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历史古代小说,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正等待着你的探索。小说中的将闾嬴政角色,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作者书生想吃肉的精心创作,使得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现在,这本小说已更新888704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咸阳宫的朝会,气氛总在庄重与诡谲间摇摆。
前日将闾初次理政的余波未平,今日的空气里便又弥漫开新的紧张。
赵高站在百官前列,眼角的余光不时扫过另一侧的蒙毅。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位蒙氏的二号人物,自昨日与将闾单独会面后。
虽然表面依旧沉稳如山,但那份若有若无的距离感似乎淡了些,眼神深处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思量。
这绝非赵高乐见。他需要的是一个立场鲜明、最好是与将闾疏远的蒙毅,而不是一个可能被拉拢的潜在盟友。
看来得给那位年轻的监国一点颜色看看,也顺便敲打一下蒙氏。
心思电转间,赵高朝队列中一个不起眼的御史递了个隐晦的眼色。
那御史心领神会立刻出列,躬身朗声道:“启奏监国殿下,臣有本奏。弹劾少府属下、武库令丞尉林,贪墨军械,疏于职守,致使武库所储部分兵器锈蚀箭矢霉变,数目不清恐误军国大事!”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不少官员面露惊愕。
武库乃军备重地,贪墨军械可是重罪。
更重要的是,武库的管理名义上归少府,但日常的监督核查,与掌管宫禁、负责部分军务协调的郎中令蒙毅脱不开干系。
那御史慷慨陈词,语调激昂:“尉林身为武库令丞,竟敢如此大胆妄为!臣听闻,其家中近日无故添置颇丰。且武库武备关乎前线将士生死,如此懈怠失职,实乃国之蛀虫。臣恳请殿下严查,以正国法!”
他话锋一转,看似无意实则刻意地将目光投向蒙毅:“武库军备关乎重大,出入皆有规制。尉林长期任职于此,竟能上下其手,也不知其上峰平日是如何监管的?莫非竟毫不知情?”
这诛心之言,如同一支暗箭直指蒙毅。
虽然没有明说,但谁都听得出这是在影射蒙毅监管不力,甚至可能有包庇、知情不报之嫌。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汇聚到了蒙毅和御座上的将闾身上。
赵高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等着看将闾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难。
他相信只要将闾稍有处置不当,便会落下偏袒蒙氏或处事不公的话柄。
将闾端坐不动,面色平静仿佛那御史弹劾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耐心地听完了御史的慷慨陈词,并未流露出丝毫怒意或慌乱。
待那御史说完,殿内静得落针可闻,将闾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不带情绪:“张御史所言,关乎军国重器,不可不察。”
他没有直接评价弹劾内容,而是将目光转向那名御史,语气平淡地反问:“然,张御史所奏言之凿凿,却不知证据何在?”
御史张腾一愣,显然没料到将闾会如此直接地追问证据。他支吾道:“臣…臣乃是据实弹劾,自有风闻……”
“风闻?”将闾打断了他,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秦律》有载,‘告劾不审,反坐’。御史身为朝廷耳目,当以事实为据,律法为绳。
你说尉林贪墨,人证何在?可曾审问?物证何在?贪墨军械几何?锈蚀霉变之兵器箭矢具体数目、品类为何?武库出入皆有账簿、符验,可曾核对?”
一连串的反问,句句切中要害,直指程序与证据。
将闾没有陷入对方预设的“监管不力”的泥潭,而是牢牢抓住了律法根本,将皮球踢了回去。
这番话也让原本有些骚动的朝臣冷静下来,意识到事情并非御史一面之词那么简单。
赵高的脸色微不可察地沉了沉,这小子应对倒是滴水不漏。
就在此时,蒙毅出列了。
他面色冷峻,眼神锐利如刀扫过张腾,却没有丝毫慌乱,更没有急于辩解。“启奏殿下,”
他对着将闾一拱手,声音洪亮,“武库管理,确有臣之监管职责。若尉林果有贪墨渎职之行,臣亦难辞其咎。”
他先是揽过责任,堵住了旁人攻讦的可能,随即话锋一转:“然,正如殿下所言,凡事须讲证据。《秦律》严明,不枉不纵。武库军械,自入库登记、日常保养、直至调拨出库,皆有详细文书记载与符节勘合。
臣请殿下即刻派员前往武库,封存账簿,清点实物,与臣及这位御史当面对质核查,是非曲直一查便知。”
说到这里,蒙毅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殿中某处存放文书的区域,补充了一句:“尤其是近期调拨往上郡的一批军械记录,应有存档可查。”
上郡?那是公子扶苏的所在!
此言一出,不少心思活络的官员心中都是一动。
将闾心中了然,蒙毅这是在暗示,此事可能与赵高一党针对扶苏的某些动作有关,或许是想借此栽赃,扰乱北地形势。
他当即决断:“蒙卿所言甚是。空口无凭,查验为实。”
他的目光扫过下方官员,最终落在了那个他曾留意过的少府属官身上。
此人名为杜周,为人方正做事勤勉,只是不善钻营,故而官位不高。
“少府司官杜周何在?”
一名身着青色官服,面容略显清癯的中年官员出列,躬身道:“臣在。”
“命你即刻带令史、府吏若干,随同蒙上卿、弹劾御史张腾,即刻前往武库,查封相关账簿文书,清点核对武库军械实物。”将闾下令道,语气不容置疑,“务必仔细!账目、实物、出入符验,三方比对,若有差池,厘清缘由。限明日午时之前,将核查结果据实上报,不得延误!”
杜周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郑重领命:“臣,遵旨!”
将闾此举,可谓一石三鸟。
其一,以查证实据回应弹劾,彰显公正;
其二,启用杜周这个自己看中的、职位不高但正直可靠的官员主持核查,既能保证过程相对中立,也给了杜周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初步培养自己的力量;
其三,将蒙毅和弹劾御史都纳入核查组,三方共同进行互相监督,堵住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赵高脸色更难看了。他没想到将闾应对如此迅速老辣,不仅化解了危机,还顺势安插了自己的人。
他眼珠一转,急忙出声道:“殿下,武库事关重大,核查不可不慎。御史台亦有监督核查之责,不若再由御史台派两名御史一同前往,以昭公信?”
他想塞进自己人,伺机干扰,甚至伪造证据。
“不必了。”将闾淡淡地瞥了赵高一眼,“御史张腾已在其中,足以代表御史台。再者,杜周乃少府官员,蒙卿执掌郎中令,若再加入御史台之人,三方皆与武库或弹劾之事有所牵连,反而容易引人非议。”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此事核查,当以事实为准,无关派系立场。为求公正,正该‘避嫌’。杜周你务必秉公办理,若有徇私舞弊,我绝不轻饶!”
“臣,谨遵殿下谕令!”杜周再次躬身,声音铿锵。
“避嫌”二字一出,合情合理,冠冕堂皇,堵得赵高哑口无言,一张老脸涨得有些发紫,却再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杜周领着人,与面无表情的蒙毅、脸色发白的御史张腾一同退下,前往武库。
一场针对蒙毅、意在敲打将闾的风波,就这么被将闾四两拨千斤地化解,并且顺势布下了一枚棋子。
朝会继续进行,但不少官员的心思已经飞到了武库。
赵高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步的对策。
这嬴将闾,比他预想的还要棘手。
将闾则恢复了之前的专注,听取着其他政务的汇报,偶尔发问,条理清晰。
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御座的扶手,目光深处一片冰冷。
赵高,你的招数,我已经接下了。
这场权力的棋局,谁是棋手,谁是棋子,尚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