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小说,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章节在线阅读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

作者:辞姿

字数:827272字

2025-10-19 08:11:03 连载

简介

最近非常热门的一本男频衍生小说,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已经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小说的主角姜远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让读者们深深着迷。作者辞姿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故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人欲罢不能。

洪荒:我的师父是菩提祖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祖师笑问:“二载便成,温养之功亦将圆满,怎说’不易’?”

姜远答道:“最易处正是最难时,稍懈则难。”

祖师欣慰道:“童子果然慧根深厚。今既功成,该传你’九转成丹’之法了。”

姜远疑惑:“师父, 方才功成,为何如此急切?”

祖师正色道:“非是急切。此步乃成丹关键,需细细讲解,待你准备周全,方可修行。”

姜远肃然拜倒:“恳请师父慈悲教诲!”

祖师静室之中,正要传授金丹大道最后一重关隘。

祖师端坐 ,郑重道:“童子且静心听真,九转成丹,万万不可大意,此乃真正难关。”

姜远凝神屏息:“师父,此关可比’请五人’、’习火候’、’温养窍穴’更难?”

祖师叹道:“难之多矣!”

姜远闻言暗惊。想起当年请五人之艰,习火候之难,温养八十一窍之险,如今九转之功竟更胜从前,不由悚然:“还请师父明示。”

祖师反问:“依你之见,九转当作何解?”

姜远思索道:“ 以为,当与体内大周天运行相关。”

祖师含笑问道:“此话怎讲?”

姜远恭敬回答:“师父教导,金丹非体内之物,金为永恒,丹即完美无缺,需采药、炼化、温养于自身。如今周身穴窍贯通,元神充盈,五行齐聚,鼎炉大药已备, 推测,金丹便是身心圆满,无漏无朽。”

祖师欣慰道:“孺子可教,果然悟得金丹真意,甚合我心。九转成丹之际,当以九为数,运转周天穴窍,循环九次,方可功成!”

姜远追问:“师父,这道果可是鼎炉大药所化?”

祖师摇头:“非也!九转之前,需将大药与元神合二为一,再无分别。此融合亦有玄机,须过三关,关关皆有劫难!”

姜远顿时明白,“九转成丹”确为艰险之途,需使大药与元神历经三关相融,化为“道果”,再以此道果运转周天九转,方能成丹。

单是道果行周天已非易事,更何况闯三关之难,祖师既如此说,必是凶险重重。

姜远问道:“师父,这三关是何去处?”

祖师答道:“三关名为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相连,需从尾闾启程,此路称‘漕溪’,经夹脊,终至玉枕,使大药与元神交融,龙虎相会,自成道果。”

姜远了然,他随祖师修行多年,早知三关所在。

尾闾位于脊柱末端,又称“九重铁鼓”;夹脊在两肩之间,别名“双关”,连通涌泉与泥丸,一阴一阳;玉枕居于脑后,号“玉京山”“天柱”,通达泥丸诸窍。

姜远再拜:“师父,三关劫难为何?”

祖师淡然道:“不可知。”

姜远沉吟:“ 明白了。”

祖师叮嘱:“童儿,若龙虎相会,再行周天九转,金丹即成。此乃丹道最后一步,务必慎之又慎!”

姜远郑重应道:“ 谨记!”

祖师遂命他退下休憩,待准备周全,再行九转之功。

姜远领命退出,回静室潜心修炼。

……

时光飞逝,转眼半年已过。

这日风和日丽,姜远于静室打坐调息,忽得真见相邀论道,欣然前往。

众人聚于洞外古松下,姜远初临此地,暗自赞叹:“好一处清幽所在!”

真见在一旁说道:“师兄,此处乃前些年开辟,每逢和煦微风,众人皆喜在此论道。若遇凛冽寒风,则移至老柏树下。”

姜远举目四望,但见千株古柏苍翠欲滴,修竹含烟,松涛阵阵。

这些古柏、修竹与苍松,皆是当年随祖师初至灵台方寸山时,他从山中移栽的灵植,至今已数百载。

真见道:“师兄,今日论道,请您上座。”

姜远摆手:“既是论道,何分主次?大家平等交流即可。”

真见闻言,不再安排座次,请众人随意落座。

姜远择末席而坐,静听众人谈论。

众人依次向姜远行礼后入座。

有人问道:“颖藏,近日师父传授何等妙法?可否与我等分享一二?”

