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选的一篇抗战谍战小说《双穿1942:我从现代搬空上海》,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王松,作者杨小杨要暴富,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双穿1942:我从现代搬空上海》这本抗战谍战小说目前连载,更新了164893字。
双穿1942:我从现代搬空上海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王松那石破天惊的“投名状”,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瞬间炸懵了国际饭店宴会厅里寥寥无几的宾客,更在次日清晨,震动了整个上海滩!
恒泰普惠商行,迁址虹口!
王松出任“大东亚战时特别物资统制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享有物资调配优先权、金融监管豁免权、先斩后奏权!
消息如同瘟疫般扩散。法租界公董局一片哗然,皮埃尔董事“恰好”病愈复出,对王松的“叛逃”表示“遗憾”,私下却长舒一口气。公共租界工部局冷眼旁观。76号残余势力噤若寒蝉,马奎“病愈”后立刻被调离上海。那些依附恒泰的米粮会商户们则人心惶惶,不知前路何在。
(虹口区,原三菱株式会社备用仓库)
这里曾是三菱堆放过时机械的偏僻角落,如今却被改造一新。巨大的仓库主体被分割成数个区域:物资储备区(堆满了恒泰转移来的部分米面油盐,但远不如华格臬路震撼)、金融办公区(普惠信贷社核心部门)、情报分析中心(更隐蔽)。外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本宪兵和便衣特务。高墙上架设了探照灯和机枪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肃杀和监视感。
这里不再是商业帝国的心脏,而是一座黄金打造的囚笼!
王松的办公室设在仓库深处,由厚重钢板加固,窗户极小,视野被刻意限制。山本一木大佐的办公室就在隔壁,中间仅隔着一道单向玻璃(山本可监视王松,王松看不到山本)。伊藤浩介的“神罚”虽已消散,但山本一木的疑心更重。他将王松置于眼皮底下,就是要榨取其价值的同时,彻底掌控这头危险的猛兽。
“王桑,这是统制委员会首批物资调配清单。”山本一木的副官,一个面无表情的中佐,将一份文件放在王松桌上,“军部要求,优先保障驻沪皇军及重要军工单位。民用配额……缩减三成。”语气不容置疑。
王松扫了一眼清单。粮食、煤炭、药品……数量巨大,且要求极高品质(对标恒泰之前放出的顶级货)。缩减民用配额?这等于直接砍断恒泰通过米粮会控制民生的根基!山本既要恒泰的物资,又要釜底抽薪,防止王松在民间继续坐大!
“缩减民用?”王松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可以。但请转告山本大佐,民用配额缩减,意味着米粮会体系可能崩溃。届时,黑市粮价将再次飞涨,人心不稳,恐生民变。这……恐怕不利于‘共荣’大业吧?”他轻描淡写地将皮球踢了回去,点出后果。
副官眼神微冷:“这是命令!王桑只需执行!”
“当然执行。”王松微微一笑,拿起笔在文件上签下名字,“不过,我建议山本大佐关注一下这份报告。”他推过去另一份文件——是阿成手下情报员汇总的、关于闸北黑市粮价因恐慌(恒泰迁址)已开始飙升的数据,以及几起因抢粮引发的斗殴事件简报。
副官拿起报告,眉头微皱,没再说话,转身离开。
王松看着副官背影,眼神冰冷。这只是开始。山本要用物资,更要掐断他的根。他必须在这囚笼里,找到新的支点。
(现代世界,“磐石计划”艰难推进)
“磐石”基地的气氛同样凝重。
黄金危机暂缓: 施密特传来消息,“将军”渠道成功吃下了最后一批黄金,但代价是手续费飙升至15%,且后续通道暂时关闭(风声太紧)。王松的加密资产池暂时安全,但现金流压力骤增。
税务稽查升级: “前沿投资”公司收到了税务部门的正式约谈通知!要求提供所有离岸关联公司近三年的完整资金流水和最终受益人(UBO)证明!磐石聘请的顶级税务律师团队严阵以待,但压力巨大。
水净化技术遇阻: “绿源科技”与国字头研究院的合作谈判陷入僵局。研究院要求共享核心技术原理和海外实验室背景(无法提供),并试图将项目纳入军方管控体系(失去独立性)。绿源科技以“商业机密”和“技术来源受保密协议限制”为由强硬拒绝,合作濒临破裂。
