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学
文笔好高质量完结小说推荐
青囊剑影:苏医女的江湖路最新章节,青囊剑影:苏医女的江湖路免费阅读

青囊剑影:苏医女的江湖路

作者:柔情似水的王熙桦

字数:188621字

2025-09-13 08:06:28 连载

简介

由著名作家“柔情似水的王熙桦”编写的《青囊剑影:苏医女的江湖路》,小说主人公是苏清鸢,喜欢看玄幻言情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青囊剑影:苏医女的江湖路小说已经写了188621字。

青囊剑影:苏医女的江湖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晨光透过窗棂,在堂屋的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苏清鸢是被院外的鸡叫声惊醒的,她趴在父亲的灵前守了一夜,身上还盖着父亲生前常穿的那件青色长衫,衣襟间残留着淡淡的草药香,那气息让她恍惚觉得父亲从未离开。

她缓缓坐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视线落在供桌上的紫檀木盒子上。盒子敞开着,《青囊医经》与银针刺静静躺在红绒布上,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昨夜的哭喊与慌乱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此刻,堂屋里只剩下她一个人,还有父亲冰冷的遗体。

苏清鸢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酸涩。她知道现在不是沉溺悲伤的时候,村里还有几十号病患在等着救治,父亲的遗愿还等着她去完成。她起身走到供桌前,小心翼翼地拿起《青囊医经》,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触感粗糙却带着厚重的力量,仿佛祖辈的目光正透过书页,落在她的身上。

“爹,我会好好看的,一定会治好大家。” 她轻声呢喃,像是在对父亲承诺,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她把医书抱在怀里,走到灶台边。锅里还温着昨晚剩下的药渣,散发着苦涩的气味。她舀出药渣倒掉,又拿起水桶去井边打水。井台边结着一层薄薄的青苔,她踩上去时差点滑倒,连忙扶住井绳,心里一阵发慌。以前这些活都是父亲或者家里的帮工做,她只需专心跟着父亲学医,可现在,所有的事都要靠自己了。

打好水,苏清鸢开始生火。灶膛里的柴火有些潮湿,她吹了半天,才让火苗慢慢燃起来。浓烟呛得她直咳嗽,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分不清是被烟呛的,还是因为想起了父亲 —— 以前父亲生火时,总会把火生得旺旺的,还会笑着对她说 “清鸢别怕,有爹在”。

她抹了把眼泪,把装着草药的竹篮提到灶台边。篮子里是昨天采的薄荷、金银花和蒲公英,这些都是父亲教她认的草药,性凉,能清热解暑,之前父亲也用它们给轻症村民配过药,只是效果不算显著。

苏清鸢翻开《青囊医经》,找到 “瘟疫防治” 那一篇。书页上的字迹是用毛笔写的,笔画遒劲,有些地方还标注着祖辈的批注,密密麻麻的,足见其珍贵。她逐字逐句地读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瘟疫者,天行之病也,多由湿热蕴结、邪毒入侵所致。轻症者,发热咳嗽,宜用清热祛湿之方;重症者,呕吐便血,需以解毒通络之药治之……” 苏清鸢轻声念着,手指在书页上慢慢滑动。她发现,父亲之前用的药方,和医经里记载的 “柴胡清热方” 有些相似,但少了几味关键药材 —— 柴胡、黄芩和甘草。

“难怪效果不好,原来是少了药材。” 苏清鸢恍然大悟。她记得家里的药柜里还有些柴胡和黄芩,只是数量不多,甘草倒是还有不少。她连忙跑到里屋,打开靠墙的药柜。药柜是红木做的,分了几十个小格子,每个格子上都贴着标签,写着药材的名字。只是现在很多格子都空了,剩下的药材也所剩无几。

苏清鸢在药柜里翻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小包柴胡和半包黄芩。她小心翼翼地把药材倒出来,放在秤上称量。父亲教过她,配药讲究 “君臣佐使”,剂量必须精准,多一分少一分都可能影响药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她按照医经里记载的剂量,称了三钱柴胡、二钱黄芩和一钱甘草,又从竹篮里抓了一把金银花和薄荷,一起放进药罐里。