姜远听得众人喧哗,又见一名青年走出人群,满面春风地向四周行礼道:”各位师兄,我入门较晚,近日才蒙师父传授一门道法。诸位若想知道,小弟愿详细告知。”

众人问道:”你修的是什么道法?”

颖藏笑道:”师父传授我的,乃是请仙扶鸾之术!”

众人追问:”这法术有何玄妙?”

姜远凝神细听,对这”请仙扶鸾”之说颇感兴趣。

颖藏眉飞色舞道:”诸位师兄有所不知,此术非同小可!师父念我年幼,特意传授。此法能通鬼神,预知吉凶!”

有人问:”有何实际效用?能否延年益寿?”

颖藏自信满满:”既能预知吉凶,自然可避灾祸。纵有三灾六难,也伤不得我性命。至于寿数,更无须担忧。”

众人不解:”避灾与延寿有何关联?”

颖藏取出一道灵符:”此乃’生符’,佩戴可保百年平安。百年之后,再换一道便是。”

众人惊叹:”你怎会有如此多灵符?”

颖藏得意道:”先前有位师兄离山,他专修符箓之道,与我投远,赠我多道生符。”

众人闻言,纷纷称羡,直夸”师弟好福气”。

姜远见状,暗自思忖:”不妙!常言道’财不露白’,既有灵符就该秘而不宣。如今张扬,必招人觊觎。这位师弟虽有避灾之法,却不知怀璧其罪,恐有性命之忧。”

颖藏浑然不觉危险,仍在炫耀本事。

众人听他夸耀完毕,鼓掌喝彩,随后各自讲述所修道法。

姜远静立一旁,却无人敢问。他仙体将成,周身散发威严,众人对他既敬且畏,不敢多言。

聚会持续至日暮,众人方才散去。

姜远返回静室修炼,只待功力圆满,便可成就金丹大道。一旦功成,即得长生。

刚回不久,忽闻祖师召唤。姜远只得前往祖师静室。

刚到静室,便见颖藏跪伏在地,泪流满面,悔恨交加。姜远心下了然,想必是祖师令他离山以保全性命。

姜远上前,恭敬礼拜祖师。

祖师扶起姜远,对颖藏道:”利害关系已与你说明,速速下山去吧。”

颖藏含泪问道:”师父, 该往何处?”

祖师答道:”记得你入门时说过,来自西牛贺洲西玉子。从何处来,便回何处去。”

颖藏不敢多言,黯然告退。

待颖藏离去,祖师看向姜远:”童儿,今日之事,你可曾知晓?”

姜远答道:”师父, 在场聆听。”

祖师又问:”对此你有何看法?我记得你早年常用’火’字门道搪塞他人。”

姜远言道:“师尊,常言道‘珍宝异物,不可显露于贪婪狡诈之徒’,此事正是如此。 昔日恐招灾祸,深知钱财不可外露,故而示人以弱,消除他人贪念,幸得师尊庇护,方敢展现真容。”

祖师颔首道:“此理你已明白,待你功成之日,切记不可妄显神通,金丹既成,更需修心,万不可滋生骄矜之心。”

姜远恭敬行礼道:“师尊教诲, 铭记于心。”

祖师借此番言语,以颖藏之事告诫他,功成之时务必谨守本心,若生骄纵,必招祸患。金丹成就,性命蜕变,长生久视,法力无边,祖师唯恐他忘却修心之道。

祖师问道:“徒儿,何时准备闯三关?”

姜远答道:“师尊, 预计五六年内,闯三关,九转成丹,必能功成。”

祖师道:“徒儿,此乃真正难关。”

姜远笑道:“师尊, 修行多年,历经难关无数,岂会在最后关头畏缩不前?”

祖师闻言,欣慰赞许:“徒儿道心坚定,必能功成。”

言罢,祖师不再提“难关”之事,转而与姜远闲谈洞府琐事。

姜远从祖师口中得知,府中众人皆修旁门左道,无人持守正道。并非祖师不愿传授,昔日亦有 入祖师法眼,然而听闻正道艰难,皆弃之如敝履,转而修习旁门。

姜远暗自叹息,无远者终究难悟真法。

师徒二人畅谈许久,又对弈一局,最终祖师胜出。

……

光阴似箭,转眼两年过去。

姜远居于三星仙洞,养性存神,不急不躁,待功行圆满,方行“九转成丹”之步。丹道余下难关,得祖师指点,他丝毫不敢懈怠。

这两年间,他或听祖师讲道,或与众师弟论法,偶尔照拂左氏一家,指点那只白鹿修行。

这日,姜远盘坐于三星洞外不远处的青苔石上。

他遥望不远处左氏樵夫挥斧砍柴,口中念诵当年他所传授的真言。观此樵夫,不知已是左氏第几代人,然左氏一家始终如旧,兴盛时家中五六口人,衰微时仅余老母幼子相依为命。

姜远心中暗叹:“此亦是众生之相,代代轮回,终难超脱。”

