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著名作家“苓肖萧”编写的《龙山印记肖萧问道》,小说主人公是肖萧,喜欢看女频悬疑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龙山印记肖萧问道小说已经写了103231字。
龙山印记肖萧问道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肖萧刚踏上清溪村外的官道,身后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着一声略带沙哑的呼喊:“肖萧姑娘,留步!”
她回头望去,只见一个穿着藏青色斜襟布衫的妇人快步追来,头发用一根银簪挽着,鬓角别着一朵晒干的野菊,脸上布满细密的皱纹,眼神却格外清亮——正是村里的出马仙赵婶。肖萧在村里住的两晚,曾听村民提起过,赵婶家世代供奉“黄大仙”,能通阴阳、断祸福,村里谁家丢了牲畜、孩子受了惊,都爱找她看看,平日里威望极高。
“赵婶,您找我有事?”肖萧停下脚步,将肩上的布包往上提了提。晨露还沾在路边的草叶上,折射着朝阳的光,赵婶的布鞋沾了些泥点,显然是匆忙赶来的。
赵婶跑到肖萧面前,喘了口气,伸手攥住她的手腕,指尖微凉,力道却不小:“姑娘,求你帮个忙!我家堂口的黄大仙这几天不对劲,总闹得慌,还一个劲提示村西头那口老井有问题,我去看了好几回,啥异常都没瞅见,可它越是安静,我心里越发毛,怕是有邪祟冲撞了……”
她说到“邪祟”二字时,声音不自觉压低,眼神往四周扫了扫,像是怕被什么东西听去。肖萧指尖摩挲着贴身的八卦玉佩,玉佩依旧温热,却隐隐传来一丝微弱的震颤——这是遇到阴邪之气时才会有的反应,看来赵婶说的并非虚言。
“赵婶,您先别急,慢慢说。”肖萧扶着赵婶往路边的石头上坐,“黄大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躁动的?它有没有给您具体的提示,比如异象、声音之类的?”
赵婶坐下后,从布兜里掏出个烟袋锅,填上烟丝点燃,猛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她的眉头皱得更紧:“就是小芳下葬那天开始的。那天我去坟前给黄大仙烧了香,回来就觉得堂口不对劲——供桌上的香炉灰总往下掉,夜里还能听见供桌底下有‘簌簌’的响,像是有东西在扒土。我对着供桌问黄大仙咋了,它没显灵,只让我夜里别出门,尤其是别往村西头走。”
她顿了顿,烟袋锅在石头上磕了磕,火星溅落在草叶上:“前天夜里更邪乎,我睡得正香,突然听见黄大仙的声音在耳边喊‘井里有东西’‘要出来了’,我吓得一激灵爬起来,跑到堂口一看,供桌上的黄大仙像歪了,眼睛直勾勾盯着村西头的方向,供品也撒了一地。我赶紧重新摆了供品,烧了三炷香,可香刚点着就灭了,连着点了三次都这样——这是黄大仙在警示我,那口老井肯定有问题!”
肖萧心里一沉。村西头的老井她有印象,昨天跟着村民找小芳尸体时路过过,井口用青石板盖着,边缘长满了青苔,井旁还立着块歪歪扭扭的木牌,写着“枯井危险”。当时她只当是口废弃的老井,没多留意,现在想来,那井口周围的草长得格外茂盛,连青苔都比别处厚,确实透着股不正常的阴寒。
“赵婶,您去过老井几次?都是白天去的吗?”肖萧问。
“去了三回,都是晌午头去的,太阳最毒的时候。”赵婶点头,“我怕夜里去不安全,可白天去看,就一口枯井,井底黑乎乎的,啥都瞅不见,扔了块石头下去,半天都没听见回声,像是深不见底似的。”
肖萧思索片刻,站起身:“赵婶,我跟您回村,先去您家堂口看看,再去老井那边查探。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是真有邪祟,可能会有危险,您得有个准备。”
赵婶一听这话,立刻站起身,脸上的愁容散了大半,紧紧攥着肖萧的手:“姑娘你肯帮忙就好!有黄大仙护着,再加上你的本事,肯定能没事!我这就带你去我家!”
