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任何公主的儿子周文,姑苏府锦衣卫所新上任的锦衣卫千户。
整个姑苏府,只有一个锦衣卫千户,每个府都只有一个,一个萝卜一个坑,周文来了,之前姑苏府的锦衣卫千户自然被调进京城了。
“周公子?周千户!”
杨渊看到来人,深感意外,周文他是认识的,虽说他致仕的时候周文才十三四岁,但长相大体没变,更何况这般年纪能官居锦衣卫千户的,无一不是背景通天的,杨渊稍微在脑子里过一下,便想起了当年任何公主的那个儿子。
当年周文才刚刚到北镇抚司任职,无比稚嫩,杨渊也是机缘巧合和他有过一面之缘。
“杨大人,您老人家都告老这么多年了,不在家好好养老,这老胳膊老腿的,还往这里跑,小心身子骨啊。”
周文看着杨渊,阴阳怪气道。
“这就不劳周千户费心了,不知周千户来此所为何事?”
杨渊冷哼一声道。
“本官前来,自然是有要事。”
周文瞥了一眼杨渊,对于杨渊,或者说对于整个江南利益集团的官员,周文都没有任何好感,甚至京城的锦衣卫对这些官员都没有任何好感,他们之间是天然对立的。
更何况当年先帝的死恐怕和杨渊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这一点不只是周文清楚,北镇抚司很多人都清楚,但很多事不是清楚就能办的,这件事牵扯的太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真要查起来,如今的皇帝陛下皇位都可能动摇,甚至后果可能更恶劣。
没有皇帝的旨意,北镇抚司也只能装聋作哑。
说完这话,周文拿出一道圣旨,举了起来。
“唐文昭接旨。”
唐文昭听到这话,来到周文面前行礼。
“草民唐文昭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岁唐解元涉科场弊案,后经勘审,实无舞弊之行,乃蒙冤屈,今有仁和公主为之谏言陈情,特复其旧日功名。至若科考之事,犹当另议,钦此。”
不得不说,皇帝写这道圣旨的时候,可谓是字斟句酌,既要恢复唐文昭的功名,又要防止引起他人的戒心,让别人以为他要重新启用唐文昭。
如杨渊之流,是绝不能允许唐文昭入朝为官的,更不会允许皇帝重用唐文昭。
皇帝自然也怕引起杨渊等人的戒心,因此这道圣旨也只是恢复唐文昭的功名,并未恢复唐文昭科举的资格。
不过这对唐文昭就够了,唐文昭早就绝了继续科举的心思,唐文昭明白,这朝堂上下早就烂了,想要解决问题,要么自己培养人才不断的进入朝堂,要么直接掀桌子,重新洗牌。
如今自然还没到掀桌子的地步,唐文昭还是乐得用更柔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
“草民唐文昭领旨谢恩。”
唐文昭说着双手接过了圣旨。
做完这一切,周文看向了一旁的杨渊。
“杨大人,方才你说唐解元没资格开设书院,现在有了吧?”
杨渊听到这话,顿时被噎住了。
这封圣旨他还真不能说什么,毕竟当年早就查明了,唐文昭科举舞弊案纯属子虚乌有,毕竟这事是杨渊他们一手策划的,杨渊自然是比谁都清楚唐文昭有多冤枉。
皇帝这么多年没有重新启用唐文昭,杨渊他们已经很满意了,如今不过是给唐文昭恢复功名,理由也十分充足,任何公主求情,当年谁不清楚仁和公主痴情于唐文昭,这个理由合情合理。
只要皇帝没有恢复唐文昭科举的资格,杨渊等人就能接受,一旦皇帝想恢复唐文昭科举的资格了,那无疑说明皇帝想要重用唐文昭,这是他们绝不能容忍的。
对杨渊等人而言,朝廷之中哪怕有十个张宗宪,二十个周铎,对他们而言都不会伤筋动骨,唯独唐文昭不行,当年唐文昭差点将他们连根拔起。
像张宗宪,是个懂规矩的,也是个会做官的,剿寇就剿寇,从来不提其他的,也从不想着将海寇和他们联系在一起,张宗宪剿寇对他们而言虽然有些损失,但也有限,无非是一些海寇罢了,死了这一茬,他们还可以扶植另一茬,甚至很多海寇一旦有失去控制的苗头,他们自己都会将其灭了,然后向朝廷请功。
想明白这些,杨渊舒了口气。
“唐解元,唐举人,当真是好手段,不愧是当年的风流才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仁和公主还是对你念念不忘。”
杨渊眼见事情已经不可变,但又咽不下这口气,只能说这话恶心恶心周文和唐文昭了,毕竟仁和公主可是周文的母亲,但他爹却不是唐文昭。
“杨大人说得对,我娘十分崇拜唐解元,甚至府中书房之中挂着的都是唐解元的书画,可满京城谁又不知道,我娘当年虽然爱慕唐解元,却从未有过出格之举,杨大人这话是在意图抹黑我大明的长公主吗?”
周文冷眼看着眼前的杨渊道。
杨渊听到这话,自然不会被周文唬住,他什么样的大场面没见过,不过却也明白,方才的话,恐怕一点效果都没有了。
“另外,本官来此,还有另外一件要事。”
周文说着看向了唐文昭。
“唐伯伯,我娘在京城听闻居然有人不识抬举,敢向唐家提出退婚,真是不知所谓,因此特意让小侄前来,替我妹妹周玥向唐公子提亲,不知唐伯伯是否愿意?”
周文这话一出,一旁的谢进瞬间傻眼了,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只是给女儿退了个婚,居然惊动了京城之中的长公主,如今更是有长公主的嫡长子,锦衣卫千户周文前来提亲。
不只是谢进,崔正道此时人都麻了,他这一会算是经历了大起大落,方才眼看着被张宗宪逼问的无话可说的时候,杨渊站出来了,这让崔正道大喜,连腰杆子都挺直了,却没想到如今却又来了个仁和公主向唐文昭提亲。
唐家要是和公主府做了亲家,以后他崔正道的仕途算是彻底完了,一想到这里,崔正道就觉得万念俱灰。
要说最傻眼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事人唐伯安。
他怎么都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会被长公主府提亲,这在以前他做梦都不敢梦到,如今却切实的实现了。
此时唐伯安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极不真实,像是在做梦一般,连周围的人说的什么话,也都听不到了。
“这事不急,这事关县主的终身幸福,回头在下带着这小子去京城一趟,登门拜访,也好让县主和他见一面,愿不愿意,总得他们两人点头。”
唐文昭笑道。
“无须如此麻烦,舍妹此次跟随小侄一起来到了这姑苏府,回头小侄带着舍妹去唐伯伯家登门拜访。”
周文行礼道。
周文的一言一行,无不挑动着周围所有人的神经。
这可是锦衣卫千户,整个姑苏府也就一位了,说句不好听的话,锦衣卫见官大三级,更何况周文又是任何公主的儿子,如今皇帝陛下的表弟,这通天的背景,整个姑苏府谁的面子都不用给,偏偏在唐文昭面前如同一个后辈一般恭顺。
他唐文昭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