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林凡将最后一件行李打包完毕。
父亲的旧药篓被他改造成了行囊,里面装着晒干的药材、研磨好的药粉,以及那本至关重要的药典。母亲的诗笺和玉佩贴身收藏,神农门的令牌则用油布仔细包裹,藏在行囊最深处。
镇民们还不知道他即将离开。这些天,他像往常一样去父亲坟前静坐,在院中晾晒药材,甚至还会去王婶家帮忙修补篱笆。但暗地里,他已经在为远行做最后的准备。
悟性提升后,他对药材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那些寻常的草药在他手中焕发出不一样的功效:止血藤配上特定的辅料,可以制成效果显著的伤药;宁神花经过特殊处理,能帮助集中精神;就连最常见的金银花,他也能调配出驱虫的药剂。
“小凡,要出远门?”
王婶看着他整理行装,眼中满是担忧。这个未满七岁的孩子虽然早慧,但独自远行还是让人放心不下。
“去丹霞城投奔亲戚。”林凡给出早就想好的说辞,”爹生前都安排好了。”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林铁山生前经常往来丹霞城,在那里有些故交并不奇怪。
实际上,林凡确实要去丹霞城,但不是投奔任何人。他要去的是神农门——那个在青岚大陆以炼丹闻名的修仙宗门。
三天前,他在研究那枚令牌时有了意外发现。将一丝微弱的灵气注入令牌后,那个”农”字竟然投影出一幅简易的地图。地图上标注着丹霞城外的某个地点,旁边还有细小的符文注释。
在悟性的帮助下,他勉强辨认出”外门”、”考核”等字样。
这无疑是个重要的线索。但更让他在意的是,在激发令牌的瞬间,识海中的界面再次出现了变化。
【道基:未立】
【灵根:未觉醒】
【灵力:微末】
新出现的【灵力】项后方,显示着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林凡推测,这应该与他这些天引导槐树灵气有关。
这个发现让他对修仙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说灵根是资质,道基是基础,那么灵力就是实实在在的力量。而要获得灵力,似乎需要特殊的修炼法门。
“或许……神农门有我要的答案。”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了周密的准备。
首先是钱财。父亲留下的银两要分成三份:一份明面上应付寻常开销,一份暗地里以备不时之需,最后一份换成碎银和铜钱,方便使用。
其次是防身之物。除了调配的各种药剂,他还特意制作了几包特效迷药——这是从张屠夫事件中得到的教训。在金钩刺的启发下,他甚至准备了一些带刺的种子,必要时可以快速布设障碍。
最重要的是伪装。一个不满七岁的孩童独自远行太过显眼。他打算扮成采药人家的孩子,借口去丹霞城售卖药材。药篓里的药材都是精挑细选的珍品,既符合身份,又能解释资金的来源。
“这些干粮带着路上吃。”王婶塞给他一个包袱,眼睛湿润,”到了丹霞城,记得捎个信回来。”
林凡郑重接过,心中涌起一丝暖意。这个小镇虽然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但也有关心他的人。
临行前夜,他最后一次坐在老槐树下。
三年来,这棵树似乎又粗壮了几分。在悟性的感知下,他能清晰地”看”到树根处的阵法正在缓缓运转,将周围的灵气汇聚于此。更让他惊讶的是,随着他灵力值的出现,他与阵法之间似乎建立了某种微妙的联系。
“你要走了?”
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林凡猛地转身,看见里正站在月光下。这位老人平日里深居简出,但在镇中威望很高。
“里正爷爷。”林凡恭敬行礼。
老人打量着槐树,目光深邃:”这棵树,在你曾祖父年轻时就在了。据说当年有个受伤的女子在此歇脚,种下了这棵树。”
林凡心中一动:”什么样的女子?”
“记不清了。”老人摇头,”只记得她来自北方,伤势很重,但气质不凡。”
北方——又是北方。这与母亲的诗笺不谋而合。
“你娘……”老人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拍拍林凡的肩膀,”路上小心。这世道,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说完,老人拄着拐杖缓缓离去,留下林凡独自沉思。
月光下的槐树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林凡将手掌贴在树干上,尝试着运转体内微弱的灵力。
这一次,他感受到的不只是灵气。在树根深处,似乎有什么在回应他的呼唤——那是一股沉睡的力量,与母亲玉佩中的波动同源,却要强大得多。
“等我强大之后,一定会回来解开这些谜团。”
他在心中立下誓言。
黎明时分,林凡背起行囊,轻轻合上院门。金钩刺在晨露中绽放着细小的黄花,仿佛在为他送行。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沿着镇外的小路悄然离去。初升的朝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个孩童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定。
识海中,六颗星点静静闪烁。前方的道路充满未知,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丹霞城,只是起点。他的目标,是那更加广阔的修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