两人往村里走,一路上赵婶又絮絮叨叨说了些关于黄大仙的事。原来赵婶的太奶奶年轻时曾救过一只受伤的黄鼠狼,那黄鼠狼通人性,后来就成了赵家的“出马仙”,世代守护清溪村,这些年村里没出过啥大的邪事,全靠黄大仙镇着。
“以前也有过邪祟想来捣乱,都被黄大仙赶跑了。”赵婶说得笃定,“就前年,有个路过的货郎带着个邪性的木盒,夜里在村外的破庙里歇脚,黄大仙连夜托梦给我,让我去把木盒烧了,说里面装着害人的小鬼。我照着做了,后来那货郎走了没多久,就听说他在邻镇犯了病,疯疯癫癫的,嘴里喊着‘别抓我’——你看,这就是黄大仙的本事!”
肖萧听着,没多言语。出马仙与仙家的缘分向来玄妙,黄大仙既肯护着清溪村,此次躁动必然是察觉到了不小的危险,那口老井里的东西,恐怕比之前遇到的婴灵、冤魂要厉害得多。
很快到了赵婶家。赵家是个不大的四合院,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梨树,枝桠上还挂着几个去年的干梨。正屋的门帘是红色的,上面绣着个简单的“仙”字,不用问,那就是供奉黄大仙的堂口。
赵婶掀开帘子,示意肖萧进去。屋里光线有些暗,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供桌,供桌上铺着明黄色的桌布,中间放着一尊半尺高的黄大仙像——通体是木头雕的,涂着黄色的漆,眼睛是用黑琉璃做的,透着股机灵劲儿。供桌前摆着三个香炉,里面插着几根没烧完的香,炉灰撒了一地,供品盘里的糕点也少了一块,像是被什么东西咬过。
肖萧走到供桌前,弯腰仔细查看。黄大仙像的眼睛确实是朝着村西头的方向,嘴角似乎比寻常的雕像多了一丝紧绷,像是在警惕什么。她伸出手,指尖离黄大仙像还有一寸远时,就感觉到一股微弱的气流扑面而来,带着点毛茸茸的暖意——这是仙家的气息,没有恶意,却透着股焦躁。
“姑娘,咋样?”赵婶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她。
肖萧直起身,摸出怀里的八卦玉佩,放在供桌上。玉佩刚一接触桌面,就发出一阵淡淡的白光,黄大仙像的眼睛突然闪了一下,像是有光在琉璃珠里转了一圈。紧接着,供桌底下传来“簌簌”的响声,跟赵婶说的一模一样。
“黄大仙在跟我们示警。”肖萧肯定地说,“它怕那口老井里的东西,却又不能离开堂口,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我们。赵婶,您有没有黄大仙给您的法器?比如桃木剑、符咒之类的?”
赵婶连忙点头,从供桌下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红布包,打开后里面放着一把三寸长的桃木剑,剑身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还有几张黄色的符纸,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灵气——显然是黄大仙附身时画的。
“这桃木剑是黄大仙让我爹做的,说能驱小邪;这符纸是去年它附身时画的,说能保家宅平安。”赵婶把东西递给肖萧,“姑娘,你要是用得上,就拿去。”
肖萧接过桃木剑,指尖能感觉到剑身上的暖意,比普通的桃木剑要温润不少。她把剑和符纸收好,对赵婶说:“我们现在就去老井那边,不过得先准备些东西——艾草、硫磺、火折子,还有一桶清水。艾草和硫磺能驱邪,清水能净化阴气,火折子用来照明。”
赵婶立刻应下来,转身去院子里找东西。肖萧则留在堂屋里,对着黄大仙像鞠了一躬:“大仙,我们这就去老井查看,若是遇到危险,还望您能相助。”
话音刚落,供桌上的一根香突然“啪”地一声断了,断口正好朝着门口的方向——像是黄大仙在点头应许。肖萧心里踏实了些,转身走出屋。
赵婶已经找好了东西,艾草用布包着,硫磺装在一个小瓷瓶里,火折子和水桶放在门口。两人提着东西,往村西头走。此时已近正午,太阳高悬在头顶,可越往村西头走,空气就越凉,连阳光都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落在地上的影子都透着股灰蒙蒙的气息。
村里的村民见她们往老井方向走,都远远地躲着,有人还小声提醒:“赵婶,肖萧姑娘,那口井邪乎,别靠近啊!”
