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长安医影:跨越千年的爱恋小说阅读,长安医影:跨越千年的爱恋完结版

长安医影:跨越千年的爱恋

作者:我叫陈比方

字数:114891字

2025-11-17 08:02:46 连载

简介

长安医影:跨越千年的爱恋》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现言脑洞小说,作者“我叫陈比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苏清鸢陆景渊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长安医影:跨越千年的爱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陆景渊的推测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沈青妩记忆的闸门。接下来的几日,修复室里总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悲戚。沈青妩的残影常常静立在摊开的萧策资料前,那双始终模糊的眼眸似乎凝望着遥远的边关,指尖一次次穿过纸上的文字,像是在触碰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有时她会飘到窗边,望着现代长安的车水马龙,身形微微晃动,周身的白光都带着一丝不稳定的黯淡,那跨越千年的思念,比任何史料记载都更令人动容。

苏清鸢看在眼里,心中竟也生出几分难以言喻的酸涩。她开始更投入地修复医籍,希望能从那些泛黄的字迹中,找到更多关于沈青妩与萧策的线索,也盼着能早日解开这段跨越时空的执念。可就在这时,医院的电话打破了修复室的宁静。

来电的是心内科护士长,声音带着明显的焦灼:“苏主任,我们收治了一位老年患者,确诊是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衰,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方案都试过了,效果一直不好,患者现在情况很不乐观。家属听说你在研究唐代医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请你帮忙看看有没有新思路。”

苏清鸢握着手机的指尖微微收紧,上次手术失败的阴影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那盏刺眼的无影灯、患儿父母崩溃的哭声、柳叶刀划开血管的声响,所有的画面都在脑海中交织,让她下意识地想要拒绝。可转念一想,沈青妩的残影或许能提供关键线索,而病床上的患者正徘徊在生死边缘,作为医生,她没有资格退缩。

“我马上过去。” 挂断电话,苏清鸢抓起随身携带的 “长安医籍” 复印件,快步向门口走去。沈青妩的残影似乎察觉到她的意图,立刻飘到她身边,眼神里满是担忧,却没有阻拦,只是静静地跟在她身后,像是在无声地支持。

驱车赶往医院的路上,苏清鸢的心一直悬着。她不知道这次的决定是对是错,古籍中的药方未经现代临床试验,安全性无法保证,一旦出现意外,不仅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她的职业生涯也可能就此终结。可一想到沈青妩医籍中那些精妙的配伍,想到她千年前救人无数的仁心,苏清鸢又强行压下了心中的忐忑。

抵达医院时,心内科病房已经一片凝重。患者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而急促,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胸口的起伏,像是耗尽了全身的力气。眼睑和双下肢浮肿得厉害,一按就是一个深深的凹陷,嘴唇呈青紫色,那是严重缺氧的表现。主治医生见苏清鸢赶来,立刻递过厚厚的病历夹,语气沉重:“苏主任,患者今年 72 岁,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 25%,已经出现了多器官功能受累,昨晚还发生了一次急性心衰,情况很不乐观。”

苏清鸢俯下身,仔细为患者听诊心率。心脏的搏动微弱而杂乱,舒张期奔马律清晰可闻,每一个体征都在诉说着患者的危重。她又快速翻阅了各项检查报告:BNP 数值远超正常范围,肝肾功能指标也出现异常,电解质紊乱的迹象已经显现。这是典型的现代医学 “心力衰竭” 表现,也是临床上最难攻克的重症之一。

可就在这时,她的脑海里突然闪过 “长安医籍” 中记载的 “心痹症”:“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这段文字与患者的症状竟有着惊人的契合 —— 脉道瘀阻、气短喘息、烦躁不安,甚至连患者时常出现的恐惧感,都与医籍描述不谋而合。

苏清鸢立刻拿出医籍复印件,快速翻到相关章节。页面上记载着一个名为 “养心通痹汤” 的药方,以丹参、当归、黄芪为君药,活血化瘀、补气养血;辅以远志、茯苓、酸枣仁安神理气,桂枝、细辛温通经脉,配伍严谨,思路清晰。可越是细看,苏清鸢的眉头皱得越紧。

现代医学认为,心衰患者需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和电解质摄入,而这个古方中含有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的药材,虽然能缓解水肿,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加重电解质紊乱,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更重要的是,古方的用药剂量、炮制方法与现代中医临床存在差异,没有经过循证医学验证,贸然使用,风险极大。

“这太冒险了。” 主治医生凑过来看到药方,连连摇头,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反对,“苏主任,我们不能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这些古代药方虽然有参考价值,但没有经过现代临床试验,安全性根本无法保证。患者现在的身体状况,根本经不起任何折腾。”

周围的医护人员也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担忧。患者家属站在病房门口,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期盼,他们虽然希望能有奇迹发生,却也明白其中的风险,一时间没人敢轻易表态。

