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年代类型的小说,那么《第九十九次离开地下室》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汐月吟风”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林晚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29808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第九十九次离开地下室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后半夜是在一种半凝固的、充满惊惧的浅眠中度过的。厕所角落的冰冷透过单薄的衣衫,像无数根细针,反复刺入我的骨髓。任何一点突兀的声响——远处行李车的轮子滚动、醉汉含糊的叫嚷、甚至是其他流浪者起身活动的窸窣声——都会让我像受惊的蚌壳般猛地惊醒,心脏狂跳,直到确认危险并未降临,才敢再次疲惫地合上眼睛。
老汉给的那半个发面饼,像一块温暖的火炭,被我紧紧捂在胸口,它散发出的微弱热量和麦香,成了我抵御这漫漫长夜和精神恐惧的唯一屏障。那四块一毛钱,被我分成了两份,一份塞在内衣口袋最深处,另一份零散的毛票则放在挎包里,用破布头仔细裹好。这是一种笨拙的、来自本能的风险分散。
当天边终于泛起一丝鱼肚白,车站广播重新开始嗡鸣,嘈杂的人声如同退潮后又涨潮的海水般逐渐充斥整个大厅时,我才敢真正舒展一下几乎冻僵的身体。四肢百骸都像生了锈的机器,每动一下都伴随着酸涩的疼痛。但我心里却涌动着一股奇异的、新生的力量。
天亮了。我熬过了第一个,也是最危险的夜晚。
我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半个饼,掰下更小的一块,就着厕所水龙头里那带着漂白粉味的冰冷自来水,慢慢地、珍惜地吃着。饼已经彻底冷硬,但在极度饥饿的味蕾下,它依旧是无上的美味。我知道,我必须精打细算,这半个饼和口袋里的四块一毛钱,是我通往未知自由的、极其有限的燃料。
吃完东西,感觉身体恢复了些许暖意和力气。我重新背上那个空瘪的挎包,深吸了一口车站清晨那混合着灰尘、汗水和食物气息的、并不清新的空气,再次走向那片熙熙攘攘的售票大厅。
白天的车站,比夜晚更多了几分匆忙和明确的指向性。人们脸上带着或急切、或期盼、或疲惫的神情,奔向一个个明确的目的地。而我,依旧像一个没有坐标的浮标,在人潮中茫然漂荡。
但这一次,我不再完全被动。老汉的出现和他给予的“公平交易”,像在我心里注入了一针微弱的强心剂。我开始更仔细地观察,更努力地思考。
我躲在一根巨大的承重柱后面,远远地观察着那几个售票窗口。白色的票价牌在晨曦中变得清晰了一些。我眯起眼睛,努力辨认着上面的字迹和数字。
“临江县……十元。”
“柳河镇……七元五角。”
“青石乡……五元。”
“靠山屯……四元。”
……
一个个地名和后面标注的价格,像冰冷的阶梯,从我几乎无法企及的“十元”,逐级下降到“四元”。我的目光在“靠山屯”和“四元”之间反复徘徊。
靠山屯……这个名字带着一种泥土和山石的气息,听起来很偏远,很陌生。但它只需要四元钱!我口袋里的钱,刚好够买一张去那里的车票,甚至还能剩下可怜的一毛钱!
去吗?
去了哪里,然后呢?
那是一个比临江县更未知的地方,可能比省城更落后,更封闭。我一个小女孩,到了那里,能找到活路吗?会不会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巨大的不确定性让我畏缩。
可是,留在这里呢?车站不是久留之地。昨晚的寒冷和危险历历在目。身上的钱和饼支撑不了几天。一旦弹尽粮绝,我的下场可能比在刘主任家更惨。
我必须离开省城!这里认识刘主任,认识母亲,随时可能被找到,被抓回去!只有彻底离开这个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牢笼,我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去靠山屯!
一个声音在我心里呐喊。尽管前路迷茫,但那至少是一个“离开”的动作,是一个主动的选择。哪怕那里是另一个“地下室”,至少,那是我自己选择的“地下室”!
决心一旦下定,一种混杂着恐惧和决绝的勇气便充盈了全身。我紧紧攥着口袋里那四块一毛钱,像握着一把开启未知之门的、沉重而冰冷的钥匙。
我低着头,排在了前往“靠山屯”方向的那个售票窗口队伍的最后面。队伍移动得很慢,我的心跳得很快。每一次向前挪动一步,都感觉离某个命运的岔路口更近了一步。
终于,轮到我了。
窗口后面坐着一位面无表情的中年女售票员。她头也不抬,机械地问:“到哪里?”
“靠……靠山屯。”我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发干。
“四块。证明。”她伸出手。
证明?什么证明?我愣住了。买车票还需要证明?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见我半天没有动静,女售票员不耐烦地抬起头,看到窗口外站着的只是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惶恐的小女孩,她皱了皱眉,语气更加生硬:“介绍信!或者户口本!没有证明不能买票!”
轰隆!
仿佛一道惊雷在头顶炸响。我整个人都僵住了,血液瞬间变得冰凉。证明……介绍信……户口本……这些东西,我一样都没有!我是一個被家里送出来的“黑户”,一个从雇主家逃跑的小工,我怎么可能有这些东西?
“我……我没有……”我绝望地、声音微弱地辩解。
“没有就不能买!下一个!”女售票员不再看我,直接对着我身后喊道。
后面排队的人不耐烦地催促着,将我挤到了一边。我像个木偶一样,呆呆地站在喧闹的队伍旁边,看着别人熟练地掏出各种纸张、钱币,换到那张小小的、承载着希望的硬纸板车票。
希望,像肥皂泡一样,再次在我眼前破灭。而且破灭得如此彻底,如此荒谬。我千辛万苦,冒着巨大的风险弄到了钱,以为看到了逃离的曙光,却被一堵名为“证明”的无形之墙,狠狠撞了回来。
原来,自由不仅需要钱,还需要一个被承认的“身份”。而我,什么都没有。
巨大的无力感和绝望感,像冰冷的淤泥,瞬间将我淹没。我甚至没有力气走开,只是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到地上,将脸深深埋进膝盖里。
世界如此之大,却似乎没有一寸可以容纳我的地方。
省城是牢笼。
车站是暂时的避难所,也是露天的监狱。
而通往远方的路,需要一张我永远无法获得的“通行证”。
我该怎么办?
我能去哪里?
老汉给的饼的温暖似乎已经消散,口袋里那四块一毛钱,此刻变得如此讽刺和沉重。它们买不到自由,甚至连一个明确的方向都买不到。
晨曦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在光洁的地板上,映照出忙碌穿梭的人影。但这光明,却照不进我心底那片越来越浓的、冰冷的黑暗。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像我这样的人,想要挣脱命运的枷锁,是何其艰难。每一次看似可能的出口,都早已被无形的规则和壁垒,悄然封死。
我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要化为一尊绝望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