赵婶摆了摆手:“没事,我们去看看,给村里除个隐患。”
很快到了老井边。井口的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湿滑滑的,石板边缘有几道深深的划痕,像是被什么东西抓过。井旁的木牌歪在一边,上面的字被雨水泡得有些模糊。肖萧放下水桶,蹲下身,用手摸了摸青石板——触手冰凉,比周围的石头要凉上好几度,即使在正午的太阳下,也没有一丝暖意。
“赵婶,您帮我把青石板挪开。”肖萧站起身,从布包里拿出艾草,点燃后放在井口旁。艾草燃烧的清香弥漫开来,可刚飘到井口上方,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挡住了,硬生生往回飘,连火苗都矮了半截。
赵婶也看出了不对劲,脸色发白,却还是咬着牙,和肖萧一起抓住青石板的边缘,用力往上抬。青石板比想象中重,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石板挪开一条缝。
就在石板挪开的瞬间,一股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带着股淡淡的腥气,像是腐烂的水草味。肖萧赶紧把点燃的艾草凑到缝边,艾草的火苗“噗”地一声变小,变成了青绿色,连烟都变成了黑色。
“不好!”肖萧低喝一声,从布包里掏出那张黄大仙画的符纸,点燃后扔到井口缝里。符纸燃烧的火光瞬间变成红色,照亮了井底的一小片区域——只见井底布满了黑色的水草,水草缠绕着什么东西,黑乎乎的,看不清模样,却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阴邪之气从井底往上冒。
符纸很快烧完,井底又恢复了黑暗。赵婶吓得往后退了一步,声音发颤:“姑……姑娘,那井底……那井底到底是啥东西?”
肖萧握紧手里的桃木剑,眉头紧锁:“不清楚,但阴气很重,比我之前遇到的任何邪祟都重。赵婶,您能让黄大仙再给点提示吗?比如那东西是什么时候来的,有什么弱点?”
赵婶点了点头,走到井口旁,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黄大仙,弟子求您显灵,告知井底邪祟的来历,助我们除了这祸害,保清溪村平安……”
她念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突然浑身一颤,眼睛猛地睁开,眼神变得有些呆滞,声音也变了,变得尖细了些,像是黄鼠狼的叫声:“那是……那是水鬼……困在井里三十年了……当年被人推下去的……怨气重……怕火……怕阳气足的人……”
话音刚落,赵婶“扑通”一声坐在地上,眼神恢复了清明,显然是黄大仙退去了。她喘着气,对肖萧说:“姑娘,黄大仙说了,是水鬼,困了三十年,怕火和阳气足的人!”
肖萧心里一松,水鬼虽然凶,却有明确的弱点,只要利用好火和阳气,应该能制服它。她看了看天色,对赵婶说:“现在是正午,阳气最足,正好是对付水鬼的好时候。赵婶,您去村里叫几个阳气足的小伙子来,再准备些干柴和煤油,我们把干柴堆在井口,浇上煤油点燃,用火光和阳气逼水鬼出来,再用符咒和桃木剑制服它。”
赵婶连忙点头,爬起来就往村里跑。肖萧则留在老井边,将艾草和硫磺撒在井口周围,又把水桶里的清水洒在石板上——清水碰到石板,发出“滋滋”的响声,像是在蒸发,显然是在净化井底冒出来的阴气。
没过多久,赵婶就带着五个小伙子来了,个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地里干活的,阳气十足。他们还扛着不少干柴,提着两桶煤油。
“肖萧姑娘,人来了,东西也带来了!”赵婶喊道。
肖萧指挥着小伙子们把干柴堆在井口周围,堆成一个圆圈,然后把煤油浇在干柴上。她又给每个小伙子发了一张黄大仙画的符纸,让他们攥在手里:“这符纸能保你们不被阴气侵扰,待会儿点火后,你们就围着井口站着,别让水鬼跑出来。”
小伙子们虽然心里有点怕,但看着肖萧镇定的模样,也都点了点头,攥紧了符纸,围着井口站成一圈。
肖萧拿着桃木剑,走到井口旁,对赵婶说:“赵婶,您帮我点火。”
赵婶掏出火折子,吹亮后,往干柴上一扔。煤油遇到火星,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将井口周围照得通红。热气扑面而来,驱散了周围的阴寒,井底传来一阵“咕嘟咕嘟”的响声,像是有东西在水里翻腾。
“嗷——”一声凄厉的尖叫从井底传来,不是人的声音,却带着股浓浓的怨气,听得人头皮发麻。小伙子们都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攥着符纸的手更紧了。
肖萧握紧桃木剑,眼睛紧紧盯着井口:“水鬼要出来了!大家别慌,守住阵形!”