药罐里的水烧开后,苏清鸢把药材放进去,用盖子盖好,再用湿布把罐口封严,让草药的药性充分融入水中。她坐在灶台边,一边看着火,一边继续翻看《青囊医经》。医经里还记载了一个 “温阳祛疫方”,是用来治疗寒症瘟疫的,只是需要灵仙草、干姜等药材,灵仙草已经快用完了,干姜家里也没有,只能先放一放。

“清鸢丫头,你醒了吗?” 院门外传来王阿婆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

苏清鸢连忙起身去开门。王阿婆拄着拐杖站在门口,手里还端着一碗粥,粥里卧着一个鸡蛋。“阿婆听说你守了一夜,肯定没吃东西,给你端了碗粥来。”

“谢谢您,阿婆。” 苏清鸢接过粥,心里一阵温暖。在这个艰难的时候,王阿婆的关心就像一缕阳光,驱散了她心里的一些阴霾。

“你爹的事…… 唉,你要节哀啊。” 王阿婆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同情,“村里的人都知道你爹是个好人,现在他走了,你一个小姑娘家,还要担起这么重的担子,真是不容易。”

“阿婆,我没事。” 苏清鸢强挤出一丝笑容,“我会治好大家的,不辜负我爹的期望。”

“好,好,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王阿婆点了点头,“对了,我家孙子今天早上又有些发热,你要是忙完了,能不能去看看?”

“当然可以,阿婆。我这药马上就熬好了,等我把药分好,就去您家。” 苏清鸢连忙说道。

王阿婆又叮嘱了她几句,才慢慢离开。苏清鸢把粥放在桌上,继续守在灶台边。她看着药罐里冒着的热气,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 这是她第一次独自按照《青囊医经》配药,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

半个时辰后,药熬好了。苏清鸢把药罐从灶上拿下来,放在一旁晾凉。她找来了十几个粗瓷碗,把药汁均匀地分到碗里。药汁呈深褐色,散发着浓郁的草药味,闻起来就很苦。

“先试试药效再说。” 苏清鸢心里想着,端起一碗药汁,走到院子里的鸡窝边。鸡窝里有一只老母鸡,前几天也染上了病,精神萎靡,不吃不喝。苏清鸢把药汁倒在鸡食盆里,看着老母鸡慢慢走过来,啄了几口药汁。

她蹲在鸡窝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老母鸡。过了大约一个时辰,老母鸡的精神明显好了很多,开始在院子里踱步,还啄了几口地上的谷子。苏清鸢心里一阵高兴,这说明药方是有效的!

她连忙端起一碗药汁,朝着王阿婆家里走去。王阿婆的孙子叫小石头,今年才六岁,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苏清鸢走进屋时,小石头正躺在床上,脸色通红,呼吸有些急促。王阿婆坐在床边,不停地用湿毛巾给小石头擦脸,脸上满是焦急。

“清鸢丫头,你可来了。” 王阿婆连忙站起来,“你快看看小石头,他刚才又说头晕。”

苏清鸢走到床边,伸手摸了摸小石头的额头,还是很烫。她又拿起小石头的手,给他把了把脉。脉象浮数,是典型的热症。她把药汁递给王阿婆:“阿婆,您喂小石头把这碗药喝了,这是我按医经配的药,应该能退烧。”

王阿婆接过药汁,小心翼翼地喂给小石头。小石头皱着眉头,尝了一口药汁,就不肯再喝了,嘴里喊着 “苦,我不喝”。

“好孩子,喝了药病就好了,就能跟小伙伴一起玩了。” 苏清鸢耐心地哄着,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 —— 那是父亲之前给她买的,她一直没舍得吃。“你把药喝了,姐姐就把糖给你。”

小石头看着糖,咽了咽口水,终于点了点头。王阿婆趁机把药汁喂进他嘴里,苏清鸢则把糖递给了他。

喂完药,苏清鸢又给小石头施了针。她取出银针刺,在火上烤了烤,然后精准地刺入小石头的 “合谷穴” 和 “曲池穴”—— 这两个穴位有清热解表的功效,父亲以前经常用它们给发热的病人施针。

施完针后,苏清鸢又叮嘱王阿婆:“阿婆,您每隔一个时辰给小石头擦一次身子,多给他喝点温水。我明天再来看他。”

“好,好,谢谢你啊清鸢丫头。” 王阿婆感激地说道。

苏清鸢离开王阿婆家后,又去了其他几个轻症村民家里,把熬好的药汁分给他们。村民们看着她一个小姑娘家忙前忙后,心里既感激又愧疚 —— 昨天还有人怀疑她的医术,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

