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呓语纪元》这本悬疑脑洞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银发赤木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李文。喜欢悬疑脑洞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呓语纪元》小说已经写了117019字,目前连载。
呓语纪元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下午四点半,正值下班高峰期的前奏,静海市的交通血管开始变得拥堵。
李文坐在地铁里,感受着车厢规律的晃动和隧道里呼啸而过的风声。他没有像周围的人一样低头看着手机,而是闭着眼睛,将自己那属于“收藏家”的感官,如同雷达般悄然展开。
整个城市,在他面前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
他能“听”到。
他能听到地铁轨道之下,沉睡了数百年的地层深处,那些被历史所掩埋的、无声的“记忆”在低语。他能“闻”到。他能闻到从不同区域涌入车厢的乘客身上,所携带的、属于那个区域的独特“信息素”——金融区的焦灼与欲望,老城区的安逸与陈旧,大学城的朝气与迷茫……
这些复杂的信息流,不再让他感到混乱,而是像一幅生动而鲜活的城市情绪地图,在他的精神宫殿里缓缓展开。他第一次以一个“非人”的视角,如此深刻地“阅读”着他生活了二十七年的这座城市。
他发现,整座城市的情绪底色,并非他过去所感受到的那种繁华与活力。
在那层光鲜的外壳之下,涌动着的是由无数个体汇聚而成的、庞大的、如同深海暗流般的疲惫、焦虑与压抑。
而那辆14路末班车,就是以这些情绪为“食粮”的清道夫,或者说……寄生虫。
地铁到站。
他随着人流走出车站,来到了地面。刺目的夕阳将他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
眼前,就是地图上那个被他用铅笔重重圈出的地方——“淮海路第三人民医院”的旧址。
这里早已看不到任何医院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业广场。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夕阳的光辉,年轻的男女们提着购物袋,说说笑笑地从他身边走过,充满了时尚与活力的气息。
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下沉式庭院,庭院的中心,正是他刚刚走出来的地铁站入口。
喧嚣,繁华,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
这里,与那个地图上标注的、阴森的“乱葬岗”,形成了最极致、最荒诞的对比。
李文站在广场的边缘,一时间有些恍惚。如果不是他亲身经历了那么多匪夷所s所思的事情,他绝不会相信,脚下这片被无数人踩踏的、铺着光洁大理石的地面之下,曾埋葬着数不清的枯骨与怨气。
他没有急着行动,而是像一个普通的游客,在广场上缓缓地踱步,看似在欣赏风景,实则已经将自己的【信息读取】能力,催发到了极限。
他的意识,像无数根无形的、柔软的探针,穿透了现代文明的表象,向着这片土地更深层的“记忆”探索而去。
【……信息读取中……】
【……表层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2008年,包含37家商铺,日均人流量约5万人次……】
这些都是无用的、属于现实世界的“数据”。李文自动将它们过滤掉,继续向下深入。
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这片土地的“过去”。他看到了几十年前,那座墙皮斑驳、充满了消毒水味道的市立医院。他看到了更早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时,那些被草席裹着、被随意掩埋的无名尸骨。他甚至“听”到了,那些被战争、饥饿和瘟疫夺去生命的人们,在被埋入地下的那一刻,所发出的、最后一声无声的叹息。
怨气。
浓郁到几乎化为实质的怨气与死寂,如同一个巨大而冰冷的湖泊,就沉淀在这片繁华的广场之下。而那些每天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充满了生命活力的人们,就像是漂浮在湖面上、对此一无所知的舟船。
这个认知,让李文感到一阵手脚冰凉。
但,这还不是他要找的。他要找的,是与“14路公交车”直接相关的“信息节点”。
他绕着下沉式庭院,一寸一寸地探查着。最终,他的脚步,停在了庭院西北角,一棵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歪脖子老槐树下。
这棵树的树皮已经干裂,像老人的脸,但依旧顽强地生长着。它的位置很偏僻,旁边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消防通道,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它。
但在李文的“视野”里,这棵树的“信息浓度”,却比周围任何一栋现代建筑都要高上百倍!
