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溪隐龙兴汉》中的刘秀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历史古代风格小说被西门一刀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西门一刀”大大已经写了213879字。
溪隐龙兴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建平六年的夏天,济阳格外热闹。后溪畔的柳树长得枝繁叶茂,浓密的树荫遮住了阳光,成为乡邻们避暑、闲聊的好地方。刘秀已经六岁了,每天清晨,他都会带着竹简,去溪畔读书,雷打不动。他的性子还是那样温和,却多了些沉稳,不管周围多热闹,他都能静下心来读书,像一块被溪水冲磨过的圆石,温和却坚定。
这日清晨,天刚亮,刘秀就带着竹简,来到了溪畔。他找了块靠近柳树的青石,把布铺在上面,然后小心翼翼地展开竹简,开始诵读《论语》—— 这是刘钦昨天刚教他的,他已经背会了好几章,今天要巩固一下。刘秀的声音不大,却很清晰,每个字都读得很认真,偶尔还会停下来,琢磨一下句子的意思,小眉头皱着,样子格外可爱。
溪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张老丈拄着枣木杖,坐在柳树下,摇着蒲扇,跟几个老伙计聊天;李老丈的儿子李小二,带着几个邻村的孩童,在溪边玩耍 —— 他们都是六七岁的孩子,穿着粗布短褐,光着脚丫,手里拿着树枝、泥巴,一会儿捉蝉,一会儿扔泥块,一会儿又在溪边追逐打闹,吵吵闹闹的,格外热闹。
李小二今年七岁,比刘秀大一岁,是村里出了名的 “孩子王”,平时喜欢带着其他孩童四处捣乱,欺负比他小的孩子。他早就看刘秀不顺眼了 —— 刘秀是县令的儿子,能读书,还能得到乡邻们的称赞,而他只能在村里玩耍,所以心里一直很嫉妒,总想找机会捉弄刘秀。
今天,李小二看到刘秀又在溪畔读书,心里的嫉妒又上来了。他对身边的几个孩童说:“你们看那个刘秀,天天就知道读书,像个书呆子,我们去逗逗他,让他读不成书!” 其他孩童也觉得好玩,纷纷点头同意。他们偷偷地捡起地上的泥块,躲在柳树后面,准备等刘秀不注意的时候,扔过去。
刘秀正读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忽然听到身后有 “窸窸窣窣” 的声音。他以为是风吹树叶的声音,没有在意,继续诵读。就在这时,一块泥块 “啪” 地一声,落在了他面前的竹简上,把竹简上的字都弄脏了。刘秀吓了一跳,抬起头,正好看到李小二他们从柳树后面探出头来,对着他做鬼脸。
“哈哈哈!刘秀,看你还怎么读书!” 李小二大笑着说,其他孩童也跟着笑了起来,还不停地往刘秀这边扔泥块。有的泥块落在了刘秀的衣服上,有的落在了他的身边,还有的差点落在他的脸上。刘秀没有生气,只是默默地把竹简收起来,用布擦了擦上面的泥渍,然后站起身,想躲开他们。
李小二见刘秀想走,跑得更快了,带着其他孩童追上来,把刘秀围在中间,继续扔泥块。“不许走!今天不跟我们一起玩,就别想走!” 李小二叉着腰,大声说。刘秀皱了皱眉头,轻声说:“我还要读书,你们别闹了,不然我告诉你们爹娘了。” 李小二一点也不怕:“你去告诉啊!我爹娘才不会管我呢!”
