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精品短篇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心向星野明》?作者“超爱吃芒果”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程念顾辰川形象。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心向星野明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7章 7
程念坐了七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又转了三个小时的中巴车,才在傍晚抵达镇口。
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穿过镇中心,尽头是一栋两层老旧砖楼,门口挂着手写牌匾。
明光援助中心星河镇办公室。
门虚掩着,吱呀一声推开,“有人吗?”她喊了一声。
一个穿着军绿色T恤的青年探出头来,口音浓重:“你是程念律师?”
“是,我今天到岗。”
“你真来了?”那人挠了挠头,“我还以为你们这些城里人说说而已。”
程念笑了一下,拉着行李箱走进屋里。
屋里是一张折叠办公桌、几把木椅、一台旧电脑和一台传真机。
墙角堆着文件盒,楼上是寝室,水泥地、铁架床、没热水,厕所还在屋外。
“女同志,能住这?”青年一脸狐疑。
“能。”她脱口而出,“我不是来旅游的。”
第二天一早,她带着工作牌走出援助中心,在镇口竖起一个简易展架,展架上贴着手写的A4纸。
免费法律咨询、调解协助、文书代写,程念律师坐班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
她坐在塑料凳上,一身白衬衫,膝上放着笔记本和法律援助手册。
几个来买菜的大妈路过,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是干嘛的?”
“说是法律援助的,真的假的?”
“法律能管我们这儿的事?”
“我才不信,这东西能不要钱?”
她听见了,却只是微笑:“是免费的,欢迎咨询。”
第一天,没有人来咨询。
第二天,有个老汉进来看了看,没说话就走了。
第三天,一对夫妻走近看了看她的展板,小声议论:“她就是那个新来的律师?才这么年轻?”
“你没听说嘛,上个月城里来的记者,也说免费给我们维权,结果把县里的砖厂搞得停产了,这些城里人不能信啊。”
程念听见他们的脚步远去,只能继续低头在笔记本上做案件初步梳理。
她明白,这是最难熬的一环,不被信任。
直到第四天上午,办公室门口传来敲门声。
“进。”
门被推开,一个中年男人满脸焦急地冲进来。
“是你管调解的?我姓邢,家里地被人占了你管不管?”
“请坐下慢慢说。”
“老李家上个月占了我家的地种果树,我让他们挖出来他们还动手打我!”
“有没有土地权属证明?”
“村委那边有记录,口头分下来的。”
程念迅速记下要点:“有没有人证?”
“有。我姐看见的。”
“你愿意走调解流程吗?”
“只要能把地要回来,怎么都行。”
她当即带上卷宗,跟着邢姓男子去村里调查。
果不其然,那片争议地块就在村尾山坡,红线模糊、边界不清,加上村里几十年传统口头分地惯例,几乎没有书面证据。
老李家坚持说:“这片地我家种了十年,没人管,现在她儿子回来当大律师了,就来抢?”
程念没有急着驳斥。
她一一走访村委、邻户、年长村民,记录证言,回头又调出镇级原始土地分布档案,在那张模糊不清的图纸上,她拿红笔一寸寸标记:
争议区,红线内无明文标注归属。
她带着两家坐进调解室,摆出档案、录音、旧照片和证人书面证词,一字一句地念给他们听。
“根据目前掌握的证据,双方均无绝对权属优势。但既然归属不明,根据行政调解程序,可通过未来分期共管方案处理。”
她将手写方案推给两家:“这是我的建议,如果不接受,也可申请仲裁甚至民事诉讼。”
老李叹了口气:“打官司咱怕输。”
“那就调解。”
两个小时后,双方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邢姓男子走出调解室时,回头看她一眼,眼中多了点敬意:“你不像咱想的那种纸上谈兵的。”
“我来不是念条文的,我来,是帮你们找维护权益的自由。”
当天晚上,援助中心的门前终于排起了第一支咨询队伍。
有妇女来咨询丈夫家暴的,有老人说孙子户口被办错、有青年问土地承包合同能不能反悔。
程念一口茶水未喝,写了整整十页登记表,手都酸了。
晚上十点,志愿者小杨靠着椅子笑道:“你是我们这儿第一个刚来就被堵门的律师。”
程念脱下外套,擦了把额头的汗,平静说:
“才刚开始,我得让他们知道,这不是个摆样子的地方。”
小杨挑眉:“你是想在这儿扎根?”
她说,“是,我不是说说而已,我是真心想留下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