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何尊崇祯小说的结局在哪可以看,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免费阅读完结版

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是最近正在热推中的一本历史脑洞小说,小说中的故事以何尊崇祯为主线展开,目前已更新至第 92 章 城门叫阵,更新199300字,小说中的精彩故事吸引了大波读者朋友,这当然离不开“四千卤蛋”大大的功劳,感兴趣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本书又名《科技革命,大明一夜进入现代文明》。

一、作品简介

最近比较火的一本小说《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作者是四千卤蛋,主角是何尊崇祯。主要讲述了:天启七年九月。皇极殿。天还没亮,崇祯就起来早朝了。从密召宣入宫中,到张皇后劝进,再到英国公张惟贤持节,太学士黄立极捧册,大学士施凤来捧宝,最终克承大统。崇祯这一路走来,战战兢兢。如今他登上皇位,享受百……

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小说免费阅读

二、书友评论

文章文采斐然,辞藻华美,语言补实,文笔清新,情感丰富,人物形象饱满,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情节合理,跌宕起伏,描写生动,引人入胜。希望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后面与结尾更加精彩。

三、作品赏析

天启七年九月。

皇极殿。

天还没亮,崇祯就起来早朝了。

从密召宣入宫中,到张皇后劝进,再到英国公张惟贤持节,太学士黄立极捧册,大学士施凤来捧宝,最终克承大统。

崇祯这一路走来,战战兢兢。

如今他登上皇位,享受百官朝拜,但根基不稳,又有奸宦虎视眈眈。

所以依然是感觉如履薄冰。

明朝几个皇帝都有不上早朝的传统。

最出名的是炼丹术士嘉靖帝。

他在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差点就被十几个宫女勒死!

或许是受到了刺激,他自那以后就更无心国事。

从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五年,总共24年的时间,嘉靖帝总共只开过三次朝会。

更有官员从入仕到退休都没见过天子一面!

崇祯的哥哥,先皇帝“木匠大师”朱由校,也是经常不上朝。

而崇祯即位不久,处理好国丧后就多次朝会召集官员商议政事,着实给百官一改往日风气的感觉。

年轻人嘛。

十七八岁,精力旺盛,心里还有梦想和远方。

或许是朱由校驾崩前说的“吾弟当为尧舜”给他打了鸡血,崇祯一开始也是卯足了干劲。

而那些朝臣自然乐观其行的。

至于为何?

大抵是因为这样才会给他们一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感觉吧!

从赵匡胤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制以后,那帮封建王朝的文官们就将对抗皇权刻进了血肉里。

就算是大明朝从朱元璋开始一路砍杀过来也不能扭转。

久而久之,这帮士大夫为代表的朝臣势力竟能与皇权相抗争,甚至于能拦下天子的旨意。

此刻见崇祯这个毛头小子掉入了这个权力罗生门,个个摩肩擦踵,跃跃欲试在朝堂上论天下。

朝臣们行三叩九拜大礼后,即开始今天的第一项议题。

就是拟定新帝年号!

“陛下,新皇继位,按照祖制,内阁已经草拟了四个年号,还请陛下定夺。”

内阁首辅兼大学士施凤来首先站了出来。

“年号都有什么呢?”

听到这,崇祯也来了兴趣。

年号的作用除了统一纪年方式外,还有昭示正统,祈愿社稷兴盛祥瑞,走向长治久安之意。

明朝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从一开始干到死都不能换,所以在选择时,是必须谦虚谨慎的。

当然其中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大明战神朱祁镇,他趁着年轻去瓦剌留学了几年。

家里的皇位就只能留给他弟弟朱祁钰,后面学成归来后又把皇位抢了回去。

一来一去,两次登基就有了两个年号。

“第一个年号是兴福……”

施凤来老迈的声音缓缓道来。

不过很快被崇祯打断。

“中兴虽好,朕初治国,尚未有成,这个兴福实乃不敢当。”

“第二个年号是咸嘉……”

“咸旁为戈,今新朝正欲息干戈,勿用。”

第三个是乾圣……”

“乾为天,圣则安,这个乾圣实属不妥。”

施凤来擦了擦额头冷汗,心想这个皇帝还挺难伺候的。

“陛下,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年号了,崇祯!”

