈奴人向来蛮横,之前还多次袭击楼兰部落,现在突然派“商队”来,恐怕不只是为了交易这么简单。他不敢大意,立刻让人去通知昆莫和大祭司,自己则亲自去迎接这支匈奴商队。
匈奴商队的领头人是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脸上带着一道刀疤,眼神锐利如鹰。他看到阿吉木,没有像其他商人那样热情打招呼,只是冷冷地说:“你就是楼兰的阿吉木?我们奉单于之命,来和你们做交易。我们有上好的骏马和皮毛,要换你们的丝绸、茶叶和铁器,越多越好。”
阿吉木强压下心中的警惕,笑着说:“欢迎匈奴的朋友。楼兰向来欢迎四方商客,只要是公平交易,我们很乐意合作。只是我们的丝绸和茶叶大多来自中原商队,数量有限,铁器更是紧缺,恐怕不能满足你们的所有需求。”
刀疤脸汉子眉头一皱,语气变得强硬起来:“怎么?楼兰是不想和我们大匈奴合作?别忘了,你们楼兰地处西域,可是在我们单于的管辖之下。要是惹我们不高兴,你们的城池,恐怕也守不住。”
阿吉木心里很生气,却知道不能和匈奴人正面冲突。他想起父亲说的“借势平衡”,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朋友说笑了,我们怎么敢不和匈奴合作?只是物资确实有限,不如你们先在城里歇脚,我让人去统计一下丝绸、茶叶和铁器的数量,尽量满足你们的需求。另外,我们楼兰的玉石也很有名,匈奴的贵族肯定会喜欢,不如也换一些回去?”
刀疤脸汉子想了想,点了点头:“好,给你们一天时间准备。要是敢耍花样,别怪我们不客气。”
阿吉木让人把匈奴商队安排在城外的临时营地——他不敢让匈奴人进城,怕他们趁机打探楼兰城的虚实。随后,他立刻去见昆莫和大祭司,商量如何应对。
昆莫听完阿吉木的汇报,脸色凝重地说:“匈奴人来者不善,所谓的‘交易’,恐怕是想试探我们的实力,说不定还想让我们臣服于他们,缴纳重税。”
大祭司也点了点头:“我刚才占卜了一下,卦象显示有‘外患之兆’,但也有‘转机之象’。匈奴人虽然强势,但他们内部并不稳定,而且忌惮中原的汉朝,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既不得罪匈奴,也不让他们占到太多便宜。”
阿吉木想了想,说:“父亲,大祭司,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给匈奴人一些丝绸和茶叶,但铁器绝不能给他们——铁器能打造武器,要是给了他们,只会增强他们的实力,以后更难对付。至于玉石,我们可以多给一些,反正玉石对我们来说不缺,对匈奴贵族也有吸引力。另外,我们可以假装和中原商队关系密切,让匈奴人知道,我们有汉朝做靠山,不敢轻易对我们动手。”
昆莫和大祭司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天下午,阿吉木带着少量丝绸、茶叶和大量玉石,去见匈奴商队的刀疤脸汉子。他故意让中原商队的王怀安(王怀安的商队正好还在楼兰休整)一起去,假装和王怀安商量“如何给汉朝朝廷进贡”。