铀矿信息发酵: 地质大学那位教授上报的信息引发了秘密勘探,但勘探队遭遇“意外塌方”和“设备故障”,进展缓慢。国安部门的关注度在提升,但尚未直接接触王松。那条信息威慑链,绷得很紧。
敏感采购暴露: 磐石重工拆分前的一笔高精度传感器订单(用于民国侧改进机床)被海关数据模型再次标记,关联新成立的“康达精密”公司。国安背景的研究院通过非正式渠道表达了“关切”,要求说明最终用途。
双界绞索,并未因王松在1942的豪赌而松开,反而勒得更深! 现代世界的国家机器,正以无可匹敌的系统性力量,缓缓碾压过来。
(虹口仓库,深夜)
王松独自坐在钢板加固的办公室里,只有一盏台灯亮着。桌上摊开着两份文件:一份是山本一木最新下达的、要求恒泰“协助”梅机关甄别重庆潜伏经济特工的密令(借刀杀人,消耗恒泰情报网络);另一份是“磐石”通过特殊信鸽(系统空间传递)送来的加密简报——现代危机汇总。
压力如同实质的铅块,压在胸口。
民国侧,身陷虎穴,强敌环伺,根基被斩。
现代侧,监管围剿,寸步难行,战略捆绑受阻。
系统空间是他唯一的底牌,但并非万能。物资转移需要时间,情报传递有延迟,巨额财富在现代世界正变成烫手山芋。
“必须破局……”王松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在民国地图和现代简报之间来回扫视。
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现代简报的一条附注上:
注:研究院某副院长私下透露,其对“模块化水净化技术”的核心膜材料(超滤/反渗透)原理极度好奇,若能获得哪怕部分基础理论支持,或可重启合作谈判。
技术!原理!
一个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王松脑海!
民国有什么?有黄金!有古董!但更重要的,有时间差!有尚未被完全发掘或重视的顶级科学人才!尤其是在基础理论领域!
(次日,普惠信贷社虹口总部,秘密会议室)
王松召见了阿成、赵元,以及新近投靠、背景极其特殊的一位“顾问”——顾维明。
顾维明,四十许人,面容清癯,戴着厚厚的眼镜,曾是庚款留美高材生,主攻理论物理和数学,归国后因战乱和性格孤傲,郁郁不得志,只在某教会大学挂个闲职。他是被恒泰普惠信贷社“科技人才特殊扶持计划”(王松授意赵元秘密设立)吸引,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和珍贵外文期刊才勉强维持研究的“怪人”。
“顾先生,”王松开门见山,将一份用德文和英文书写的、关于“高分子薄膜材料分离机理”的综述性论文摘要(磐石紧急整理传输)推到他面前,“这份东西,您能看懂多少?若给您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能否推导出其核心数学模型?哪怕只是雏形?”
顾维明扶了扶眼镜,浑浊的眼睛在接触到那些艰深符号的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芒!他如饥似渴地翻阅着,手指微微颤抖,口中念念有词:“……非平衡态热力学……渗透压梯度……孔径分布函数……妙!太妙了!这思路……”
他猛地抬头,眼中燃烧着狂热的求知火焰:“王先生!这……这是谁的理论?如此超前!给我半年……不!三个月!只要有不被打扰的环境和足够的计算纸(当时没有计算机),我能尝试构建一个简化模型!”
“三个月太久。”王松声音平静,“我给你一个月。地点,就在这仓库最底层,我划给你一个绝对安静、守卫森严的实验室!你需要的一切——外文文献、计算工具、助手(懂数学的学徒)——恒泰全力供应!但记住,”他盯着顾维明的眼睛,“你研究的,只是一套‘基于现有物理定律的、关于某种高效过滤材料的理论猜想’。与任何具体技术无关!明白吗?”
顾维明愣了一下,随即重重点头:“我明白!纯粹理论推演!”
王松要做的,是利用民国的时间差和顾维明这类被埋没的天才大脑,将现代世界一些尚未完全公开或处于理论验证阶段的基础科学原理,“逆向推导”出来!形成一份份“超前”的理论手稿!然后,将这些手稿作为“顾维明教授在恒泰资助下的独立研究成果”,通过特殊渠道,“贡献”给现代世界的国家研究机构!
用民国的大脑,生产现代的理论!再用这些“超前理论”,去撬动现代世界的战略合作!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智力套利!风险巨大(理论超前易引怀疑),但一旦成功,回报无法估量!它将为“绿源科技”的水净化技术提供“合理”的理论来源!更能为恒泰在现代世界披上一层“神秘科研资助者”的外衣,大幅提升其战略价值!