溪边的乡邻们看到了,都纷纷劝李小二:“小二,别欺负小公子了,小公子还要读书呢!” 张老丈也拄着枣木杖走过来,对李小二说:“小二,快带着你的伙伴们走吧,别打扰小公子读书,不然李老丈回来,肯定要打你的。” 李小二虽然怕张老丈,但心里的嫉妒让他不愿意放弃,还是站在那里,不肯走。
刘秀知道,跟他们硬拼肯定不行,自己打不过他们,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他想起了樊氏教他的 “以柔克刚”,想起了那块溪畔的圆石,想起了石上的 “柔” 字痕。他看了看身边的溪水,忽然有了主意。
刘秀慢慢走到溪边,蹲下身,假装要洗手。李小二以为他要逃跑,带着其他孩童追过来,准备扔更多的泥块。就在他们举起泥块的时候,刘秀忽然用脚轻轻拨了一下溪水 —— 溪水很浅,刚到他的脚踝,他的动作很轻,却正好拨起一串小小的水泡,水泡像珠子一样,整齐地朝着李小二他们飞过去。
“啪!啪!啪!” 水泡正好落在李小二他们的手上,把他们手里的泥块都打落在地。水泡很软,一点也不疼,却让他们吓了一跳。李小二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刘秀又用脚拨起一串水泡,这次的水泡更大了,落在了他们的衣服上,把衣服都打湿了。
“啊!妖法!他会妖法!” 一个孩童大声喊道,吓得转身就跑。其他孩童也害怕了,纷纷往后退,不敢再靠近刘秀。李小二虽然也害怕,但还是强装镇定:“你…… 你别过来!我不怕你!” 刘秀站起身,笑着说:“我没有妖法,这是溪水帮我的。你们要是再闹,溪水还会帮我的。”
李小二他们看了看刘秀,又看了看溪水,觉得溪水真的有灵性,能帮刘秀,心里更害怕了,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刘秀会妖法!我们别惹他了!” 很快,他们就跑没影了。溪边的乡邻们都看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纷纷称赞刘秀:“小公子真厉害!竟然能用溪水打跑他们!”“小公子不仅聪明,还这么有办法,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人!”
张老丈也笑着说:“小公子真是懂‘以柔克刚’的道理啊!不用打架,就能把他们打跑,比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有办法。” 刘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只是用了溪水的帮忙,不是我厉害。” 他走到青石旁,把竹简展开,继续诵读起来,好像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
乡邻们见刘秀这么沉稳,都更加佩服他了。有的妇人还把自己的枣干递给刘秀,让他读书累了的时候吃;有的汉子则帮他把青石上的泥块清理干净,让他能安心读书。刘秀一一谢过他们,继续认真地诵读《论语》,声音比刚才更响亮了。
中午时分,刘钦来接刘秀回家。他看到刘秀衣服上的泥渍,问明了情况,心里很欣慰。“秀儿,你做得很好,” 刘钦笑着说,“没有跟他们打架,而是用聪明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以后遇到事情,也要像今天这样,冷静思考,用温和的办法解决,不要冲动。” 刘秀点点头:“爹,我知道了。我以后会像溪水一样,温和地解决问题。”
回到官舍,樊氏看到刘秀衣服上的泥渍,赶紧给他换了件干净的短褐,还给他煮了碗鸡蛋羹,让他补补身子。刘秀一边吃,一边给樊氏讲今天用溪水打跑顽童的事,还兴奋地演示给樊氏看,怎么用脚拨水泡。樊氏笑着说:“咱们秀儿真是越来越聪明了,还会用溪水保护自己。” 刘秀得意地说:“阿母,这都是你教我的‘以柔克刚’的道理,还有那块圆石的功劳呢!”
午后,刘秀睡午觉时,手里还握着那块圆石,脸上带着微笑。樊氏坐在床边,看着他熟睡的脸庞,心里满是温柔。她知道,刘秀今天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的聪明和沉稳,还体现了他的仁厚 —— 他没有伤害那些顽童,只是用温和的办法把他们赶走,这正是她一直教导他的。
刘钦坐在前堂,整理着竹简,心里却在想着刘秀的未来。他知道,王莽篡汉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将来必有大乱,刘秀要面对的,不仅是顽童的捉弄,还有更危险的局面。但今天刘秀的表现,让他有了信心 —— 刘秀有足够的聪明、沉稳和仁厚,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能成为 “潜龙”,能 “兴汉”。
窗外的溪水,还在静静流着,水声轻柔,像在为这个聪明、沉稳、仁厚的孩子唱着安眠曲。官舍里的灯光,昏黄却温暖,照亮了刘钦手中的竹简,也照亮了刘秀未来的人生。而那场顽童扰书声的小插曲,像一个小小的考验,见证了刘秀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