刀疤脸汉子看到王怀安,果然有些忌惮。当他看到阿吉木带来的铁器很少时,虽然很生气,却也不敢发作——他知道汉朝的实力,要是楼兰真的和汉朝交好,单于也不会轻易出兵攻打楼兰。最后,他只能收下丝绸、茶叶和玉石,悻悻地离开了楼兰。
看着匈奴商队远去的背影,王怀安对阿吉木说:“阿吉木首领,匈奴人野心勃勃,这次没占到便宜,以后肯定还会来。你们要多加小心,要是遇到麻烦,我们中原商队也会尽力帮忙。”
阿吉木感激地说:“多谢王首领。以后还请你们多给我们带些铁器和农具,我们也会给你们提供更安全的交易环境和更优惠的价格。”
五
匈奴商队离开后,阿吉木更加意识到,楼兰要想真正立足,不能只靠神灵庇佑和商队支持,还要有自己的实力。他向昆莫提议,组建一支属于楼兰的军队,平时参与筑城和生产,战时则能拿起武器保卫城池。
昆莫很支持这个提议,立刻召集各部落的青壮,挑选了两百多个身强力壮、擅长骑马射箭的汉子,组建了“楼兰卫”。阿吉木亲自担任统领,每天带着“楼兰卫”在城外训练——练习骑马、射箭、砍杀,还请中原商队的护卫教他们一些中原军队的阵法。
“楼兰卫”的训练很辛苦,每天都要在烈日下跑几十里路,射箭几百次,很多人手上磨出了血泡,却没有一个人叫苦。他们都知道,这支军队是楼兰的希望,只有军队强大了,才能保护家园,保护族人,让楼兰城永远繁荣下去。
这天,阿吉木正在带着“楼兰卫”训练,突然看到远处的沙丘上出现了一群火烈鸟,和上次祭祀时出现的一样,羽毛像火焰一样鲜红。火烈鸟盘旋了几圈后,朝着楼兰城的方向飞来,落在了城中央的空地上。
族人们都很惊讶,纷纷围过来看。大祭司也赶了过来,他看着火烈鸟,激动地说:“这是神灵的指引!火烈鸟落在城中央,说明这里是楼兰的‘圣地’,我们应该在这里建一座‘通天塔’,用来祭祀神灵,祈求神灵永远庇佑楼兰。”
昆莫和阿吉木都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当天,他们就召集族人,开始在火烈鸟落下的地方修建通天塔。通天塔要用夯土筑成,高达三丈,塔身刻上火烈鸟、水神、树神的图案,塔顶还要供奉神灵的神像。
修建通天塔的消息传开后,不仅楼兰人积极参与,就连商队的人也纷纷捐款捐物。中原商队带来了最好的颜料,用来绘制塔身上的图案;波斯商队带来了珍贵的宝石,用来装饰塔顶的神像;于阗商队则派来了最好的匠人,指导族人如何雕刻塔身。
阿依娜也主动加入了修建通天塔的队伍,她擅长编织,负责用彩色的羊毛编织塔顶的挂毯,挂毯上要织上火烈鸟显灵、湖水上涨的场景。阿吉木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去看看通天塔的修建进度,看到阿依娜认真编织的样子,心里总是暖暖的。
这天傍晚,阿吉木训练完,像往常一样去看通天塔。阿依娜正好编织完一块挂毯,看到阿吉木,笑着说:“阿吉木,你看我织的挂毯,好看吗?”