“清鸢丫头,辛苦你了。” 李大叔接过药汁,不好意思地说道,“昨天是我不对,不该怀疑你,你别往心里去。”

“李大叔,没事的。” 苏清鸢笑了笑,“我知道大家都是担心病情,只要能治好大家的病,我就开心了。”

忙完这些,已经是下午了。苏清鸢回到家里,感觉浑身都快散架了。她坐在桌边,拿起王阿婆给她的那碗粥,慢慢喝了起来。粥已经凉了,鸡蛋也有些硬,可她却觉得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 —— 这碗粥里,包含着村民们的关心和信任。

傍晚时分,苏清鸢又去了王阿婆家。小石头已经睡着了,脸色比下午好多了,体温也降了一些。王阿婆拉着她的手,不停地道谢:“清鸢丫头,真是太谢谢你了,小石头好多了,能睡着了。”

“太好了,阿婆。” 苏清鸢心里一阵欣慰。

接下来的几天,苏清鸢每天都按照《青囊医经》配药、熬药,挨家挨户地给村民们送药、施针。越来越多的轻症村民病情好转,村里的气氛也渐渐缓和了一些。可苏清鸢却没有放松 —— 她知道,还有几个重症村民没有好转,而且家里的药材也越来越少了。

这天晚上,苏清鸢坐在灯下,又翻开了《青囊医经》。她想找到更好的药方,治疗那些重症村民。就在这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还夹杂着村民的呼喊声:“清鸢丫头!不好了!张婶快不行了!”

苏清鸢心里一紧,连忙合上书,抓起药箱和银针刺就往外跑。张婶是村里的重症患者之一,已经病了快十天了,一直呕吐不止,便血也越来越严重。苏清鸢一直用医经里的方子给她治疗,可效果并不理想。

她跑到张婶家时,屋里已经围了不少村民。张婶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嘴角还残留着血迹。张婶的丈夫跪在床边,不停地喊着她的名字,眼泪直流。

“清鸢丫头,你快救救张婶啊!” 村民们看到苏清鸢,纷纷让开一条路,眼神里满是期待。

苏清鸢走到床边,颤抖着伸出手,给张婶把了把脉。脉象微弱,几乎快摸不到了。她心里一阵慌乱,连忙拿出银针刺,想给张婶施针急救。可就在她准备下针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手一直在抖 —— 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严重的情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救回张婶。

“爹,您教教我,我该怎么办?” 苏清鸢在心里呐喊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里快速回忆着《青囊医经》里的急救方法。

就在这时,张婶突然咳嗽了一声,吐出一口血,然后头一歪,没了呼吸。

“张婶!” 张婶的丈夫失声痛哭,屋里的村民也都红了眼眶。

苏清鸢拿着银针刺的手僵在半空,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还是没能救回张婶,这是瘟疫爆发以来,第一个在她面前死去的村民。

“都怪我,都怪我医术不精……” 苏清鸢自责地说道,声音哽咽。

“清鸢丫头,不怪你,是这瘟疫太厉害了。” 村民们连忙安慰她,“你已经尽力了。”

可苏清鸢却听不进去,她看着张婶的遗体,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无助。她知道,要是自己的医术再高明一些,要是家里的药材再充足一些,张婶或许就不会死了。

她失魂落魄地走出张婶家,夜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她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心里一片迷茫 —— 接下来,她该怎么办?还有那么多重症村民等着救治,可她却连张婶都救不了。而且,家里的柴胡和黄芩已经用完了,只剩下一些薄荷和金银花,根本不够治疗剩下的患者。

就在苏清鸢绝望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青囊医经》里的一句话:“瘟疫难治,非药之过,乃药材不足也。若得灵仙草、冰蟾等奇药,或可力挽狂澜。”

灵仙草!冰蟾!苏清鸢心里猛地一亮。她记得父亲说过,灵仙草生长在寒山寺后山,冰蟾则在衡阳城的药铺里有卖。虽然寒山寺后山有恶狼,衡阳城路途遥远,可这是救治村民的唯一希望了。

她握紧拳头,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光芒。不管有多危险,她都要去试一试。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寒山寺后山除了恶狼,还有其他更可怕的东西在等着她;而前往衡阳城的路上,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一场更大的挑战,正在前方等着这位年轻的医女。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