话音刚落,井底突然冒出一股黑色的水柱,水柱里裹着一个模糊的人影——长发披肩,穿着破烂的蓝色衣裳,脸埋在头发里,看不清模样,却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怨气从人影身上散发出来,连周围的火光都暗了几分。
“就是它!”肖萧大喝一声,从布包里掏出一张镇邪符,用桃木剑挑着,朝着人影扔过去。符纸正好贴在人影的胸口,发出“滋啦”的响声,人影尖叫一声,身上冒出黑色的烟雾,往后退了一步,重新落回井底。
“别让它回去!”肖萧纵身跳到井口边,将手里的桃木剑往下一刺,正好刺中水柱的中心。桃木剑上的符文发出红光,井底传来一阵更凄厉的尖叫,黑色的水柱剧烈地晃动起来,像是要炸开。
“快!往井里扔艾草和硫磺!”肖萧喊道。
小伙子们连忙把手里的艾草和硫磺往井里扔。艾草和硫磺遇到井底的阴气,发出“滋滋”的响声,黑色的烟雾从井口冒出来,带着股刺鼻的味道。赵婶则在一旁不停地念着黄大仙教她的驱邪咒,声音虽然有些发抖,却很坚定。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井底的响声渐渐小了,黑色的水柱也消失了,只剩下缕缕黑烟从井口冒出来。肖萧拔出桃木剑,剑身上的红光也渐渐淡了,她喘着气,对众人说:“水鬼的怨气被压制住了,我们得下去把它的尸骨找上来,好好安葬,再给它超度,才能让它彻底安息。”
“下去?”一个小伙子有些犹豫,“井底那么黑,万一还有危险咋办?”
肖萧从布包里掏出一张平安符,递给小伙子:“这符纸能保你平安,我跟你一起下去。赵婶,您和其他小伙子在上面守着,要是有情况,就往井里扔火折子。”
赵婶点了点头,从屋里拿来一根粗麻绳,一端系在井边的老梨树上,另一端系在肖萧和小伙子的腰上:“姑娘,你们小心点,有事就喊一声,我们拉你们上来。”
肖萧和小伙子抓着麻绳,慢慢往井底放。井底比想象中深,往下放了约莫两丈,才踩到实地。井底全是淤泥,没过脚踝,冰凉刺骨。肖萧掏出火折子,点燃后照亮周围——井底不大,只有一丈见方,淤泥里长满了黑色的水草,水草下面似乎埋着什么东西。
“我们找找水鬼的尸骨。”肖萧说。两人弯腰,用手拨开水草,在淤泥里摸索。没过多久,小伙子突然喊了一声:“姑娘,我摸着东西了!”
肖萧赶紧走过去,用火折子照亮——只见淤泥里埋着一具白骨,身上还穿着破烂的蓝色衣裳,正是刚才水鬼穿的那件。白骨的手指骨紧紧攥着,像是死前还在挣扎,头骨旁边放着一个小小的银镯子,上面刻着一个“莲”字。
“这应该就是水鬼的尸骨了。”肖萧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骨从淤泥里挖出来,用带来的布包好,“银镯子上的‘莲’字,说不定是她的名字。赵婶,您知道三十年前村里有没有叫‘莲’的姑娘失踪吗?”
赵婶在上面听到了,想了想说:“三十年前……我想想……哦!有!当时村里有个叫刘莲的姑娘,长得可俊了,跟她娘相依为命,就在村西头住。那年夏天,她去老井挑水,就再也没回来,村里人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都以为她是走丢了,没想到……没想到是被人推下去了!”
肖萧心里一沉,难怪这水鬼怨气这么重,原来是含冤而死。她小心翼翼地把裹着白骨的布包抱在怀里,对上面喊道:“赵婶,我们找到尸骨了,还有一个银镯子,上面刻着‘莲’字,应该就是刘莲姑娘的。我们上来了!”