阿吉木走过去,看着挂毯上栩栩如生的火烈鸟和清澈的湖水,笑着说:“太好看了!阿依娜,你的手真巧。”
阿依娜脸颊微红,低下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通天塔是用来祭祀神灵的,我希望神灵看到这么漂亮的挂毯,会更喜欢我们楼兰,永远保佑我们。”
阿吉木点了点头,看着远处正在修建的通天塔,心里充满了期待:“等通天塔建好,我们就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邀请周边部落和所有商队的人来参加,让他们知道,楼兰是受神灵庇佑的地方,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六
三个月后,通天塔终于建成了。这座塔高达三丈,通体用夯土筑成,塔身刻满了精美的图案——火烈鸟在湖面盘旋,水神手持玉瓶洒下甘露,树神挥动拂尘让胡杨生根,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仿佛活了过来。塔顶供奉着用水晶雕刻的水神和树神神像,神像周围挂着阿依娜编织的彩色挂毯,在风中轻轻飘动,十分壮观。
祭祀仪式定在农历十五的月圆之夜举行。当天,楼兰城张灯结彩,周边部落的首领和使者、各地商队的首领都来了,城里挤满了人,热闹非凡。
夜幕降临,月亮慢慢升起,银白色的月光洒在通天塔上,让塔身泛着淡淡的光晕。大祭司穿着华丽的祭服,头戴羽冠,手持法器,站在通天塔下,开始念诵祈祷的经文。族人们和来宾纷纷跪倒在地,对着通天塔磕头,祈求神灵庇佑。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飞来一群火烈鸟,和上次一样,大约有上百只,它们围绕着通天塔盘旋,发出清脆的鸣叫,像是在回应大祭司的祈祷。紧接着,罗布泊的湖面上也泛起了银色的光芒,湖水仿佛和月光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光柱,连接着湖面和通天塔的塔顶。
“神灵显灵了!”族人们欢呼起来,来宾们也都露出了敬畏的神色。他们纷纷感叹,楼兰果然是受神灵庇佑的地方,以后一定要和楼兰保持友好关系。
祭祀仪式结束后,昆莫在通天塔旁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所有来宾。宴会上,大家举杯欢庆,谈论着楼兰的繁荣和未来。焉耆部落的首领说,以后要和楼兰互通有无,一起发展农业;若羌部落的使者表示,愿意和楼兰联手,共同抵御匈奴的入侵;中原商队的王怀安则承诺,会带更多的商队来楼兰,把楼兰的玉石和皮毛卖到中原,把中原的丝绸和铁器带到楼兰。
阿吉木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楼兰城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小的部落聚居地,而是一个真正的城邦,一个连接中原和西域、波斯的商业枢纽,一个受周边部落和商队尊敬的地方。
宴会进行到一半,阿依娜悄悄拉了拉阿吉木的衣角,示意他跟自己来。阿吉木跟着阿依娜来到通天塔的塔顶,月光洒在他们身上,远处的罗布泊湖面波光粼粼,城里的灯火像星星一样闪烁。
“阿吉木,你看,我们的楼兰城多美啊!”阿依娜指着远处的城池,笑着说,“要是帖木尔还在,看到现在的楼兰,一定会很开心。”
阿吉木点了点头,心里有些伤感,却也充满了希望:“是啊,帖木尔是楼兰的英雄,我们不会忘记他。以后,我们会把楼兰建设得更好,让所有族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帖木尔的牺牲更有意义。”
阿依娜看着阿吉木,眼神里充满了爱慕:“阿吉木,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是楼兰的守护者,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
阿吉木看着阿依娜明亮的眼睛,心里一暖,轻轻握住她的手:“阿依娜,谢谢你一直支持我。以后,我们一起守护楼兰,一起让它变得更繁荣、更强大。”
两人相视一笑,月光下,他们的身影紧紧靠在一起,仿佛和通天塔、罗布泊融为一体,成为了楼兰城最美丽的风景。
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楼兰城的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外城比内城更大、更宽敞,里面建了很多房屋和商铺,用来安置新来的居民和商队。城里的集市也更加热闹,每天都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商人,驼铃声、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阿吉木的“楼兰卫”也越来越强大,不仅人数增加到了三百人,还配备了中原带来的铁器武器和铠甲,战斗力大大提升。周边的小部落看到楼兰的强大和繁荣,纷纷前来投靠,楼兰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成为了西域举足轻重的城邦。
这天,中原商队的王怀安再次来到楼兰,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汉朝的皇帝听说西域有一个受神灵庇佑的楼兰城,连接东西方商路,很感兴趣,决定派使者来楼兰访问,考察楼兰的情况,要是合适,还想和楼兰建立友好关系,互通有无。
