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小说推荐类型的小说,那么《科举:开局官府发妻,卷成状元》绝对值得一读。小说中精彩的情节、鲜活的角色以及深入人心的故事,都会让你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总字数已达250387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科举:开局官府发妻,卷成状元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8章
时辰一到,县学大门洞开,有衙役高声唱名。
考生们排队依次接受搜检,确认无夹带后,方可入场。
苏墨在告别赵保田和赵元山,以及魏灵儿几人后。
便也走入考场。
进门时,两个衙役把苏墨从头到脚摸了一遍,连带来的吃食和清水都仔细检查。
进入考场,苏墨按照号牌找到自己的位置。
每个人考试的地方,是一间狭窄的号舍,仅容一人转身。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墨味和淡淡的霉味。
而在能够俯瞰整个考场的主位上,坐着三位考官。
中间的是一位老者,年约五十许,面容清癯,气度沉静。
苏墨猜测,此人定然就是主考官李青山。
毕竟科试监考的主考官,都是府城来的有分量的讲书。
李青山左右两侧各坐一人,年纪稍轻,应该是副考官。
待所有考生坐定,李青山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全场:
“吾乃府城书院李青山,奉学政大人之命,主持本次永嘉县科试。”
“科试之重,关乎尔等乡试资格,望诸位恪守考规,静心凝神,尽展所学。”
“若有舞弊夹带者,一经发现,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简单的开场白后,第一场帖经考试开始。
差役点燃一炷香,并将考题板抬出,上面写着需要填空的经句。
苏墨扫了一眼,答案瞬间就从脑海里跳了出来。
他甚至不需要思考,提起笔,蘸饱墨,手腕稳健落下,三个漂亮的楷字瞬间填补了空白。
检查一遍,继续下一题。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半炷香都还没烧完。
然后,在周围考生还在蹙眉苦思、埋头疾书的时候,
苏墨站了起来,拿着考卷走向前方的考官席。
按照大虞的科举规定,考卷需考生亲自离席上交。
而苏墨这一举动,也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许多考生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
有人佩服苏墨的速度,更多人则流露出不屑和讥讽。
“装什么装,这么快交卷,怕是胡乱填的吧?哗众取宠。”
台上的三位考官也注意到了苏墨。
主考官李青山微微蹙眉。
左边的副考官杨文举低声道:
“此子姓甚名谁?如此浮躁,阅卷时要重点关照。”
右边的副考官潘从安也摇头:
“年少气盛,不知藏锋,必非良材也。”
李青山没说话,但眼神里也透出一丝不以为然。
他见过太多这种有点小聪明就急于表现的年轻人,往往难成大器。
差役将苏墨的考卷呈给李青山。
李青山直接挥手表示拒绝。
“这种考生,我便不必点阅了,阅卷时一同批阅便是。”
他觉得点阅这份考卷,意义不大。
苏墨在休息区独自等了许久,第二场杂文考试开始。
这也是自由发挥。
苏墨毫不犹豫选择写一首赋!
至于选择哪一篇,苏墨思来想去,决定写一首《陋室铭》
选择这首,关键原因就是这首赋,足够低调奢华有内涵,又不至于太惊世骇俗。
苏墨几乎没怎么犹豫,提笔就写。
依旧是那手惊艳的柳体楷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写到最后一句时,苏墨笔锋一顿,迅速将“南阳”、“西蜀”改成了这个世界类似的著名隐士贤臣故居地名,至于“孔子云”。
则改成了圣人云。
一气呵成,检查无误。
苏墨抬头一看,香炉里的那炷香,才烧了三分之一左右。
再次起身,交卷。
这一次,引起的骚动更大了。这才第二场,你又第一个交?
帖经可以说背得好,这杂文可是实打实的创作,你这么快?
糊弄鬼呢?
“又交卷了?”
“这才多久?一炷香?”
“他到底写没写啊?真当科试是儿戏么?”
台上的三位考官,脸色这次是真的有些不好看了。
李青山眉头紧锁。
副考官潘从安忍不住道:
“此子未免太过儿戏,杂文乃才情显现,岂容如此轻慢。”
李青山的脸色已经有些不好看了。
他强忍着不悦,示意差役将苏墨的考卷拿上来。
他倒要看看,这个接连两次抢先交卷的苏墨,到底写出了什么惊世之作,还是纯粹在胡写乱画。
他先拿起苏墨的帖经考卷,快速浏览。
嗯?全对?
至于这字……嗯?也相当不错!
李青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手字,已有名家风范,绝非一日之功。
看来此子在书法上确实下过苦功,帖经全对倒也说得过去。
但帖经好,不代表杂文就好。
或许正是这点才学,助长了他的骄矜之气。
李青山心中暗想,带着挑刺的心态,翻开了苏墨的杂文考卷。
入眼便是那一手令人赏心悦目的好字,李青山心中的不快先减了一分。
读书人看到好字,总是会多几分耐心的。
接着,他开始阅读文章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开篇两句,如奇峰突起,格调瞬间拔高!
李青山漫不经心的眼神骤然一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读到这一句,李青山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画面感油然而生,清幽雅致,仿佛身临其境。
这哪里是陋室?分明是雅居。
这心态,这境界……
好啊。
李青山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脸上的轻慢之色早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越来越浓的惊讶和欣赏。
当他读到结尾化用的典故和那句“圣人云:何陋之有?”时,终于忍不住,猛地一拍大腿。
“好!好一个何陋之有。”
这一声低呼,虽然压抑着,却足以让近处的两个副考官杨文举和潘从安吓了一跳,纷纷诧异地看向他。
李青山却恍若未觉,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篇短短百余字的赋文之中。
文章短小精悍,却字字玑珠,意境高远,充分展现了一种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和傲然风骨。
这文采,这立意,这书法……
他反复看了两三遍,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喜爱!这简直是一篇足以流传的佳作!竟然出自一个年轻的县试考生之手?还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李青山猛地抬起头,将目光挪到正在号舍中闭目养神的苏墨身上。
这一刻,李青山之前所有对于苏墨的偏见,被彻底推翻。
这哪里是轻浮?
这分明是胸有成竹。
此子,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