【对象:老槐树】
【物理属性:树龄约120年,根系已部分坏死……】
【历史信息:曾为淮海路第三人民医院旧址大门外行道树之一,曾为‘乱葬岗’时期遗留树木……曾为‘14路公交车’旧站台旁唯一遮蔽物……】
找到了!
这里,就是当年14路公交车那个停靠在乱葬岗(后来的医院)门口的站台!
李文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环顾四周,确认没有人注意到他,然后缓缓地伸出右手,将掌心,轻轻地按在了那粗糙、干裂的树皮上。
【扮演法:仔细研究你获得的每一件藏品,理解它的历史……】
【藏品:‘14路公交车’旧站台(信息节点)】
【信息读取开始……】
轰——!
就在他掌心与树皮接触的瞬间,一股比他之前读取任何东西时都要庞大、都要冰冷的“记忆洪流”,如同决堤的冰川,夹杂着无数的怨念与绝望,顺着他的手臂,狠狠地冲进了他的精神宫殿!
李文的身体猛地一震,眼前的一切景象,瞬间破碎!
繁华的商业广场、喧嚣的人群、温暖的夕阳……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无边的、冰冷的黑暗。
他发现自己,正站在一条下着淅淅沥沥冷雨的、空无一人的老旧街道上。脚下是湿滑的青石板路,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混合着泥土腥气的潮湿味道。
街道旁,只有一棵孤零零的老槐树,在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丫。
他知道,他被拉入了这棵树所承载的、最深刻的一段“历史记忆”之中。
“嘎吱——”
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的声音,从街道的尽头传来。
李文抬起头。
他看到,一辆老式的、车身布满了锈迹和污泥的公交车,正亮着两盏诡异的、如同凝固血液般的暗红色车灯,缓缓地、悄无声息地向他驶来。
车头上方,那个“14路”的标志牌,在雨夜中若隐若现。
它来了。
李文屏住了呼吸。他没有逃跑,因为他知道,这只是“记忆”的重现,他只是一个无法干涉过去的“旁观者”。
公交车缓缓地在他面前停下,那扇破旧的、需要手动开启的折叠门,“哗啦”一声打开了。
一股比周围的雨夜更加冰冷、更加死寂的气息,从车厢内扑面而来。
李文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车厢的内部。
然后,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那些所谓的“乘客”。
那根本不是人!
车厢里坐着十几个形态各异的“东西”。它们有着模糊的人类轮廓,却没有任何清晰的五官和衣着细节。它们的身体,仿佛是由无数灰黑色的、不断流动的烟尘所构成,形态在稳定与溃散之间,进行着一种极其诡异的、令人不安的微妙变化。
它们一个个都低着头,身体微微佝偻,以一种极其压抑的姿态,沉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它们没有呼吸,没有心跳,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它们就是绝望、病痛、怨恨和死亡这些“负面概念”本身,被这辆车强行赋予了一个模糊的“人形”而已!
李文终于亲眼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这些“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鬼魂或怨灵。
它们,是这辆车所收集的“藏品”!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坐在靠门位置的“乘客”,缓缓地、僵硬地抬起了它的“头”。
它没有眼睛,没有嘴巴。在它本该是脸的位置上,只有一个不断旋转、扭曲的、由无数张无声哀嚎的嘴脸所构成的灰色漩涡。
那个漩涡,正直勾勾地,“看”向了站在车门外的李文。
李文的瞳孔,在瞬间收缩到了极致。
他不是旁观者!
那个东西,它……能看到自己!
紧接着,那个“乘客”缓缓地站起身,一步一步地,向着敞开的车门走来。它似乎想要下车。
而李文有一种极其强烈的预感。
一旦它走下这辆车,进入到这段“记忆”里,那么,它就会彻底地、真实不虚地,出现在现实世界的、自己所站立的这个位置上!
这辆车,不仅是一个“容器”!
它还是一个能够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传送门”!