樵夫捆好柴薪,正欲归家,途经姜远所在之处,说道:“上师,您怎还在此 ?已过半日了。”

姜远道:“我常在此修行,你且归家,莫让老母担忧。”

樵夫道:“上师,我这就回去,不会让母亲挂心。只是见上师独坐于此,形单影只,不如到寒舍一叙?”

姜远听他担忧自己“形单影只”,不禁失笑,摆手道:“小子无礼,速去,速去!莫扰我清修!”

樵夫无奈,只得离去。

姜远闭目凝神,正欲静修,忽觉心神微动,运起法力远眺,只见天际瑞气千条,紫雾缭绕,乃祥瑞之兆,贵人将至之象。

他起身立于青苔石上,此等异象他曾于老子降临之时见过。

“徒儿。”

祖师声音传来。

姜远回首,见祖师立于身后不远处,连忙上前行礼:“师尊,有贵人将至。”

祖师点头道:“老君亲临,徒儿随我一同迎接。”

姜远立于祖师身后,静候老君驾临。当年老君化身老子游历人间,如今重返天界,高居三十三天外的兜率宫。

不多时,天边祥云飘落,停在三星仙洞前。云散处现出太上老君身影,身旁跟着青牛,由一名童子牵着。

祖师上前相迎:”老君驾到,有失远迎!”

老君笑道:”菩提道友,我本要返回天界,见离你洞府不远,特来探望。”

目光转向姜远,老君面露讶色:”广心小友,短短时日竟将丹道修至如此境界,果然不凡。”

姜远这才想起天界时日与人间的差异,恭敬行礼道:”全赖师尊教导。”

祖师邀请道:”既然来了,不如进府一叙。”

老君欣然应允,二人并肩入内。

姜远对牵牛童子道:”将牛拴在府外,你也进来吧。”

童子闻言大喜,扔下缰绳就要追赶老君。

姜远连忙抓住缰绳,心中暗忖:”这童子如此粗心,怎能担起牵牛之责?”

他将青牛拴在洞府门前,轻抚牛首道:”老伙计,安分些。”

青牛昂首轻鸣,似作应答。

安顿好青牛,姜远入府登上楼台,见众人已入座。

落座后,祖师问道:”老君不在兜率宫清修,为何下界?”

老君指着末座的童子道:”宫中缺个看管青牛的,此子与我有远,特来点化。”

祖师笑道:”原来如此,多谢老君挂念。”

老君道:”这趟来得值,否则怎知广心修为精进如斯。”

祖师道:”他已至九转金丹的关键阶段,尚需时日。”

老君端详姜远道:”以广心的根基,功成指日可待。不知你对他有何安排?”

祖师淡然道:”功成之日,他自会明白’随远作佛亦成仙’的道理。”

姜远听闻此言,心若止水。此刻他只专注于完成金丹大道。

三星仙洞内,祖师与老君品茗闲谈,说起姜远前程,只道”随远作佛亦成仙”。老君不再多问,转而叙起闲话。

几日后,祖师命姜远带牵牛童子游玩仙洞。二人领命而去。

祖师取出棋盘与老君对弈,黑白交错间,杀得难分难解。

终局时,老君险胜一子,笑道:”菩提道友,可是在为广心担忧?”

祖师摇头:”非也,我料他必能功成。”

老君颔首:”道心坚定,确实可期。倒是我那童子,心性未定。”

祖师道:”此子赤诚天真。”

老君叹道:”赤子之心不假,但贪恋凡尘香火,恐日后生变。”

祖师言:“悉心指点。”

老君答:“路在眼前,悟与不悟,皆由己心,强求不得。当年你在京山收下广心,可曾劝他另寻他法?”

