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90年代自动贩卖机》是由作者“Lector ”创作编写的一本连载悬疑脑洞类型小说,威尔凯文是这本小说的主角,这本书已更新91431字。
1990年代自动贩卖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大乔治”。
这个名字像一块油腻的石头,沉入我和凯文之间凝重的空气里。晨光终于艰难地刺破了乌托里约诺斯的霓虹帷幕,给巴比伦大街披上一层灰扑扑的、真实的外衣。但我们周围的空气,依然带着昨夜的血腥和此刻凯文话语里的寒意。
我们坐在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廉价咖啡馆里,油脂和咖啡因腐败混合的气味也压不住那萦绕不散的“屁味”。凯文搅动着面前那杯浑浊的液体,眼神盯着窗外开始苏醒的街道,仿佛能穿透那些逐渐增多的车流,看到某个隐藏在暗处的王国。
“‘小乌托邦’,”他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不是没睡好,而是回忆带来的干涩,“不是那种藏在巷子深处、需要暗号才能进的贼窝。恰恰相反,它是巴比伦大街上最耀眼的玩意儿之一,就在前面不远,拐个弯就到。白天看起来像个超现代的艺术馆,晚上……晚上就是这座城市的欲望引擎。”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
“老板就是‘大乔治’,乔治·瓦格斯。古巴裔,八十年代初跟着马里埃尔偷渡潮来的。一开始在码头扛大包,据说因为下手黑、脑子快,很快就在帮派里混出了头。后来不知怎么搭上了线,开始做‘物流’——这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走私。从雪茄、朗姆酒,到后来的人,再到现在的……主要就是毒品。”
“势力很大?”我问。
凯文嗤笑一声,带着点无奈的意味。“在这条街上,他的话比市长管用。‘小乌托邦’只是门面,用来洗钱和结交‘体面人’的。里面玩得很开,音乐是最新的,酒水是最好的,姑娘和小伙子……也是顶尖的。但最重要的是,那里是他的会客厅。你想在乌托里约诺斯做点见不得光的‘大生意’,不去‘小乌托邦’拜码头,几乎不可能。”
“警察呢?”
“你说索恩警督那样的?”凯文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有些人拿钱,有些人怕死,有些人觉得维持现状就好,毕竟‘大乔治’的地盘上,‘普通’犯罪率反而低。他讲究‘秩序’,他自己的秩序。FBI和地方检察官不是没想过动他,但这家伙滑得像条涂了油的鲶鱼。账目干净,手下忠心,从不亲自沾脏东西。你知道,标准的成功企业家模式。”他话语里的讽刺浓得化不开。
“所以,那个或者几个倒霉鬼,”我把话题拉回案件,“无论是去谈生意,还是去消费,都很有可能在‘小乌托邦’留下过痕迹。”
“这是目前最直接的线索。”凯文点点头,“那批货的包装和味道是他的标志。”
我们沉默了片刻。法医那边还没给出DNA比对结果,死者依旧是“无名氏”,只有一堆冰冷的编号和尸块特征。我们手里没有确凿证据指向“大乔治”杀人,甚至连死者确切的身份都需要确认。去找他,无异于与虎谋皮。
“我们需要知道那个人或者那几个人是谁,”我最终说,“以及他们为什么被塞进了那台该死的机器里。‘大乔治’至少能给我们前半部分的答案。”
“他不会喜欢我们上门拜访的,”凯文提醒道,“尤其是在他的货和凶杀案扯上关系的时候。”
“他没得选。”我站起身,把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压在咖啡杯下,“我们有尸体,有他的毒品,还有一个他不想惹上的联邦调查局。他最好配合。”
—
“小乌托邦”在白天果然呈现出另一种风貌。流畅的弧形白色外墙,巨大的落地玻璃,金属和玻璃构成的几何线条,让它在一排花哨俗气的建筑中显得格格不入,像是一个冷静的异类。门口没有耀眼的霓虹,只有一块低调的黑色金属牌,刻着花体的“Little Utopia”字样。它安静地矗立着,仿佛昨夜乃至之前无数个夜晚的狂欢都与它无关。
我们推开门,内部空间开阔,挑高极高。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光洁如镜的地板上和那些设计感极强的白色皮革沙发上。空气中弥漫着昂贵的清洁剂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腻的香氛味道,试图掩盖掉所有夜晚遗留的痕迹。几个穿着黑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安静地擦拭着吧台和桌椅,动作轻缓,像博物馆里的修复师。
一个穿着剪裁合体的黑西装、耳朵上挂着通讯耳麦的男人立刻迎了上来。他身材匀称,表情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失礼貌,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先生们,很抱歉,我们白天不营业。”他的目光在我们俩——两个穿着与这里格格不入的廉价西装、脸上带着熬夜和疲惫痕迹的男人——身上扫过,做出了精准的判断。
我亮出证件。“FBI。我们找乔治·瓦格斯先生。”
他脸上的肌肉纹丝不动,只是眼神微微闪烁了一下。“瓦格斯先生通常不见没有预约的客人。尤其是执法部门的客人。或许你们可以联系他的律师……”
“或许你可以告诉他,”凯文打断他,语气带着一种本地人才有的、不耐烦的直率,“是关于巴比伦大街上那台新开的、口味独特的‘自动贩卖机’的事情。我想他会抽出时间的。”
听到“自动贩卖机”这个词,那男人的眼神终于有了一丝细微的变化。他对着耳麦低声快速说了几句,我们听不清内容,但能感觉到他语气里的恭敬。
片刻之后,他侧身让开。“请跟我来。”
他领着我们从主厅旁边一条隐蔽的走廊穿行,走廊两侧是深色的木墙,墙上挂着一些抽象的金属壁画,光线幽暗。我们来到一扇厚重的、没有任何标识的实木门前。他敲了敲门,然后推开。
房间很大,是一个布置成办公室风格的休息区。视野极佳,一整面墙都是单向玻璃,可以俯瞰下面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的巴比伦大街。装修是冷色调的,昂贵的现代家具,几件看起来价值不菲的抽象雕塑摆在角落。这里安静得可怕,将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
一个男人背对着我们,坐在一张宽大的皮椅上,面对着落地窗。他穿着丝质的深蓝色衬衫,肩膀宽阔,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即使从后面看,也能感受到一种沉静而强大的气场。
引我们进来的人无声地退了出去,关上了门。
椅子缓缓地转了过来。
乔治·瓦格斯,“大乔治”。他的脸和他的王国一样,充满了矛盾。年纪大约五十上下,肤色是健康的古铜色,五官轮廓分明,甚至可以说得上英俊。但那双眼睛,是冰冷的深褐色,像两颗经过打磨的玛瑙,里面没有任何温度,只有一种洞悉一切、掌控一切的平静。他看起来不像一个黑帮头子,更像一个成功的、略显疲惫的华尔街银行家。
他的目光在我们两人身上停留片刻,最后落在了我身上。
“诺斯菲尔德特工,”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几乎察觉不到的古巴口音,平稳得像平滑的冰面,“还有林奇特工。久仰。”
他没有请我们坐下,也没有任何寒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