阿吉木和昆莫都很兴奋——和汉朝建立友好关系,不仅能得到汉朝的保护,抵御匈奴的入侵,还能获得更多的丝绸、铁器和先进技术,让楼兰变得更加强大。他们立刻下令,让族人打扫城池,准备迎接汉朝使者。
一个月后,汉朝使者终于来到了楼兰。使者带着一支庞大的队伍,有一百多个卫兵,还带来了很多珍贵的礼物——丝绸、瓷器、茶叶、铁器,还有一些中原的农作物种子,比如小麦和水稻。
阿吉木和昆莫亲自到城门迎接汉朝使者。使者是个四十多岁的官员,穿着华丽的朝服,举止文雅,很有风度。他看到楼兰城的繁荣景象和雄伟的通天塔,忍不住赞叹道:“没想到西域竟有如此繁华的城邦,楼兰果然名不虚传!”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阿吉木和昆莫带着汉朝使者参观了楼兰城的集市、通天塔、农田和“楼兰卫”的训练营。使者看到楼兰人用中原的铁器农具耕种,用中原的丝绸做衣服,对楼兰的发展赞不绝口。
在最后的宴会上,汉朝使者对昆莫和阿吉木说:“昆莫首领,阿吉木首领,楼兰城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东西方商路,是难得的好地方。我们皇帝希望能和楼兰建立友好关系,以后,汉朝会给楼兰提供更多的铁器、农具和技术支持,帮助楼兰发展;楼兰则要保证汉朝商队在西域的安全,让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更加顺畅。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昆莫和阿吉木立刻答应:“我们很乐意和汉朝建立友好关系!以后,楼兰一定不负汉朝皇帝的期望,保护好汉朝商队,促进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汉朝使者很高兴,当场宣布,册封昆莫为“楼兰王”,阿吉木为“楼兰将军”,还颁发了汉朝的印玺和官服。从此以后,楼兰正式成为了汉朝的友好城邦,开始出现在汉朝的史料中,被称为“西域楼兰古国”。
宴会结束后,阿吉木站在通天塔上,看着远处的罗布泊和繁华的楼兰城,心里充满了自豪和希望。他知道,楼兰的未来会更加光明,而他作为楼兰的“守护者”,会用自己的一生,守护这座城池,守护这里的族人,让楼兰古国在丝绸之路上永远闪耀,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驼铃声再次响起,从东方的沙丘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亮。这一次,驼铃声不仅带来了商队和财富,更带来了和平与希望,响彻在楼兰城的上空,回荡在罗布泊的岸边,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旋律。
八
汉朝使者离开后,楼兰与汉朝的联系日益紧密。每隔三个月,就有中原商队带着大量丝绸、铁器、农具和农作物种子来到楼兰,同时运走楼兰的玉石、皮毛和西域特产。阿吉木按照与汉朝使者的约定,在楼兰城西侧开辟了一条“汉商专用通道”,派“楼兰卫”沿途护送,确保商队安全。这条通道很快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繁忙的路段,每天都有数十支商队穿梭其间,驼铃声从清晨响到深夜。
随着与中原交流的加深,楼兰人的生活也悄然发生变化。阿吉木从汉朝商队那里学会了种植小麦和水稻的技术,他让族人在罗布泊沿岸开垦荒地,用中原带来的铁犁耕地,用井水灌溉。没过多久,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和稻田就出现在绿洲上,到了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浪翻滚,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楼兰人第一次吃上了用小麦磨成的面粉和用大米煮成的米饭,再也不用只靠牛羊肉和干饼度日。
阿依娜也跟着中原商队的女眷学会了养蚕缫丝和纺织丝绸的技术。她在城里办起了一个小小的纺织坊,招收了十几个楼兰女子,用中原带来的蚕种养蚕,用罗布泊的湖水缫丝,织出的丝绸虽然不如中原的精美,却带着一股独特的沙枣花香,深受西域商人的喜爱。纺织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让楼兰女子有了新的生计,也让楼兰有了自己的丝绸产业。
这天,阿吉木正在麦田里查看麦子的长势,阿依娜提着一个篮子走了过来,篮子里装着刚烤好的麦饼和一碗用新米煮的粥。“阿吉木,歇会儿吧,吃点东西。”阿依娜笑着说,把篮子递到阿吉木面前。
阿吉木接过篮子,拿起一块麦饼咬了一口,麦香混合着芝麻的香味,比以前的胡麻饼好吃多了。他笑着说:“真好吃!没想到中原的麦子这么香,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了。”
阿依娜坐在阿吉木身边,看着眼前的麦田,说:“是啊,现在城里的人越来越多,商队也越来越多,要是没有这些粮食,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对了,我的纺织坊最近织出了一种新的丝绸,上面绣着火烈鸟的图案,波斯商队的马苏德首领很喜欢,说要大量收购,卖到波斯去呢!”