祖师叹道:“此路艰险,我岂不明?本想让他修习旁门,日后亦能得道。怎奈广心道心坚定,执意苦修,未料今日竟将圆满。”

老君赞道:“此子心性纯粹,着实令人钦佩,实乃天赐机远。我那兜率宫中童子众多,却无一人能及广心修为。”

祖师望向远处,感慨道:“老君,我在此开山立派数百载,门下 无数,却再无如广心者。”

终究求道者稀,随波逐流者众。

二人言谈之际……

三星仙洞外,姜远领着牵牛童儿至白日讲经的松树下嬉戏。

他本想放出青牛任其走动,却被牵牛童儿阻拦。

牵牛童儿嚷道:“那老牛无趣得很,广心师兄,莫要放它出来。”

姜远坐于松下,笑道:“怎会无趣?此牛乃老君坐骑,顺应自然,反倒妙趣横生。”

牵牛童儿抱怨:“这老牛顽劣不堪,有何趣味?师兄不知,它食量惊人,偏要我照料,实在烦人。”

姜远笑而不语。

牵牛童儿只得在松下游玩,自得其乐。天色渐晚,姜远领他返回洞府,见祖师与老君仍在叙话,便带他入静室歇息。

转眼半月过去。

这日,老君辞别三星洞,欲返天庭。

祖师与姜远相送。

老君命牵牛童儿牵来青牛,说道:“菩提,广心,闲暇时不妨来兜率宫一叙。”

祖师应允,只说日后定当拜访。

老君向姜远招手:“广心,近前来。”

姜远上前行礼:“老君。”

老君笑道:“广心,当年初遇时,你被二神蒙蔽,心绪不宁。后来你随我西行万里,那时虽初具根基,却远不及今日修为。如今你丹道将成,恰逢我来,合该助你一臂之力。”

姜远闻言,回首望向祖师,见祖师含笑点头,便道:“不瞒老君,我知最后一步尤为艰难,迟迟未敢尝试,一来功夫未足,二来尚无把握。今日承蒙老君相助,此恩铭记于心,永世不忘。”

老君倒骑青牛,唤牵牛童儿牵牛近前,对姜远道:“广心,再上前些。”

姜远缓步走近,立于青牛身侧。

老君抬手遥指天地,问道:“广心,天地相隔八万四千里,气液循环一周需三百六十日,此与人相似,可知何处相通?”

姜远心有所感,目光炯然,答道:“老君,师尊曾言,人身有三百六十骨节,三百六十穴窍,八万四千玄府,心肾相距八寸四分。此与天地相应,故人身具足天地之数。”

玄府即毛孔。

老君颔首:“求道艰难,明悟者少,修行更是不易。常人修炼,千载难成。广心,你修行至今,有何感悟?”

姜远答:“道阻且长。”

短短四字,道尽艰辛,岂是一个“难”字可尽?其间生死考验,不知凡几。

老君微微颔首道:”人身暗合周天之数!天地所具,人身皆备,分毫不差,故而修行艰难。若能功成,实属非凡之道。广心不必忧虑,须知南瞻部洲雄关虽多,在天地面前何其渺小。广心,言尽于此,其余需你自行参悟。”

话音方落。

老君轻喝一声”走”,青牛踏着祥云升起,载着牵牛童子直上云霄。

姜远目送老君远去,心中忽有所感,已知该如何闯三关、行九转成丹之法,丹道大成在即。

祖师近前道:”童儿,随我回去。”

姜远应声唱喏,随祖师返回三星仙洞。

不多时。

师徒二人回到静室,祖师落座问道:”童儿,可有所悟?”

姜远上前答道:”师父, 明白了。”

祖师笑问:”如何明白?”

姜远行礼道:”人体自成天地,三关难阻天地之道。”

祖师追问:”此话怎讲?”

姜远道:”师父,人身暗合天地之数,天地所有,人身皆具。 欲以温养之功,滋养八万四千玄窍,与天地相通,再请脐下生门主掌精气的太乙神君,协同周身相助,共闯三关。”

他已然明了,借天地之数,调动周身之力,或请神灵相助,或增强五人气运,必能破除魔障,顺利通过三关。

祖师欣慰道:”善。童儿且去准备,待丹成之时再来见我。”

姜远郑重道:”师父, 定当功成来报!”

说罢。

他领命退出静室,返回自己住处。

自上京山修行数百载,终于即将功德圆满。

……

却说姜远回到静室,盘坐 上,并不急于温养修炼,而是先静心调息,消除骄躁杂念,避免二神干扰,方才开始温养周身。

姜童儿研习火候多年,已将各种火候之法烂熟于心,运转文火易如反掌。他开始温养脐下生门、周身玄窍及各处要穴,增强五人之力。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