崇祯思忖良久。

“崇祯崇祯,崇尚祯祥,就定这个吧!”

“礼部可有选定登基大典时间?”

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出列答道:“回陛下,已初定十月初三。”

“好!”

万事开头难 。

一上来就处理好一件大事,崇祯微微点头表示满意。

治大国如烹小鲜。

看来做皇帝也没那么难嘛!

“陛下,臣有一要紧事启奏!”

朝堂上突有一人发声,正是阁臣李标,看其神色严肃,看起来不是什么小事。

崇祯正色:“李卿,所为何事啊?”

李标答道:“近日陕西巡抚李楠上奏,陕西多地重旱,百姓田地欠收,粮食短产,米价飙升,已经造成严重饥荒,民情沸腾,需尽快赈灾,抚慰百姓!”

“臣更听说山西,河南等地三年两旱,百姓食不果腹,同样不容忽视啊!”

听闻此言崇祯也是眉头微皱。

陕西。

这个词他有点印象深刻,最近好像在哪里听谁说到过。

方今辽东与建奴战事正酣,延绥在陕西境内,延绥为明代九边之一,涉及边关之事都是大事,必须得妥善处理好。

“赈灾势在必行,诸位爱卿有何主意?”

在崇祯审视的目光下,朝堂大多数大臣皆低下了头。

赈灾,这个三岁小孩都知道要怎么做。

但赈灾需要什么啊?

银两!

大明朝现在是穷得铃儿响叮当。

辽东军费就把国库一年三百万两税收都掏空了,甚至还出现了赤字,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来。

没有钱,第一个问题就难倒大家了。

“户部,现在库里能拿出多少赈灾银子?”

“回陛下,国库库银已不足百万两,过两天就是边兵发饷日,这笔钱是万万不能动的啊,国库窘迫,实在是支不出来了!”

户部尚书郭允厚答道。

“连赈灾的二十万两都拿不出来吗?”

“臣惭愧,请陛下恕罪!”

“韩卿,你有什么法子吗?”

崇祯突然注意到朝堂上老神在在,闭目养神的韩爌。

韩爌不愧为三朝元老,面对这棘手问题也是丝毫不慌。

“回陛下,李阁老所言极是,为解民众疾苦,朝廷急需赈灾放粮,所以横亘在面前的就是救济银的问题。”

“臣有一策,可解这燃眉之急!”

“哦,韩卿有何办法?”

“天启年间,为改善财政,解决辽东军饷不足的问题,朝廷课征辽饷,每亩加征银九厘,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宁锦大捷使建奴多年不敢窥探我大明。”

“所以,”

韩爌顿了一下补充道:“我们何不加征新饷,以每亩土地征二厘作为赈饷,估计可为大明财政增收五十万两,足以应对全国灾情!”

此言一出,顿时朝堂哗然。

大明文臣们喜欢说藏富于民,但实际上藏了个鬼!

钱都进了那帮官员士族口袋了。

这是心有多黑才会想出这个法子,向本就不堪重负的百姓口袋伸手!

众臣纷纷提出质疑。

“百姓本就举步维艰,还要再加新饷,阁老真是出的好主意!”

“我看阁老是在庙堂待久了,早已失去与百姓共情之心了!”

“臣也有异议,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众位同仁先别着急,我还没说完呢!”

尽管面对口诛笔伐,但韩爌早有经验,却是一点也不恼。

“此次征饷,我们可以免除陕西、山西、河南等受灾严重地方征收,可倾斜于浙江湖广一带,为期一年。”

“韩阁老这样做恐怕不妥,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此不公平的处理方式恐激起民愤!”

出声之人为礼部侍郎钱谦益。

他反对也是有其原因的。

钱谦益是苏州人士,如增加对浙江行省的征税,毫无疑问会给他带来直接的利益受损。

虽然两人同为东林党,但其内部却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利益面前,也是不顾脸面地撕咬起来。

“此等为生民立命之事却横加阻挠,我看钱大人是打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小算盘,忘了国家大义了吧!”

“就事论事,韩阁老为何无故中伤别人?”

“如若你心中无私,自然不会出言反对!”

“你最好拿出证据来,否则我参你一个诬告之罪!”

朝堂一如既往地又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争执之中。

小说《什么大明,那是日不落帝国》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