阿吉木高兴地说:“太好了!这样我们楼兰不仅能卖玉石和皮毛,还能卖丝绸,以后会越来越富裕。等下次汉朝使者来,我们也给他们送些我们自己织的丝绸,让他们看看楼兰的手艺。”
两人正说着,突然看到远处的“汉商专用通道”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阿吉木心里一紧,连忙站起身,朝着通道的方向望去,只见几个“楼兰卫”骑着马,急匆匆地跑来,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
“首领,不好了!”一个“楼兰卫”跑到阿吉木面前,气喘吁吁地说,“有一支汉朝商队在通道上被匈奴人袭击了,货物被抢,还有几个商人受伤了!”
阿吉木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匈奴人竟然敢在“汉商专用通道”上袭击汉朝商队,显然是故意挑衅,想破坏楼兰和汉朝的关系。他立刻对“楼兰卫”说:“快,召集所有‘楼兰卫’,跟我去通道救援!阿依娜,你立刻去通知父亲和大祭司,让他们派人去城里的医馆,准备救治受伤的商人。”
阿依娜点了点头,立刻朝着城里跑去。阿吉木则带着“楼兰卫”,骑上快马,朝着“汉商专用通道”疾驰而去。
九
阿吉木带着“楼兰卫”赶到“汉商专用通道”时,战斗已经结束了。匈奴人抢走了商队的货物,留下几具商人的尸体和几个受伤的商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受伤的商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商队的其他人则围在一旁,又愤怒又害怕。
阿吉木跳下马来,查看受伤商人的情况,还好伤势都不算太重,只是一些皮外伤和骨折。他让“楼兰卫”把受伤的商人抬上马车,送往城里的医馆,然后对剩下的商人说:“各位放心,楼兰一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我们会尽快追回被抢的货物,严惩袭击你们的匈奴人!”
一个年长的商人握住阿吉木的手,感激地说:“多谢阿吉木将军。我们知道你们尽力了,只是匈奴人太狡猾,来得快去得也快,想要追上他们恐怕不容易。”
阿吉木坚定地说:“不管有多难,我们都会去追。‘汉商专用通道’是楼兰承诺要保护的,我们不能让大家失望。”
当天下午,阿吉木带着五十名“楼兰卫”,沿着匈奴人留下的马蹄印,朝着北方追去。北方是匈奴人的势力范围,地形复杂,沙丘连绵,很容易迷路。但阿吉木毫不畏惧,他知道,只有追回货物,严惩匈奴人,才能让汉朝商队相信楼兰的实力,才能保住楼兰和汉朝的友好关系。
追了两天两夜,阿吉木终于在一片戈壁滩上发现了匈奴人的踪迹。那是一小股匈奴散兵,大约有二十多人,正围着篝火,分赃抢来的货物。阿吉木让“楼兰卫”悄悄绕到匈奴人的身后,然后一声令下:“冲!”