苏清鸢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患者危重的病情,常规治疗已经无力回天;另一边是古方未知的风险,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她的目光落在医籍复印件上,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娟秀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沈青妩千年前写下这些药方时的严谨与仁心。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飘在病床旁的沈青妩残影突然有了动作。她眼神专注地看着患者的手腕,像是在为患者把脉,又转头指向医籍上的 “养心通痹汤”,然后伸出手指,对着药方中的 “茯苓”“泽泻” 二字轻轻一点,做出一个 “减” 的手势,再转头指向患者浮肿的眼睑,眼神里满是急切的提示。

苏清鸢心中一动,瞬间明白了残影的意思 —— 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水肿和电解质紊乱,古方中利水药材的用量必须减少,否则会加重病情;而患者气息微弱、脉虚无力,补气药材的用量则需要适当增加,才能增强机体正气,推动气血运行。

“我有办法了。” 苏清鸢眼神一凝,心中的犹豫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坚定,“我们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在继续维持现代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改良后的‘养心通痹汤’。减少茯苓、泽泻等利水药的剂量,增加黄芪、党参的用量,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肾功能和心功能指标,一旦出现异常,立刻调整方案。”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愣住了,主治医生还想再劝,却被苏清鸢坚定的眼神制止了:“我知道风险很大,但现在患者的情况已经不能再等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出了任何问题,我全权负责。”

话虽如此,苏清鸢的心里却依旧压着一块巨石。她连夜对照现代药理研究,调整药方的配伍和剂量,又亲自跑到中药房,与药师沟通药材的炮制方法,反复强调要保证药材的纯度和药效。忙完这一切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第二天一早,第一剂改良后的 “养心通痹汤” 准时送到了患者床前。深褐色的药汁散发着淡淡的药香,被小心翼翼地通过鼻饲管注入患者体内。就在苏清鸢守在病床前,紧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值时,病房门被轻轻推开,陆景渊走了进来。

“清鸢,你真的决定这么做了?” 陆景渊的脸上带着明显的担忧,他昨晚接到苏清鸢的电话后,一夜未眠,“如果出了问题,你的职业生涯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

“我知道。” 苏清鸢打断他,眼神却依旧坚定,“但我相信沈青妩的医术,她千年前能靠着这些药方救治无数患者,必然有其道理。而且我们有现代医学的监测手段,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陆景渊沉默了片刻,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叠打印好的资料,递到苏清鸢手中:“这是我连夜查到的萧策的病史记载。根据出土的唐代文书残片记载,萧策重伤归京后,曾出现‘心悸、气喘、肢体浮肿、夜不能寐’的症状,与这位患者的情况高度相似。沈青妩当年就是用类似的药方为他治疗,才让他暂时脱离了危险。”

苏清鸢接过资料,快速翻阅着。上面的记载虽然简略,却清晰地印证了她的判断。萧策当年的症状与现代医学的 “心衰” 极为相似,而沈青妩的药方恰好能对症治疗。有了这份历史依据,苏清鸢心中的底气更足了。

接下来的三天,苏清鸢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她每天都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记录监护仪上的每一个数值,根据患者的情况微调药方的剂量。沈青妩的残影也一直陪伴在侧,有时会飘到患者床边,通过手势提示她调整用药 —— 当患者尿量增多时,残影会提示减少利水药;当患者精神好转时,残影会对着她微微颔首,眼神里满是欣慰。

第一天,患者的水肿没有明显变化,但呼吸似乎平稳了一些,血氧饱和度从 88% 上升到了 92%。

第二天,患者的眼睑浮肿开始消退,尿量明显增加,心率也从之前的 120 次 / 分降到了 100 次 / 分左右,电解质指标趋于稳定。

到了第三天傍晚,奇迹终于发生了。患者的双下肢水肿基本消退,呼吸变得均匀而有力,嘴唇的青紫色也渐渐褪去,露出了正常的肤色。复查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竟然从 25% 提升到了 35%,虽然依旧低于正常水平,但这个提升幅度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有效!真的有效!” 主治医生看着检查报告,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苏主任,你创造了一个奇迹!没想到千年古方真的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病房里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容。患者家属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苏清鸢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苏清鸢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日来的疲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她转头看向飘在身边的沈青妩残影,残影正微笑着看着她,身形似乎比之前清晰了一些,周身的白光也变得更加柔和温暖。

这一刻,苏清鸢深刻地感受到,现代医学与古代智慧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彼此成就。沈青妩的医籍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一座连接古今医道的桥梁。它让她明白,医学的本质是救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那份 “医者仁心” 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

陆景渊站在病房门口,看着被众人围绕的苏清鸢,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次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一位患者的生命,更让苏清鸢彻底走出了上次手术失败的阴影,重新找回了作为医生的自信与底气。而他与苏清鸢、沈青妩残影之间的羁绊,也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医学救援中,变得更加深厚。

夕阳透过病房的窗户洒进来,温暖的光芒笼罩着每一个人。苏清鸢看着病床上渐渐苏醒的患者,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长安医籍” 中还藏着无数未解之谜,沈青妩与萧策的故事也尚未完全揭开。但她已经不再迷茫,因为她知道,在追寻真相的路上,她并不孤单。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