上面的人听到这话,连忙往上拉麻绳。肖萧和小伙子抓着麻绳,慢慢往上爬,很快就回到了地面。赵婶连忙迎上来,看着布包,眼里满是惋惜:“可怜的姑娘,被困在井里三十年,难怪怨气这么重。”
肖萧点了点头,对众人说:“我们先把刘莲姑娘的尸骨带到向阳的地方,给她清理干净,再找个好地方安葬,然后给她超度,让她安心入轮回。”
村民们纷纷点头,几个小伙子主动接过布包,跟着肖萧往村东头的山坡走。那里阳光充足,还长着不少野花,是个安葬的好地方。
到了山坡上,肖萧和村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刘莲姑娘的尸骨从布包里取出来,用清水把尸骨上的淤泥清洗干净,然后用干净的布把尸骨裹好,放进提前挖好的坑里。赵婶则在一旁点上香烛,烧起黄纸,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刘莲姑娘,委屈你了,现在我们给你找了个好地方,你就安心地走吧,别再留在村里受苦了。”
肖萧站在坟前,手里拿着超度符,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嘴里念起了超度咒:“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刘莲姑娘,魂归地府,早入轮回,莫再留恋尘世……”
随着咒语声,坟前的香烛火苗轻轻晃动,周围的风也变得温柔起来,像是刘莲姑娘的魂魄在感谢他们。肖萧能感觉到,一股淡淡的气息从坟里飘出来,渐渐消散在空气中,那股强烈的怨气也彻底消失了。
咒语念完,肖萧睁开眼睛,对众人说:“刘莲姑娘已经安心走了,以后这口老井不会再闹鬼了,村里也会恢复安宁。”
村民们都松了口气,纷纷对肖萧和赵婶道谢。赵婶更是拉着肖萧的手,激动地说:“姑娘,谢谢你啊!要是没有你,我们清溪村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罪呢!黄大仙肯定也会感谢你的!”
肖萧笑着说:“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要不是有黄大仙的提示,有大家的帮忙,我也解决不了这事。”
当天下午,村民们在老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刘莲姑娘之墓”,还在旁边种了几棵柳树,希望刘莲姑娘能在地下安息。赵婶则在自家堂口给黄大仙烧了香,供桌上的香炉灰不再往下掉,供品也没再被偷吃,黄大仙像的眼睛也恢复了往日的机灵,不再盯着村西头的方向。
晚上,村长在村里摆了几桌酒席,邀请肖萧、赵婶和帮忙的村民们吃饭。酒席上,村民们都围着肖萧,听她讲下山历练的事,听得津津有味。赵婶也喝了不少酒,说起黄大仙的事迹,脸上满是自豪。
肖萧看着村民们开心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她觉得,虽然下山历练会遇到很多危险,但能帮助这么多人,能看到他们露出开心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
第二天一早,肖萧收拾好包袱,准备离开清溪村。村民们都来送她,赵婶给她塞了不少干粮和草药,说这些草药能治风寒,让她路上用。村长也给她拿了些银子,肖萧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一小部分。
“肖萧姑娘,以后要是路过清溪村,一定要来看看我们啊!”赵婶拉着肖萧的手,不舍地说。
“是啊,肖萧姑娘,我们永远欢迎你!”村民们也纷纷说道。
肖萧点了点头,眼里有些湿润:“谢谢大家,我会的。你们多保重,以后要是遇到怪事,就找赵婶,有黄大仙护着,肯定能没事。”
她背着布包,挥手向村民们告别,转身沿着官道往前行。朝阳洒在她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知道,她的历练之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人和事,但她不会害怕,因为她有师傅给的玉佩,有爹娘的牵挂,还有那些她帮助过的人的祝福。她会一直走下去,用自己的本事帮助更多的人,不辜负师傅的教导,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肖萧突然感觉到怀里的八卦玉佩微微发烫,她停下脚步,摸出玉佩一看,玉佩上的八卦纹路发出淡淡的白光,像是在提示她什么。她抬头望去,只见前方的官道旁有一片树林,树林里隐隐传来一阵女子的哭声,声音悲伤,却带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肖萧皱起眉,心里明白,又有新的事情在等着她了。她握紧手里的桃木剑,朝着树林的方向走去——不管前面有什么危险,她都要去看看,因为这是她的使命,是她下山历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