“楼兰卫”们像猛虎一样冲了上去,匈奴人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阿吉木手持长剑,冲在最前面,一剑就砍倒了一个匈奴人。“楼兰卫”们也纷纷拔出武器,和匈奴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匈奴人虽然凶悍,但“楼兰卫”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又配备了中原的铁器武器,战斗力远胜匈奴散兵。没过多久,匈奴人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死伤大半,剩下的几个也吓得跪地求饶。
阿吉木没有杀他们,而是让人把他们绑起来,追回了被抢的货物。他看着跪在地上的匈奴人,厉声说:“告诉你们的单于,楼兰城的‘汉商专用通道’是受保护的,以后再敢来这里袭击商队,定斩不饶!”
匈奴人连连点头,狼狈地逃走了。阿吉木带着“楼兰卫”,押着货物,凯旋而归。
回到楼兰城时,城里的人都出来迎接他们。昆莫和大祭司也在城门等候,看到阿吉木追回了货物,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汉朝商队的人更是激动不已,纷纷向阿吉木道谢。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西域和中原,汉朝皇帝听说后,对楼兰的表现非常满意,特意派使者送来赏赐——一百匹上等丝绸、五十把铁剑和一些中原的书籍,还正式承认楼兰为“西域属国”,承诺要是楼兰遇到匈奴入侵,汉朝会出兵相助。
十
成为汉朝的“西域属国”后,楼兰的地位更加稳固。周边的部落再也不敢轻易招惹楼兰,匈奴人也收敛了很多,虽然偶尔还会在楼兰边境活动,却再也不敢袭击“汉商专用通道”上的商队。楼兰城的繁荣达到了新的高度,城里的人口增加到了五千多人,商铺林立,集市上摆满了来自各地的商品,中原的丝绸、瓷器,西域的香料、宝石,波斯的玻璃器皿,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阿吉木也越来越成熟稳重,成为了楼兰真正的“守护者”。他不仅要处理城邦的政务、训练“楼兰卫”,还要协调与汉朝、周边部落和各地商队的关系,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却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这天,是楼兰的“水神祭祀日”,按照习俗,要在通天塔下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水神保佑楼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阿吉木和昆莫、大祭司一起,带领族人来到通天塔下。祭祀仪式开始后,大祭司念诵着祈祷的经文,族人纷纷跪倒在地,向水神磕头。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飞来一群火烈鸟,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多,大约有几百只,它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围绕着通天塔盘旋,翅膀扇动的声音像一阵轻柔的风。紧接着,罗布泊的湖面上也泛起了金色的光芒,湖水像被点燃了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火烈鸟!是火烈鸟!”族人们欢呼起来,脸上带着敬畏和喜悦的神色。
大祭司激动地说:“这是水神的恩赐!火烈鸟带来了神灵的祝福,楼兰一定会永远繁荣昌盛!”
阿吉木看着盘旋的火烈鸟和闪耀的湖面,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楼兰能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神灵的庇佑,离不开父亲的领导,离不开族人的努力,更离不开与汉朝的友好合作。他暗暗发誓,会永远守护这座城池,守护这里的族人,让楼兰古国在丝绸之路上永远闪耀,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永恒桥梁。
祭祀仪式结束后,阿吉木和阿依娜一起登上通天塔的塔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楼兰城上,洒在罗布泊的湖面上,洒在远处的沙丘上,整个世界都被染成了温暖的金色。城里的驼铃声、叫卖声、欢笑声,像一首欢快的乐曲,随风传来。
“阿吉木,你看,我们的楼兰城多美啊!”阿依娜靠在阿吉木的肩膀上,笑着说。
阿吉木紧紧握住阿依娜的手,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是啊,很美。这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用汗水和勇气换来的家园。以后,我们会让它变得更美好。”
驼铃声再次响起,从通天塔下传来,从集市上传来,从“汉商专用通道”上传来,响彻在楼兰城的上空,回荡在罗布泊的岸边,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动人、最永恒的旋律。楼兰古国,这个在沙海中崛起的城邦,终于在匈奴与中原的夹缝中站稳了脚跟,开启了它辉煌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