(一周后,虹口仓库底层,“理论实验室”)
顾维明如同着了魔,日夜埋首于成堆的草稿纸中。王松提供了大量“启发式”的论文摘要和关键公式片段(来自磐石),顾维明则以其惊人的数学天赋和物理直觉,疯狂地推演、补全、构建着那个关于“薄膜分离”的理论框架。几个被挑选出来的、有数学天赋的学徒(米粮会子弟)负责誊抄和基础计算。
一份份字迹潦草却蕴含着超前思维的手稿正在诞生。
(同一时间,上海滩暗流)
山本一木对王松的“安分”略感意外,但并未放松警惕。他利用统制委员会的名义,不断加大物资征收力度,同时暗中扶持几个日资背景的商社,试图分化瓦解米粮会体系。
佐藤健太成了王松在日伪内部最忠实的“传声筒”和“神药”供应通道。靠着源源不断的“小蓝片”和偶尔提供的“提神新药”(高纯度咖啡因片),佐藤在军需系统内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开始接触更核心的军工调配。
重庆方面再次秘密接触恒泰在闸北的粮站,这次开出的价码更高,甚至暗示可以提供“敌后武装保护”。延安方面则通过一个米粮会老裁缝(发展线),传递了更务实的请求——希望恒泰能在“特定时间”,向苏北某地“流失”一批“平价”急救药品和盐。
王松对各方诉求不置可否,只让阿成谨慎应对。他现在的全部精力,都系于顾维明那支奋笔疾书的笔,和现代世界“磐石计划”能否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现代世界,“绿源科技”会议室)
气氛凝重。“磐石”和绿源科技的负责人正与国字头研究院的副院长及其技术团队进行最后一次关键谈判。
副院长态度强硬:“没有核心技术原理的共享和验证,合作无法推进!这是底线!”
“磐石”的代表(一位资深技术经理)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一个厚重的保密手提箱。里面不是图纸,而是一份份装订整齐、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手稿复印件!
手稿封面写着:《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与孔径分布函数的高效选择性分离膜理论模型初探》——作者:顾维明(恒泰基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这是……”副院长疑惑地拿起一份,刚翻了几页,眼睛就猛地瞪圆了!那些艰深的数学推导、物理模型构建……其思路之新颖、逻辑之严谨、前瞻性之强,远超他之前接触过的任何相关文献!这绝不是商业公司能随便编造出来的东西!
“这是我们恒泰资助的独立研究机构,顾维明教授近期的理论研究成果。”技术经理语气沉稳,“顾教授是理论物理和数学领域的权威,因战乱滞留海外多年,近期才回国。这份手稿,是他对高效分离膜材料基础原理的纯理论推演,尚未经实验验证。我们愿意将这份理论成果,无偿提供给研究院,作为双方在应用技术领域合作的理论基石。”
副院长的手微微颤抖,他快速翻阅着,越看越心惊!这份手稿的价值,远不是一个水净化器专利能比的!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其潜在应用可能涵盖海水淡化、生物制药、甚至……气体分离!
“顾维明……教授?”副院长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撼和渴望,“他在哪里?我们能见他吗?”
“顾教授醉心研究,不喜打扰。目前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后续推演。”“磐石”代表滴水不漏,“但顾教授表示,愿意在合适的时候,通过非公开渠道,与研究院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副院长沉默了。这份“理论大礼”的分量太重了!它不仅能解决眼前的技术合作困境,更能为研究院带来一个全新的、可能产生颠覆性成果的研究方向!恒泰背后,竟然藏着这样一位“扫地僧”级别的大牛?!
“合作……可以继续。”副院长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但我们需要签署一份补充协议。绿源的技术优化和量产,必须在研究院的全程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另外……关于顾教授的理论成果……我们需要更详细的交流……”
理论炸弹,成功引爆! 恒泰在现代世界的战略捆绑,终于撕开了一道关键的口子!
消息传回虹口仓库。
王松看着“磐石”发来的加密简报,长长舒了一口气。顾维明的手稿,成了撬动现代国家机器的第一根杠杆!
他走到窗前,透过狭小的窗口,看着外面巡逻的日本宪兵。囚笼依旧,但笼中困兽的爪牙,已经悄然伸向了更广阔的时空。
“山本大佐……”王松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你要物资?我给你。但你要的‘根’……我会把它,种到你想不到的地方去。”
他转身,走向顾维明那间灯火通明的底层实验室。新的“理论”任务清单(关于高效内燃机燃烧室湍流模型、基础无线电信号抗干扰算法雏形……)已经准备好。
双界绞索仍在,但王松手中,已然多了一把能切割钢铁的……理论之刃!
(第12章完)
(下章预告:理论风暴!民国大脑撬动现代科技,双界帝国根基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